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蛏蚌微卫星标记开发及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4-12-08 22:31
橄榄蛏蚌(Solenaia oleivora)是我国特有的淡水珍稀蚌类,其肉足大、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经济价值,但一直遭受无序的过度采捕和利用。近年来,我国橄榄蛏蚌分布区内的自然种群资源急剧衰退,橄榄蛏蚌已成为受威胁的稀有蚌类,亟待找出致危原因并进行保护。本研究以橄榄蛏蚌为研究对象,运用磁珠富集法筛选橄榄蛏蚌微卫星分子标记,采用微卫星标记对橄榄蛏蚌3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评价,同时采用形态度量学方法对橄榄蛏蚌3个群体的形态差异进行比较,旨在为橄榄蛏蚌种质资源保护及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橄榄蛏蚌群体的形态学比较 测量橄榄蛏蚌成蚌3个群体(湖北天门、安徽阜南和湖北荆州)共244个个体的壳长、壳高、最大壳宽等9个形态学指标。基于8个形态度量比例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主成分,其贡献率分别为45.97%、25.62%、10.32%,累积贡献率为81.92%。判别分析显示三个群体(天门、阜南和荆州)的判别准确率依次为78.95%、93.02%、74.60%,综合判别率为82.79%。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天门群体与荆州群体先聚为一类后再与阜南群体聚类。 2.橄榄蛏蚌微卫星...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橄榄蛏蚌生物学及其研究现状
1.1 橄榄蛏蚌的分布
1.2 橄榄蛏蚌形态特征
1.3 橄榄蛏蚌生活习性
1.4 橄榄蛏蚌研究现状
2 遗传多样性及其评估方法
2.1 形态学水平
2.2 细胞学水平
2.3 生化水平
2.4 分子水平
3 微卫星分子标记概述
3.1 微卫星分子标记的特征
3.2 微卫星标记的分类
3.3 微卫星标记的优点
3.4 微卫星标记在动植物遗传育种和种质资源评估中的应用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橄榄蛏蚌群体的形态学比较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样本采集
2.2 贝壳形态度量
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三个群体形态度量指标的比较
3.2 主成分分析结果
3.3 判别分析结果
3.4 聚类分析
4 讨论
4.1 橄榄蛏蚌不同地理群体的形态差异
4.2 群体间差异成因分析
第三章 微卫星分子标记的开发与筛选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仪器与试剂
2.3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基因组DNA提取
3.2 微卫星富集文库的构建与筛选
3.3 测序结果
3.4 引物设计与筛选
3.5 多态微卫星标记的遗传特性分析
4 讨论
4.1 微卫星位点的多态性
4.2 橄榄蛏蚌三、四核苷酸重复微卫星的筛选
4.3 遗传多样性分析
第四章 橄榄蛏蚌三个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仪器与试剂
2.3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微卫星位点的遗传学参数
3.2 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
3.3 群体内和群体间的遗传变异
3.4 群体遗传分化
4 讨论
4.1 群体遗传平衡
4.2 群体内遗传变异
4.3 群体间的遗传亲缘关系分析
4.4 比较分析形态特征与微卫星标记
4.5 关于实验样本大小与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第五章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4015109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橄榄蛏蚌生物学及其研究现状
1.1 橄榄蛏蚌的分布
1.2 橄榄蛏蚌形态特征
1.3 橄榄蛏蚌生活习性
1.4 橄榄蛏蚌研究现状
2 遗传多样性及其评估方法
2.1 形态学水平
2.2 细胞学水平
2.3 生化水平
2.4 分子水平
3 微卫星分子标记概述
3.1 微卫星分子标记的特征
3.2 微卫星标记的分类
3.3 微卫星标记的优点
3.4 微卫星标记在动植物遗传育种和种质资源评估中的应用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橄榄蛏蚌群体的形态学比较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样本采集
2.2 贝壳形态度量
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三个群体形态度量指标的比较
3.2 主成分分析结果
3.3 判别分析结果
3.4 聚类分析
4 讨论
4.1 橄榄蛏蚌不同地理群体的形态差异
4.2 群体间差异成因分析
第三章 微卫星分子标记的开发与筛选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仪器与试剂
2.3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基因组DNA提取
3.2 微卫星富集文库的构建与筛选
3.3 测序结果
3.4 引物设计与筛选
3.5 多态微卫星标记的遗传特性分析
4 讨论
4.1 微卫星位点的多态性
4.2 橄榄蛏蚌三、四核苷酸重复微卫星的筛选
4.3 遗传多样性分析
第四章 橄榄蛏蚌三个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仪器与试剂
2.3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微卫星位点的遗传学参数
3.2 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
3.3 群体内和群体间的遗传变异
3.4 群体遗传分化
4 讨论
4.1 群体遗传平衡
4.2 群体内遗传变异
4.3 群体间的遗传亲缘关系分析
4.4 比较分析形态特征与微卫星标记
4.5 关于实验样本大小与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第五章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40151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4015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