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基于线粒体控制区序列的中国沿海3种鲷科鱼类遗传多样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0-05-29 22:54
【摘要】:鲷科(Sparidae)鱼类隶属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鲈形目(Perciformes)鲈亚目(Percoidei),广泛分布于温带及热带沿海,不仅捕捞量大,养殖产量高,且多数种类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是世界重要的经济鱼类。鲷科鱼类是中国东南沿海底拖网渔业的重要捕捞对象,其中真鲷(Pagrus major)是我国海洋“四大名鱼”之一,与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平鲷(Rhabdosargus sarba)等同为我国近海重要的养殖对象,但近年来真鲷已不能形成鱼汛,黑鲷、平鲷野生资源急剧下降。为此,本文分析了中国沿海11个群体238尾真鲷(含1韩国群体),12个群体266尾黑鲷及6个群体137尾平鲷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旨在了解中国鲷科鱼类的遗传背景,为其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结果如下:1.真鲷:1)总体表现为高单倍型多样性和高核苷酸多样性(Hd=0.996±0.001,π=0.022±0.0004),其中莱州群体遗传多样性(Hd=0.533±0.032,π=0.009±0.0043)明显低于其余10个群体(Hd:0.989~1.000,π:0.020~0.023)。2)在邻接树上聚为3个分支,但没有较明显的地理结构;分支间分歧时间约为50.0~13.0万年前(中更新世时期),可能是受到更新世冰期循环的影响。莱州群体与其余10个群体间存在高度分化(Fst值为0.240~0.399,P0.01);北部湾北海群体与除莱州群体外的东港、崂山、韩国群体及大亚湾群体间存在低度分化(Fst值为0.058~0.110,P0.05),可能是由于琼州海峡及雷州半岛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阻隔。真鲷整体及3个分支的中性检验、不配对分析和R2检测均表明历史上发生过种群扩张,扩张时间为30.3~7.8万年前,推测是受到海平面变化时海侵的影响。3)广东沿海真鲷产量相对较高,其中大亚湾是真鲷产卵场之一,且遗传多样性较高,建议优先保护;渤海莱州群体遗传多样性远远低于其余群体,为避免种群不断缩小最终灭绝,也需要加以保护。2.黑鲷:1)总体遗传多样性较真鲷低,表现出高单倍型多样性低核苷酸多样性(Hd=0.994±0.001,π=0.0074±0.0002)特征,其中营口群体遗传多样性(Hd=0.934±0.051,π=0.0050±0.0006)最低,大亚湾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Hd=0.986±0.013,π=0.0085±0.0005)。2)在邻接树上没有明显的谱系结构和地理结构;黄渤海群体间,东海和南海群体间不存在明显分化,但二者间有中低度分化(Fst值为0.040~0.213,P0.05),推测长江冲淡水对中国沿海黑鲷群体有重要影响。黑鲷总体中性检验、不配对分析和R2检验均表明整体未显著偏离预期模型、核苷酸歧点分布图呈现明显单峰形状,推测黑鲷群体于12.4~3.7万年前(晚更新世时期)经历过种群快速扩张事件,可能与其生活习性和更新世冰期与间冰期的交替循环导致的海平面变化有关。3)大亚湾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建议优先保护;渤海营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低,且位于分布区的最北端,也需重点保护。3.平鲷:1)总体遗传多样性与黑鲷相近,呈现出与黑鲷相同的高单倍型多样性(0.993~1.000)低核苷酸多样性(0.0063~0.0083)特征,其中博鳌群体遗传多样性(Hd=1.000±0.020,π=0.0063±0.0006)最低,惠来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Hd=1.000±0.011,π=0.0083±0.0009)。2)在NJ系统进化树上,与黑鲷一样没有明显地理结构和谱系分支,且群体整体历史扩张时间(12.21~3.66万年前)与黑鲷相近,可能受到与黑鲷扩张相同的历史地质事件影响。博鳌群体与福州群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Fst=0.031,P0.01),可能是受洋流和沿岸流的交互影响。3)东海福清群体和南海惠来群体遗传多样性相对丰富,建议优先保护。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91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尚占环,姚爱兴;生物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及其保护措施[J];宁夏农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蒋楠;作物遗传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9期

