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雌核发育同源二倍体鲫鱼遗传及繁殖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4 21:29
【摘要】:本实验室利用红鲫作母本,团头鲂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后代有三种类型,天然雌核发育红鲫(2n=100,一年性成熟),异源三倍体鲫鲂(3n=124,不可育),异源四倍体鲫鲂(4n=148,两年性成熟)。将异源四倍体鲫鲂进行自交,后代中出现同源四倍体鲫鱼(4n=200,一年性成熟)。将雌性同源四倍体鲫鱼卵子进行人工雌核发育,不需要进行染色体加倍处理,F_1命名为G_1(2n=100,两年性成熟),G_1中全部为雌性,未发现雄性个体。然后将G_1的卵子进行雌核发育,未进行加倍处理,后代命名为G_2(2n=100,两年性成熟)。现在已做到第三代G_3(2n=100)。将同源四倍体鲫鱼卵子进行雌核发育,因为卵子为二倍体,相比于传统二倍体鱼雌核发育过程中不需要对卵子进行加倍处理,大大提高了雌核发育的成活率。G系列作为二倍体鱼可以稳定产生二倍体配子,经过连续雌核发育可以形成稳定的品系。同时也为二倍体个体产生二倍体配子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由于G系列全部为雌性,所以在对鱼类性别控制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实验材料。本研究对G系列的形态特征,繁殖特性以及遗传特征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一年龄同源四倍体鲫鱼,红鲫,G_1,G_2的可数性状以及可量性状进行比较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同源四倍体鲫鱼,红鲫,G_1和G_2在可数性状上和可量性状上没有显著性差距。2、利用肾脏染色体制片计数和流式细胞仪对血细胞DNA含量测定对同源四倍体,G_1,G_2的倍性以及染色体数目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显示同源四倍体含有200条染色体,G系列含有100条染色体为二倍体鱼。3、对一年龄红鲫,同源四倍体鲫鱼,G_1和两年龄G_1个体的的卵巢结构进行组织切片观察,结果表明一年龄红鲫和同源四倍体鲫鱼卵巢中充满大生长期的III时相和IV时相初级卵母细胞,已进入繁殖期。而一年龄G_1则充满卵原细胞和少量II时相初级卵母细胞,两年龄G_1则卵巢结构与一年龄红鲫和同源四倍体鲫鱼相同。说明G_1相对于红鲫和同源四倍体鲫鱼晚一年性成熟,为两年性成熟。4、在G_2孵化期间,对其雌核发育孵化率和成活率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结果显示G系列雌核发育孵化率(38.25%)和成活率(37.13%)大大高于红鲫雌核发育孵化率和成活率。5、对G_1及同源四倍体鲫鱼和红鲫的5SrDNA的结构以及遗传变异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红鲫、G_1基因组内均有三种不同大小的5S rDNA结构单元(203bp,340bp,477bp),同源四倍体基因组内含有三种大小的5SrDNA结构单元(203bp,340bp,485bp)。G_1完整继承了红鲫的5S rDNA全部的结构单元,但其序列中也发生了部分的变异和重组现象。6、对红鲫,同源四倍体鲫鱼,G系列和团头鲂染色体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探针为红鲫5SrDNA477bp序列。结果显示红鲫有8个荧光结合位点,团头鲂没有荧光结合位点,同源四倍体鲫鱼为红鲫的两倍有16个荧光结合位点,G系列和红鲫一样有8个结合位点。本研究成功研制了可以连续进行雌核发育形成稳定品系的G系列。相对于传统雌核发育具有非常高的孵化率和存活率,虽然G系列两套染色体全部来源与红鲫,与红鲫发生了一定的变异,但是G系列可以稳定产生二倍体卵子,为今后探索二倍体个体产生二倍体配子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以及在今后的杂交育种中提供了大量的二倍体卵子。G系列的全雌后代为今后性别调控的机制研究提供非常重要的原材料。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917.4
【图文】:

染色体数目,同源四倍体,鲫鱼,红鲫


如图 2-1 所示 A:同源四倍体鲫鱼染色体数目图, B:红鲫染色体数目图,C:4色体数目图,D:G1染色体数目图。图中比例尺为 3μm.Fig.2-1. (A)Chromosome spreads of autotetraploid crucian carp; (B)Chromosome spr Red crucian carp; (C)Chromosome spreads of 4nRG; (D)Chromosome spreads of G1; b

同源四倍体,红鲫,流式,细胞


图 2-2 红鲫、同源四倍体、G1、G2的细胞流式图。A:红鲫的平均 DNA 含量(峰 1:100.57);B:同源四倍体的平均 DNA 含量(峰 1:205.01);C:G1平均 DNA 含量(峰 1:97.15);D:G2的平均 DNA 含量(峰 1:103.71)。

外形图,同源四倍体,红鲫,外形图


图 3-1 红鲫、同源四倍体鲫鱼、G1、G2外形图。A:红鲫;B:同源四倍体,C:G1, D: G2外形图 。(图中标尺为 1cm)Fig. 3-1. Morphological appearance of RCC, 4nRR, G1and G2.(A) RCC; (B) 4nRR; (C) G1;(D)G2;bar in A-D, 1cm.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代静;焦雪;张培军;冷东泽;巴翠玉;茆安婷;李月红;;七彩鲑雌核发育及其倍性研究[J];淡水渔业;2017年06期

