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莱州湾蟹类群落结构以及三疣梭子蟹营养生态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3 06:29
【摘要】:莱州湾位于渤海南部,西靠东营,南依潍坊,东临烟台,是渤海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小清河、沙河、弥河等众多河流在此入海,莱州湾是渤海重要的渔业捕捞养殖区,养育了沿岸居民,极大地促进了当地渔业经济的发展。此外,莱州湾饵料丰富,气候适宜,生物种类较多,为鱼类、虾蟹类的繁殖和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然而,近十几年来,莱州湾内受过度捕捞、水资源污染、养殖废水排放等影响,资源衰退严重。自2005年起,山东省有关部门实施增殖放流活动,对莱州湾内的资源恢复起到了很大的补充作用。蟹类对渔业生产和渔业生态系统均具有重要意义,大型的蟹类如日本圀(Charybdis japonica)、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是莱州湾经济种,是当地渔民重要的捕捞对象,小型蟹类可以作为饵料型生物,三疣梭子蟹作为增殖放流的主要品种,对莱州湾内资源补充以及生态平衡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2010年-2014年期间在该海域进行14个航次底拖网以及2011年4个航次弓子网的调查结果,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相对重要性指数、等级聚类分析、相似性百分比分析多维排序等方法对该海域的蟹类的群落结构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同时根据两种网具的调查数据比较了网具对该海域蟹类群落结构的影响,利用同位素法分析了日本圀和三疣梭子蟹的营养级和生态位,以期为莱州湾蟹类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资料,并为合理的进行莱州湾增殖放流提供参考依据。1.为了解莱州湾内蟹类的群落结构,根据2010年-2012年之间,在位于渤海内莱州湾海域(36°50′~38°40′N,118°40′~120°03′E)利用底拖网进行了8个航次的蟹类资源调查,对该海域蟹类群落的种类、分布、资源量、优势种以及多样性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共发现蟹类20种,隶属于12科、18属,其中三疣梭子蟹和日本圀是主要的经济种类,其余大多数为饵料型蟹类,日本圀为7个航次的优势种,其余优势种类具有季节性差异。资源量组成的季节变化比较明显,生物量和丰度的变化趋势相似,都在2011年夏季达到最大值,冬季最低。根据数据显示,各月调查Shannon-Wiener平均指数在0.63-1.11之间;物种均匀度指数的范围是0.32-0.73;物种丰富度指数平均值的范围是0.42-0.78。根据8个航次20个主要物种的生物量聚类,多元统计分析表明莱州湾内蟹类群落可以划分为2组,协强系数(2D stress=0.14)。分析结果表明:1)受山东省休渔政策和增殖放流的影响,大型经济蟹类如三疣梭子蟹的资源量有所回升,在多个航次的调查中成为该海域的优势种,但是较上世纪90年代还有较大的差距,依然具有一定的上升空间。2)莱州湾内蟹类多样性指数依然处于较低状态,主要以小型,低质,饵料型的蟹类为主。3)莱州湾内各群组的划分较为明显,主要原因是受当年三疣梭子蟹放流以及水文环境的影响,此外,黄河径流所带来的大量饵料也对蟹类群落的划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为比较网具对该海域蟹类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1年5月、8月、10月、12月在莱州湾海域分别用弓子网和底拖网进行蟹类资源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弓子网捕捞对象主要是底栖贝类和活动能力较弱的蟹类,而底拖网的捕捞对象主要是栖息于水域底层、活动能力较强的虾蟹类如三疣梭子蟹和日本圀。从种类组成来看,底拖网缺少泥脚隆背蟹(Carcinoplax vestita),弓子网缺少中华毛刺蟹(Pilumnus spinulus)和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其他种类为共有种,这表明2种网具在捕获蟹类渔获物的种类组成上差别不大。从优势种的组成来看,豆形拳蟹、隆线强蟹和日本圀是两种网具的共有优势种。这也进一步证明了第三章中关于日本圀是莱州湾地区的绝对优势种的研究结果。而豆形拳蟹以及隆线强蟹的相对重要性指数较高一方面是由于在莱州湾地区其分布广,资源量较大。另一方面是由于其运动能力相对较弱,因此捕获率较高。此外,三疣梭子蟹成为某些航次中底拖网渔获物中的优势种也说明了底拖网更适合用于三疣梭子蟹的回捕,弓子网优势种更加倾向于小型低质化种类。根据资源量计,无论是底拖网还是弓子网,夏季和秋季的相似性系数最高,春季和冬季相似性较高。其原因可能是:1)渤海湾内增殖放流时间为6月份,放流的主要种类为三疣梭子蟹,导致夏季和秋季的蟹类资源量整体处于较高的水平,相似性系数较高。2)夏季和秋季是蟹类索饵育肥阶段,大量日本圀和三疣梭子蟹洄游到莱州湾内,而春季和冬季大量蟹类在位于黄海的越冬场越冬,资源量较少。3.为了了解三疣梭子蟹和日本圀的生态位的重叠程度,以达到更好的放流效果,于2011年5月、8月、10月和12月在莱州湾(119°05′-120°00′E、37°12′-37°40′N)进行的20调查站位调查。同位素测定样品来自8月、10月取样,实验样品的稳定同位素比值由中国林业科学院稳定同位素实验室测定。测定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营养级为3.59和日本圀营养级为3.58,表明三疣梭子蟹和日本圀属第三营养级,为群落的次级消费者。三疣梭子蟹和日本圀营养生态位重叠严重,两者主要食物相同,竞争激烈。三疣梭子蟹拥有更广的营养生态位宽幅,在竞争中比日本圀具有更大优势,而日本圀拥有更广的时空生态位宽幅。
【图文】:

蟹类,莱州湾,位图,海域


图 2-1 莱州湾海域蟹类调查站位图Fig.2-1 Location of the sampling stations in the Laizhou Bay 分析方法)相对重要性指数采用 Pinkas 等[75]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确定种类在群落中的重要性,,计算

空间分布,蟹类,资源量,群落结构


图 2-4 莱州湾蟹类群落结构空间分布的季节变化(根据资源量计)Fig.2-4 Seasonal changes in community structure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rab in theLaizhou Bay(based on biomass)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968.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肖汉洪;李方满;;广东硇洲岛潮间带蟹类的组成及生态分布[J];贵州科学;2003年04期

2 姜卫民,孟田湘,陈瑞盛,韦晟;渤海日本鲟和三疣梭子蟹食性的研究[J];海洋水产研究;1998年01期

3 万yN,胡建英,安立会,安伟,杨敏,伊藤光明,服部达也,陶澍;利用稳定氮和碳同位素分析渤海湾食物网主要生物种的营养层次[J];科学通报;2005年07期

4 任中华;郑亮;李凡;吕振波;;莱州湾海域虾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J];海洋渔业;2014年03期

5 蔡德陵,洪旭光,毛兴华,张淑芳,韩贻兵,高素兰;崂山湾潮间带食物网结构的碳稳定同位素初步研究[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1年04期

6 张健;孙满昌;钱卫国;;桁拖网不同网目结构网囊对主要鱼类的选择性研究[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7 邓慧平,刘厚风,李爱贞;莱州湾地区水资源问题与对策分析[J];土壤与环境;2000年01期

8 金显仕;渤海主要渔业生物资源变动的研究[J];中国水产科学;2000年04期



本文编号:26772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6772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6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