3 张静;;作物遗传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J];神州;2013年17期

4 ;《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原理与方法》评介[J];动物学研究;2000年02期

5 解新明,云锦凤;植物遗传多样性及其检测方法[J];中国草地;2000年06期

6 胡守荣,夏铭,郭长英,陆晓春;林木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概况[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7 陈宽维;“我国家禽遗传多样性研究”前景诱人[J];中国家禽;2003年02期

8 朱秀志;彭正松;;四川珍稀林木资源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状况[J];西部林业科学;2006年04期

9 高秀琴;兰进好;穆平;林琪;;小麦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10 黄耀江;许宙;周文化;刘越;冯金朝;;鸡的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及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志昂;;对我国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几点意见[A];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首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2 何文珊;陆键键;;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A];生物多样性与人类未来——第二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3 刘娟;李贝宁;刘春生;周应群;;栽培对道地甘草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届中药鉴定学术会议暨WHO中药材鉴定方法和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沈裕琥;王海庆;黄相国;葛菊梅;张怀刚;;作物品种间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A];21世纪作物科技与生产发展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5 沈裕琥;王海庆;黄相国;葛菊梅;张怀刚;;作物品种间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A];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会论文集[C];2002年

6 沙伟;林琳;郑云梅;;小仙鹤藓遗传多样性分析[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8)[C];2008年

7 ;“全国生物遗传多样性高峰论坛”日程安排[A];全国生物遗传多样性高峰论坛会刊[C];2012年

8 芒来;杨虹;;蒙古马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A];遗传学进步与人口健康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毛培胜;王新国;黄莺;;分子标记技术在牧草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A];2009中国草原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周秋白;郑宇;周莉;桂建芳;;鄱阳湖鲫鱼遗传多样性分析[A];中国鱼类学会2008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云章;绚丽的民族文化 丰富的遗传多样性[N];大众科技报;2008年

2 刘霞;人类语言源于非洲再添新证据[N];科技日报;2011年

3 卞晨光;保护家畜遗传多样性刻不容缓[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游雪晴;中国的人类遗传多样性研究成果丰硕[N];科技日报;2001年

5 记者 胡德荣;亚洲人群遗传多样性研究获最新成果[N];健康报;2009年

6 张桂香;中国地方水牛的遗传多样性[N];农民日报;2004年

7 李倩;不同民族永生细胞库建设取得进展[N];大众科技报;2007年

8 李倩;我国永生细胞库初具规模[N];人民日报;2007年

9 记者 耀辉;云南5成果喜获国家科技奖[N];云南经济日报;2006年

10 肖力伟 译;中国栽培的大豆品种 遗传多样性变异丰富[N];农民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芸芸;神农架川金丝猴的遗传多样性及保护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2 彭亮;丹参种质资源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刘海龙;大叶榉遗传多样性与离体保存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4 狄晓艳;油松遗传多样性与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5 陈雪平;茄子遗传多样性研究与遗传连锁图谱构建[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6 蒋冬月;柳树优良无性系遗传多样性及其重要性状的关联分析[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年

7 朱锦宁;黑藻属的分子谱系及其生物地理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8 杨新笋;基于SSR、SNP和形态学标记的甘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9 徐群;我国籼稻品种遗传结构与多样性的SNP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10 郭文韬;大鲵遗传多样性及皮肤附属物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琳;基于ISSR的连翘遗传多样性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2 陈伟帅;小麦抗病遗传多样性对条锈病的调控效应[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王若丁;西藏工布乌头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4 邓宏中;基于SSR标记的中国水稻地方品种与选育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5 刘丽;西藏墨脱地区野生草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6 张佳佳;沈阳森林动物园丹顶鹤(Grus japonensis)遗传多样性分析和亲缘关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7 梅芳芳;三种水生被子植物在中国六大湖泊的遗传多样性[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8 刘鹏;野豌豆属牧草的遗传多样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9 胡益波;枳遗传多样性及其与红橘杂交后代遗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10 马旭丹;水稻部分骨干亲本的指纹图谱构建和遗传多样性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876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6876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b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