2 徐永福;王金龙;伍远安;李传武;何志刚;王卫民;;鳙异源雌核发育子代的形态学研究[J];淡水渔业;2016年02期

3 许丹丹;刘永新;王桂兴;刘奕;王玉芬;刘海金;;牙鲆有丝分裂雌核发育二倍体的遗传特性分析[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4 尤锋;许建和;倪静;孙威;朱香萍;徐冬冬;徐永立;张培军;;牙鲆同质雌核发育人工诱导研究[J];高技术通讯;2008年08期

5 刘晓锋;鲁翠云;曹顶臣;孙效文;梁利群;;雌核发育银鲫微卫星突变速率和突变模式[J];遗传;2008年04期

6 王晓清;王志勇;柳小春;谢中国;詹炜;谢芳靖;;人工雌核发育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的AFLP分析[J];海洋与湖沼;2007年01期

7 鲁翠云;曹顶臣;张义凤;孙效文;梁利群;雷清泉;;雌核发育银鲫子代中微卫星特异序列分析[J];动物学报;2007年03期

8 李琪;杨青;于瑞海;;栉孔扇贝雌核发育二倍体早期成活与生长发育的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9 李卢;;人工雌核发育在鱼类遗传育种中的应用[J];水产科技情报;2006年02期

10 李雅娟;李霞;毛连菊;丁君;;人工雌核发育诱导太平洋牡蛎四倍体的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永福;王金龙;伍远安;李传武;何志刚;王卫民;;鳙异源雌核发育子代的形态学研究[A];2014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2 张虹;;17-α-甲基睾丸酮诱导雌核发育草鱼性反转研究[A];2014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3 严正凛;张雅芝;宋振荣;纪荣兴;钟幼平;;盘鲍异源雌核发育多倍体诱导的初步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会分会第十四次学会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4 吴端生;罗琛;王宗保;张轩杰;刘冬娥;姚峰;刘鑫;徐诗平;;红鲫近交系的建立[A];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0年

5 翁朝红;王志勇;蔡明夷;李益云;;雌核发育大黄鱼核仁银染观察[A];中国遗传学会七届二次青年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黄凌云;罗琛;谢锦云;梁宋平;;金鱼(Carassius auratus)雌核发育单倍体和二倍体胚胎蛋白质组比较研究[A];中国蛋白质组学首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7 周新文;张玲;罗琛;谢锦云;陈平;梁宋平;;金鱼(Carassius auratus)雌核发育过程中的单倍体和二倍体胚胎蛋白质组比较研究[A];中国蛋白质组学第二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论文集[C];2004年

8 杜胜利;魏爱民;韩毅科;张历;张桂华;陈启民;;黄瓜离体雌核发育及染色体倍性鉴定与加倍研究[A];2008年园艺植物染色体倍性操作与遗传改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聂鸿涛;李琪;;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雌核发育二倍体遗传学特性研究[A];2013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10 尤锋;许建和;王伟;徐永立;张培军;;牙鲆同质雌核发育人工诱导及其遗传学分析[A];中国鱼类学会2008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龙建军 陈礼和;雌核发育抗病草鱼抗病力强生长快[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6年

2 湖南记者站 组稿;新型和改良多倍体鱼研究及应用[N];科技日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缪翼 通讯员 陈惠;黑龙江鲫鱼引种摆脱盲目性[N];中国渔业报;2010年

4 曲明志 顾斌 李莉 张正快;华东鲫鱼疾病将迎来高发期[N];中国渔业报;2016年

5 唐晓宁;牙鲆全雌化育苗技术研究通过鉴定[N];中国渔业报;2005年

6 孙蒙祥;风雨兼程四十年[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连建华;性别控制技术与选择标记在牙鲆育种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2 潘英;人工诱导扇贝雌核发育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3 谢冰;西葫芦的离体雌核发育及植株再生[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4 王文和;草莓离体雌核发育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1年

5 王忠卫;遗传标记在鱼类育种和生态研究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5年

6 朱香萍;牙鲆同质雌核发育二倍体诱导的分子细胞生物学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7 蔡明夷;杂色鲍人工雌核发育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5年

8 许建和;牙鲆和大黄鱼染色体组操作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9 游翠红;两种小型鱼类的某些基因组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7年

10 迟长凤;扇贝雌核发育四倍体和异源四倍体的诱导及其细胞遗传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霍洋洋;雌核发育同源二倍体鲫鱼遗传及繁殖特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年

2 许丹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有丝分裂雌核发育二倍体的鉴定与遗传特征分析[D];上海海洋大学;2013年

3 吴清明;大黄鱼同质雌核发育的诱导及遗传分析[D];集美大学;2009年

4 赵如榕;两个人工雌核发育草鱼群体遗传纯合性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赵鹤;番茄雌核发育诱导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6 周裕华;人工雌核发育鲢及其近交后代微卫星分子标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7 侯吉伦;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减数分裂雌核发育和有丝分裂雌核发育的细胞学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8 胡海星;异源精子遗传物质对雌核发育草鱼基因组的影响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顾勇杰;盘鲍雌核发育多倍体诱导的研究[D];集美大学;2011年

10 董迎辉;栉孔扇贝雌核发育二倍体的人工诱导和细胞学观察[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028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8028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5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