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头鲂源嗜水气单胞菌流行病调查及致病性、耐药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4-03-17 11:14
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是我国水产养殖中的常见病原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可引起多个养殖品种发生季节性、爆发性传染病。近年来,嗜水气单胞菌对包括团头鲂在内的多个淡水养殖品种的危害日益严重,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是我国特有的草食性养殖品种,具有良好的市场需求。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细菌性出血病对团头鲂养殖的危害最为严重。本研究主要对湖北省、江苏省爆发嗜水气单胞菌的团头鲂主养地区进行流行病调查,研究嗜水气单胞菌对团头鲂的致病力和耐药性,分析不同地区分离菌株的特性和差异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湖北、江苏两省团头鲂养殖地区嗜水气单胞菌流行病调查 2012年7月-2012年9月,对湖北、江苏两省爆发出血病的8个团头鲂养殖地区流行病学进行调查,并鉴定了病原菌为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调查结果表明,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疾病,发病快,传播迅速,发病初期不易察觉,病情难以控制,容易引发大面积病害的爆发,发病率在65%以上,死亡率一般在30%以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20%-35%,是团头鲂养殖过程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原菌。...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团头鲂源嗜水气单胞菌的流行性病学特征
1.1 嗜水气单胞菌的形态学特征
1.2 团头鲂源嗜水气单胞菌的流行病学特征
2 嗜水气单胞菌的致病性
2.1 粘附因子
2.1.1 菌毛
2.1.2 外膜蛋白
2.1.3 S层蛋白
2.1.4 脂多糖LPS
2.2 外毒素
2.2.1 气容素
2.2.2 溶血素
2.2.3 肠毒素
2.2.4 胞外蛋白酶(Extracellar prptease)
3 嗜水气单胞菌的检测方法
3.1 生化鉴定
3.2 血清免疫检测
3.3 聚合酶链反应鉴定(P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4 嗜水气单胞菌的危害防治
4.1 药物控制
4.2 免疫控制
4.3 益生菌控制
5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湖北、江苏地区团头鲂源嗜水气单胞菌流行病学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培养基与主要仪器设备
1.3 团头鲂出血病流行性调查
1.4 病原菌的分离
1.5 嗜水气单胞菌的鉴定
1.5.1 病原菌的形态观察
1.5.2 生化鉴定
1.5.3 16S rDNA片段扩增及序列分析
1.5.4 动物回归感染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嗜水气单胞菌的鉴定结果与分析
2.1.1 形态特征
2.1.2 生理生化特性
2.1.3 PCR鉴定结果
2.1.4 动物回归感染试验结果
2.2 团头鲂细菌性出血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与分析
2.2.1 发病特征
2.2.2 病害爆发的环境特征
3 讨论
3.1 对嗜水气单胞菌爆发的影响因素探讨
3.2 团头鲂源嗜水气单胞菌的鉴定方法与结果分析
4 小结
第三章 嗜水气单胞菌的致病力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嗜水气单胞菌的生长曲线的制作
1.3 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基因的分布
1.4 溶血价及溶蛋白效价的比较
1.4.1 溶血价
1.4.2 溶蛋白效价
1.5 菌株半致死浓度(LD50)的测定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1 嗜水气单胞菌的生长曲线
2.2 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基因的分布
2.2.1 PCR扩增结果
2.2.2 毒力基因序列分析
2.3 溶血价和溶蛋白效价
2.4 菌株致病力的测定结果
3 讨论
3.1 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基因的分布情况
3.2 毒力基因与致病力的关系
4 小结
第四章 嗜水气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药敏特性的研究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1 药敏结果总体分析
2.2 药敏结果差异性分析
2.2.1 8株菌的药敏结果差异性分析
2.2.2 湖北、江苏两省分离菌株的耐药差异性分析
3 讨论
3.1 分离菌株耐药性的总体分析
3.2 不同地区分离菌株耐药差异性分析
4.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930946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团头鲂源嗜水气单胞菌的流行性病学特征
1.1 嗜水气单胞菌的形态学特征
1.2 团头鲂源嗜水气单胞菌的流行病学特征
2 嗜水气单胞菌的致病性
2.1 粘附因子
2.1.1 菌毛
2.1.2 外膜蛋白
2.1.3 S层蛋白
2.1.4 脂多糖LPS
2.2 外毒素
2.2.1 气容素
2.2.2 溶血素
2.2.3 肠毒素
2.2.4 胞外蛋白酶(Extracellar prptease)
3 嗜水气单胞菌的检测方法
3.1 生化鉴定
3.2 血清免疫检测
3.3 聚合酶链反应鉴定(P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4 嗜水气单胞菌的危害防治
4.1 药物控制
4.2 免疫控制
4.3 益生菌控制
5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湖北、江苏地区团头鲂源嗜水气单胞菌流行病学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培养基与主要仪器设备
1.3 团头鲂出血病流行性调查
1.4 病原菌的分离
1.5 嗜水气单胞菌的鉴定
1.5.1 病原菌的形态观察
1.5.2 生化鉴定
1.5.3 16S rDNA片段扩增及序列分析
1.5.4 动物回归感染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嗜水气单胞菌的鉴定结果与分析
2.1.1 形态特征
2.1.2 生理生化特性
2.1.3 PCR鉴定结果
2.1.4 动物回归感染试验结果
2.2 团头鲂细菌性出血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与分析
2.2.1 发病特征
2.2.2 病害爆发的环境特征
3 讨论
3.1 对嗜水气单胞菌爆发的影响因素探讨
3.2 团头鲂源嗜水气单胞菌的鉴定方法与结果分析
4 小结
第三章 嗜水气单胞菌的致病力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嗜水气单胞菌的生长曲线的制作
1.3 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基因的分布
1.4 溶血价及溶蛋白效价的比较
1.4.1 溶血价
1.4.2 溶蛋白效价
1.5 菌株半致死浓度(LD50)的测定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1 嗜水气单胞菌的生长曲线
2.2 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基因的分布
2.2.1 PCR扩增结果
2.2.2 毒力基因序列分析
2.3 溶血价和溶蛋白效价
2.4 菌株致病力的测定结果
3 讨论
3.1 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基因的分布情况
3.2 毒力基因与致病力的关系
4 小结
第四章 嗜水气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药敏特性的研究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1 药敏结果总体分析
2.2 药敏结果差异性分析
2.2.1 8株菌的药敏结果差异性分析
2.2.2 湖北、江苏两省分离菌株的耐药差异性分析
3 讨论
3.1 分离菌株耐药性的总体分析
3.2 不同地区分离菌株耐药差异性分析
4.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9309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3930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