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凝血因子的cDNA克隆及表达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0 22:33
【摘要】:目的:凝血因子是一种在机体抗凝、促凝的凝血酶级联反应中有重要作用的生物活性蛋白,其功能主要是催化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和作为信号因子激发免疫系统,研究显示人凝血因子制剂是治疗血友病A的有效药物,鲎血淋巴制备的鲎试剂(Limulus amoebocyte lysate,LAL)对于极微量的病毒和污染物有较强敏感度,蛇凝血因子在炎症和治疗血栓病上有重要作用。河蟹(Eriocheir sinensis)为我国重要的经济蟹类,近年来由于养殖规模的扩大及水质的退化,病害造成的损失越发严重,为应对病害除了使用抗生素等药物外,对于河蟹自身免疫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最大程度地激发其免疫潜能,获得抗病力强的个体,是水产动物遗传育种领域值得探究的主要课题。本研究通过克隆河蟹凝血因子基因cDNA序列,分析其基因结构,原核表达获得重组蛋白并制备多克隆抗体,运用Real-time RT-PCR、Western blot技术探究凝血因子在河蟹生理及病理条件下mRNA和蛋白的表达特征,揭示该基因在河蟹血凝及免疫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以期为河蟹的抗病育种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方法:运用RACE技术从河蟹肝脏中克隆凝血因子全长cDNA,通过pET32a(+)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凝血因子融合蛋白,并经镍柱纯化融合蛋白。通过Real-time RT-PCR技术分别检测:(1)健康河蟹各组织的凝血因子mRNA相对表达水平;(2)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感染河蟹后0 h,1.5 h,3 h,6 h,12h,24 h和48 h在心脏、肝胰脏和血淋巴中凝血因子mRNA相对表达量的变化情况;(3)河蟹螯足折断后0.5 h,1 h,1.5 h,3 h和6 h在心脏、肝胰脏和血淋巴中凝血因子mRNA的相对表达量变化情况。并以镍柱纯化的河蟹凝血因子融合蛋白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河蟹凝血因子多克隆抗体,经琼脂双扩散法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体效价后,用Western bolt验证抗体的特异性,同时检测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和断肢后河蟹心脏、肝胰脏和血淋巴中天然凝血因子蛋白的分泌特征。结果:河蟹凝血因子cDNA全长2279bp,包含一个936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长度为311个氨基酸的多肽,预测分子量为33.75kDa,理论等电点为9.38。同源性及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河蟹凝血因子蛋白一级结构与大多数物种凝血酶原相似,并与内达华古白蚁(Zootermopsis nevadensis)凝血因子亲缘关系最近。对凝血因子在河蟹不同组织中mRNA相对表达水平的研究表明,凝血因子在心脏、肝胰脏和血淋巴中较其他组织表达量较高。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后,河蟹肝胰脏和血淋巴中凝血因子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并在3 h时达到高峰,心脏组织则在感染后24 h时达到高峰。人为折断河蟹螯足后,在心脏、肝胰脏和血淋巴中凝血因子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在0.5 h、1 h和1.5 h达到高峰。Western bolt结果显示,所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可特异性识别河蟹凝血因子重组蛋白;对河蟹体内凝血因子蛋白的检测发现:未处理的健康河蟹心脏、肝胰脏和血淋巴组织内凝血因子蛋白含量极少,而经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和断肢后,对应组织中则大量表达该凝血因子蛋白。结论:我们克隆并鉴定了河蟹凝血因子,证明在无脊椎动物中也同样存在凝血因子。凝血因子基因主要在河蟹心脏、肝脏和血淋巴组织中大量表达。在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和断肢后,河蟹心脏、肝胰脏和血淋巴组织中凝血因子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健康河蟹机体内凝血因子蛋白含量极低,在受到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和断肢刺激后在河蟹心脏、肝脏和血淋巴组织中凝血因子蛋白大量表达。本研究从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研究了河蟹在机体受到感染和刺激后体内凝血因子的表达特征,推测凝血因子在河蟹防御病原菌和自切反应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91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周丽霞;肖勇;杨耀东;;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法检测凝血因子ⅴ基因突变[J];江西农业学报;2014年04期

2 车文良,贺艳,姚真真,李坚,傅继梁;基于凝血因子IX基因剔除小鼠建立血友病乙转基因动物模型[J];遗传学报;2002年07期

3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玉梅;;输注冰冻干人凝血因子应有的三个意识[A];2006年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班承钧;代华平;庞宝森;黄秀霞;崔瑗;王辰;;凝血因子X、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促进特发性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3 赵威;;凝血因子平行稀释试验在筛选凝血因子Ⅷ抑制物中的应用[A];第十届全军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4 李大鹏;许剑辉;张广吉;陈云飞;张斌;薛艳萍;;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缺乏39例急诊诊疗经验[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周旭红;庞缨;叶絮;冯莹;;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患者因子测定的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十三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暨“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摘要汇编及学习班讲义[C];2011年

6 郑卫东;刘艳辉;曾淑燕;范小斌;张莉滟;王[?;杜欣;邓春玉;;人类凝血因子XII基因一种新突变的发现与确证[A];第十一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暨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摘要汇编及学习班讲义[C];2007年

7 童茵;肖峰;徐伟来;朱俪;金洁;;发热贫血凝血因子缺乏[A];2011年浙江省血液病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成立5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11年

8 张广森;;凝血因子XIII:结构、功能、抑制物及临床[A];第十一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暨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摘要汇编及学习班讲义[C];2007年

9 马中富;温春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A];2006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贾辰亮;柴宝峰;;凝血因子IX基因突变导致mRNA错误剪接的研究[A];泛环渤海地区九省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1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顾钱江 胡创伟;台湾首次利用转基因技术研制人类凝血因子[N];医药经济报;2004年

2 兴业证券 王f^;上海莱士 产品结构体现优势[N];中国证券报;2010年

3 菊香;第Ⅷ凝血因子可降低脑卒中死残率[N];中国医药报;2004年

4 邱家山 方为茂;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分离纯化技术推陈出新[N];中国医药报;2006年

5 记者 钱海红;揭开蛋白质Z神秘面纱[N];健康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康琦;围手术期止血药物的分类应用[N];中国医药报;2005年

7 ;PCC分离纯化工艺进展速览[N];中国医药报;2006年

8 北京血友之家罕见病关爱中心理事长 关涛;血友病人 遭遇凝血因子短缺的尴尬[N];健康报;2012年

9 记者 过国忠 通讯员 吴伟新;我成功培育含第七凝血因子的转基因兔[N];科技日报;2013年

10 记者 郭寅枫;“兔子工厂”生产救命药[N];无锡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傅卫军;两个先天性凝血因子V缺陷症家系的临床和分子发病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2 陈海飞;非婴儿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3 陈晓梨;基因修饰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介导人凝血因子IX的体内外表达[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丁军;体外循环对凝血因子影响的研究[D];新乡医学院;2015年

2 刘X;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凝血因子的cDNA克隆及表达模式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3 何欢;猪血液中三种凝血因子的提取及凝血因子X的蛋白分析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4 吴昊;江浙蝮蛇毒凝血因子IX/X结合蛋白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张璇;人凝血因子VIII抗原表位的确定[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6 金丽媛;凝血因子Xa抑制剂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药理学活性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7 何春萍;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D];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

8 宋政;重组人凝血因子IX在鸡输卵管中的特异性表达[D];扬州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580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6580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3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