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罗氏沼虾亲虾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及育苗参数比较

发布时间:2020-05-17 19:37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不同养殖群体罗氏沼虾亲虾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生长性能比较,结合育苗水体水质监测、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急性毒性试验、育苗工艺关键参数比较等试验,旨在分析罗氏沼虾亲虾群体间遗传结构,探讨影响罗氏沼虾育苗效果与虾苗后期生长缓慢的原因,为进一步优化罗氏沼虾人工育苗工艺参数,科学指导罗氏沼虾苗种生产与种质改良提供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运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5个不同养殖群体罗氏沼虾的遗传多样性及其遗传结构。选取多态性较高的6对微卫星引物对5个不同养殖群体进行扩增,产物检测结果显示,所测6个微卫星位点多态性均较高[多态信息含量(PIC)=0.8448~0.9374]。各群体遗传多样性均呈现较高的水平[期望杂合度(H。)=0.865~0.889]。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st)及AMOVA分析显示,98.13%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内部,仅有1.87%来自群体间,群体间遗传分化水平低(Fst0.05)。遗传距离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群体(ZJ)和南太湖2号群体(NTH)之间的标准遗传距离最小(Ds=0.0579);浙江群体(ZJ)和上海群体(SH)之间遗传距离最大(Ds=0.3535),基于遗传距离构建的UPGMA系统进化树显示,5个群聚为两个大支,其中浙江群体(ZJ)和南太湖2号群体(NTH)首先聚为一支,随后与广西群体(GX)和马来西亚群体(ML)聚成的一支再次聚合,最后与上海群体(SH)聚在一起。研究结果表明5个罗氏沼虾养殖群体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但群体间亲缘关系较近。2.选取来自4个不同养殖群体的1280尾罗氏沼虾虾苗进行为期70天的温室饲养试验,旨在比较不同养殖群体罗氏沼虾的生长性能差异。结果表明:1)4个群体中上海养殖群体成活率最高(81.88%),但其增重率最低;南太湖2号群体成活率最低(55.00%),显著低于其他三个群体(P0.05),但其增重率最高。2)南太湖2号群体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其他3个群体(P0.05);3)4个养殖群体间肥满度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但仍以南太湖2号肥满度最高。结论:不同养殖群体后代其生长性能存在明显差异,经过选育的南太湖2号群体生长性能较优,利于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3.选取3个幼体投放时间、投放密度、培育管理均相同的罗氏沼虾幼体培育池,监测育苗周期内水体水质因子的变动情况并分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育苗周期内,水体DO随着幼体培育天数的增加缓慢下降;pH较为平稳,仅有小幅度下降。2)水体中氨氮、亚硝氮浓度均呈锯齿状波动上升,且随着培育天数的增加,升高速度加快,并于换池前达到高值。4.选取代表罗氏沼虾Z3、Z5、Z8幼体发育期的3个育苗池,监测其一天中水体pH. DO.氨氮、亚硝氮、COD等水质因子的变动情况并分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罗氏沼虾育苗水体一天中水质因子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较大的波动出现在投饵、吸污操作密集的时段。2)一天中水体pH保持相对稳定;DO缓慢下降后又有所回升,最低值出现在11:00至12:00间;3)氨氮、亚硝氮、COD一天中的波动较大,整体呈上升趋势,且三者之间的变化具有较强的关联性,相邻变化的时间间隔在30min~60min.在育苗周期内,对虾苗成活率影响较大的氨氮、亚硝氮浓度变化剧烈,应加强对其监测的力度,合理设定投饵、吸污等操作的次数及时间点,避免育苗水体水质因子出现大幅波动,为幼体营造一个稳定的水体环境。减小对幼体的毒害作用。5.分别设置不同氨氮和亚硝氮浓度梯度,研究其对Z5、Z8、Z11期罗氏沼虾幼体96h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氨氮(非离子氨)对Z5、Z8和Z11罗氏沼虾幼体的安全浓度分别为2.108(0.115)mg/L.2.747(0.151)mg/L和2.762(0.152)mg/L;亚硝氮对罗氏沼虾Z5、Z8和Z11的安全浓度分别为1.078 mg/L.1.238 mg/L和2.048 mg/L。建议在育苗生产过程中控制育苗水体非离子氨和亚硝氮浓度分别不高于0.10mg/L和1.00mg/L。6.设置不同幼体放养密度梯度,研究其对罗氏沼虾育苗水体水质因子及出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范围内,罗氏沼虾幼体的投放密度显著影响成活率,当幼体密度从12万尾/m3提高到16万尾/m3时,育苗周期内水体溶氧的平均值降低8.5%,氨氮、亚硝氮的平均浓度分别从1.539mg/L和0.256mg/L升高至2.460mg/L和0.388mg/L,成活率从63.75%降低至43.88%,但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合理提高幼体投放密度可带来最大收益。建议生产中育苗生产中投放幼体时密度不宜过高,以降低育苗过程中水质管理的难度,提高单位水体的出苗量和经济效益。7.采用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研究人工海水中ca2+、Mg2+、K+的含量对罗氏沼虾出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最优海水配方Ca2+、Mg2+、K+浓度分别为165mg/L. 375mg/L.150mg/L,在此优化方案下受试幼体平均变态率达60.0%,生产性育苗幼体平均变态率达61.8%,与该场原配方相比育苗效果提升明显。8.选取罗氏沼虾育苗池4个,设4个处理。即A,对照组,不使用任何药物;B,头孢噻呋钠组;C,甲磺酸左旋氧氟沙星组;D,土霉素组。在育苗过程中测定常规水质指标及细菌总数、大肠杆菌数、气单胞菌数及弧菌数:育苗结束计算各组的出苗数与出苗率并取各组虾苗至试验温室进行生长试验,旨在探讨罗氏沼虾育苗过程使用不同种类抗生素对育苗水体水质、细菌数量、虾苗出苗率及仔虾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3种不同抗生素均可减少水体细菌总数和气单胞菌数;甲磺酸左旋氧氟沙星减少大肠杆菌数明显,头孢噻呋钠次之,弧菌未检出。2)3种抗生素对改善水体氨氮、亚硝氮等常规水质指标作用不明显。3)育苗效果以左氧组较好,头孢组次之,土霉素组与对照组相近且低于前两组。4)生长试验数据表明,土霉素组虾的生长最差,且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其他组间生长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种类抗生素处理对罗氏沼虾育苗池水体细菌数和育苗出苗率影响显著,但对水质的改善作用有限;育苗过程使用土霉素可能会影响虾苗养成期的生长。建议在罗氏沼虾育苗期间少用或不用抗生素。
【图文】:

幼体培育,溶氧,内水,周期


图1-1幼体培育周期内水体pH、溶氧的变化逡逑1.2.2育苗水体中总氨氮、亚硝氯的变化逡逑幼体培育周期中水体总氨氮、亚硝氮的变化情况见表1-2、图1-2、图1-3。逡逑由图1-2可知,,整个周期中总氨氮、亚硝氮变化呈据齿状上升,除去H个换池时间点,逡逑氨氮、亚硝氮的浓度每天都在升高,宜每次换水前达到高值。第1天至第4天氨氮和亚硝逡逑氮浓度的上升幅度均相对平缓,氨氮从化39mg/L邋(平均值)上升至1.40mg/L邋(平均值),亚逡逑

育苗池,育苗水体,有机废物,规律


新陈代谢会加快,对水体COD也有一定的影响,江敏等[891研究指出,罗氏沼邮潘逡逑状幼体由Z,期开始,其新陈代谢速度随发育期增加逐渐加快,加之育苗水体中各种微生逡逑物对有机质的降解作用微弱,可导致育苗水体中有机废物大量累积。从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91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宗永;罗氏沼虾繁殖前的技术处理[J];淡水渔业;2000年06期

2 宋学宏,龚宏伟,金纪云;温室鳗池强化培育罗氏沼虾苗种技术初探[J];水利渔业;2000年05期

3 倪建忠;罗氏沼虾亲虾选留与越冬[J];安徽农业;2000年12期

4 戴玉琴;一看二问三动手 选好罗氏沼虾苗[J];齐鲁渔业;2000年01期

5 郭泽雄;海南省大力发展罗氏沼虾反季节养殖生产之我见[J];内陆水产;2000年07期

6 李明孚,杨学华,宋春英;罗氏沼虾育苗技术[J];水产科技情报;2000年01期

7 叶维明,陈薇,高雪忠;稻田饲养罗氏沼虾试验[J];水产科技情报;2000年02期

8 叶金明,姜增华,凌爱珍;罗氏沼虾早苗暂养技术[J];水产养殖;2000年05期

9 孙桂尧;严把罗氏沼虾苗种质量关[J];渔业致富指南;2000年09期

10 ;养殖罗氏沼虾要谨慎[J];饲料与畜牧;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志国;;罗氏沼虾高产高效关键技术[A];中国南方十六省(市、区)水产学会渔业学术论坛第二十六次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孙龙生;王恒;;油脂添加水平对罗氏沼虾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体组织脂肪酸组成的影响[A];中国南方十六省(市、区)水产学会渔业学术论坛第二十六次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韩耀全;;罗氏沼虾迅速衰落的主要原因[A];广西水产研究所论文集(2001—2005)[C];2006年

4 吴铁军;;罗氏沼虾品种改良研究[A];广西水产研究所论文集(2001—2005)[C];2006年

5 张化俊;袁军法;石正丽;;罗氏沼虾极小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其感染特性[A];湖北省暨武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和第十五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6 孙龙生;傅婷婷;李海霞;;日粮钙、磷、镁水平对罗氏沼虾体组织钙、磷、镁含量的影响[A];2010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潘晓艺;曹铮;石正丽;吴勇泉;郝贵杰;徐洋;姚嘉峗;沈锦玉;;罗氏沼虾幼体综合症病原鉴定及检测[A];2010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梁贤芳;米夏莲;;罗氏沼虾病原检测及模拟试验结果分析[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9 陈福艳;;罗氏沼虾的越冬管理及亲虾培育[A];广西水产研究所论文集(2001—2005)[C];2006年

10 朱春华;;低盐度条件下罗氏沼虾人工育苗试验[A];中国水产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摘要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立法;罗氏沼虾行情看好[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6年

2 天同 振冲 其敏 广隶;罗氏沼虾年出口将达1000吨[N];扬州日报;2006年

3 田野 凌爱珍 钱h嵋

本文编号:26690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6690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f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