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园艺论文 >

辣椒疫霉6个RxLR和大豆疫霉1个CRN效应子的功能分析

发布时间:2020-04-08 21:01
【摘要】:疫霉菌(Phytophthora)能侵染几乎所有的双子叶植物,对农业、林业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和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ojae)是其重要成员。病原卵菌在侵染宿主植物时会分泌大量的效应子来促进侵染,这些效应子主要包括RxLR和CRN两大类。本研究通过对辣椒疫霉6个RxLR效应子和大豆疫霉1个CRN效应子进行功能分析,初步揭示了这些效应子在致病中的作用。本研究主要获得如下结果:辣椒疫霉中RxLR242同源基因的鉴定与功能分析:辣椒疫霉中单个RxLR效应子与寄主和非寄主的互作情况少有报道。前期的结果表明,RxLR242能引起细胞坏死;沉默RxLR242提高了辣椒疫霉对寄主植物本氏烟的侵染能力,且能侵染非寄主植物普通烟。本研究在辣椒疫霉3个不同的菌株中共鉴定到14种RxLR242的同源基因,但是它们只编码7种RxLR242蛋白。随后在本氏烟和普通烟中分别瞬时表达这7种蛋白,发现其中5种能诱导细胞死亡,2种不能。同时,通过蛋白序列比对分析发现7种同源蛋白表现出诱导细胞坏死活性的分化可能是由于第101位氨基酸由亮氨酸(L)突变成精氨酸(R)所致。进一步研究发现,2种不能诱导细胞死亡的蛋白能抑制其他5种蛋白所诱导的细胞死亡。以上结果说明,RxLR242在辣椒疫霉不同菌株中存在多态性;不同RxLR242同源物之间存在诱导细胞死亡活性的分化,并且这种分化可能是由于单个氨基酸突变所致;不能诱导细胞死亡的同源物蛋白有抑制诱导的细胞死亡的活性。辣椒疫霉中5个RxLR效应子的功能研究:辣椒疫霉中RxLR效应子在辣椒疫霉中的毒性功能尚不清楚。前期通过烟草瞬时表达发现RxLR22、RxLR25和RxLR103能引起细胞坏死,同时利用酵母双杂系统鉴定出RxLR103、RxLR172能与抗性相关蛋白互作。为了检测这些基因对辣椒疫霉毒性的影响,通过原生质体转化的方法对上述基因进行沉默,进一步通过致病性分析和菌丝定殖检测发现,沉默这5个基因都显著降低了辣椒疫霉的致病力。以上结果说明,辣椒疫霉中的5个RxLR基因在辣椒疫霉侵染宿主植物的过程中发挥着毒性功能。PsCRN161通过上调表达抗性相关基因来提高植物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耐受性:本研究前期证明,大豆疫霉中的PsCRN161具有细胞死亡抑制活性,PsCRN161定位在宿主植物细胞核,PsCRN161转基因植株抗病性以及耐旱、耐盐的能力有所提高。但是其分子机制依然不清楚,为了解析其分子机制,本研究通过数字基因表达谱分析发现,PsCRN161转基因植株中出现一系列抗性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包括ABC转运蛋白基因、细胞素P450基因和细胞受体类激酶(RLK)基因等,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基因进行定量检测,结果发现与数字基因表达谱相似,这些抗性相关基因在PsCRN161转基因植株中显著上调表达。以上结果说明PsCRN161可能是通过正向调控抗性相关基因来的表达来提高植物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耐受性。
【图文】:

转化子,野生型,菌丝,病斑


由于沉默转化子存在恢复的风险,所以采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重验Mafurah逡逑获得的3个兄的转化子,包括1个未沉默转化子和2个沉默转化子。三次生逡逑物学重复验证后,发现只有转化子T29依然是沉默的,沉默效率为60%邋(图2-2A);逡逑T29与之前比沉默效率有所上升,其余2个转化子的表达量要明显高于辣椒疫霉野生逡逑型LT263。因此,转化子T29是基因RXLR242的沉默转化子。逡逑前期研究证明沉默/LYIX272基因能提高辣椒疫霉对植物的致病力(Mafurah邋et邋al.逡逑2014)。我们将沉默转化子T29和辣椒疫霉野生型分别接种在本氏烟左右两边相同的逡逑位置,36小时后紫外灯下拍照并统计数据。三次生物学重复后,结果发现沉默转化子逡逑T29在本氏烟上引起的病斑要明显大于野生型所引起的病斑(图2-2邋B,D)。为了进逡逑一步证明结果的可靠性,对沉默转化子T29和辣椒疫霉野生型接种点的菌丝定植量进逡逑行检测。定量PCR的结果显示,沉默转化子T29在烟草叶片中的菌丝含量要显著高逡逑于辣椒疫霉野生型的菌丝含量(图2-2邋C)。因此

模式图,基因,模式,菌株


在LT2.63中有8种不同序列,LT51和PC35中有各有4种不同的序列(表2-5)。通逡逑过序列对比发现,这14种序列的相似度超过85%,同个菌株内相似度更高,特别是逡逑在LT51和PC35这2个菌株内部达到95%以上(图2-4,2-5,2-6),在LT263菌株中逡逑序列和与其他6种序列差别最大。逡逑由于序列相似度极高,所以根本无法用引物扩增的方法将其一一区分,于是根逡逑据序列的保守区段设计出了能检测所有同源基因的定量引物(表2-1)。逡逑通过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分别检测了辣椒疫霉3个菌株中所有同源基因在逡逑不同侵染阶段的表达情况。发现基因的表达模式在辣椒疫霉3个菌株中的趋逡逑势相似,都表现为侵染前期大幅度上调表达且表达量达到最大值,中后期表达量下调;逡逑但是不同菌株在相同侵染阶段的表达量差异显著,表现为在LT263中表达量最高、逡逑PC35次之、LT51最低(图2-3)。逡逑进一步分析发现,这14种不同的基因序列只编码7种不同的蛋白序列,其中将逡逑Mafbrah等报道的效应蛋白(MafUrahetal.2014)编号为RxLR242-7。这些逡逑蛋白序列在不同的菌株中的分布也是有差异的,LT263菌株中最多有6种,LT51中逡逑有4种,PC35中有3种;其中有3种蛋白序列是3个菌株共有的分别为RxLR242-l、逡逑RxLR242-2、RxLR242-3,,邋3邋种是邋LT263邋菌株中独有的分别为邋RxLR242-4、RxLR242-5、逡逑RxLR242-7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436.418.1;S435.6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丽;胡梁斌;王德德;陈健;薛延丰;石志琦;;肉桂醛对辣椒疫霉的抑制作用[J];江苏农业学报;2014年02期

2 牛晓磊,薛泉宏,涂璇,袁虎林;6株生防放线菌对辣椒疫霉的皿内拮抗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3 谢丙炎,朱国仁;辣椒疫霉产毒共分离RAPD标记的研究[J];菌物系统;2000年01期

4 孙文秀,贾永键,秦乃花,张修国;土壤中辣椒疫霉分离方法的研究与量化测定[J];菌物研究;2004年02期

5 戚仁德;丁建成;顾江涛;高智谋;岳永德;;辣椒疫霉致病力分化的初步研究[J];植物保护学报;2002年02期

6 张子君,刘晓舟,张宏志,张春萍;辣椒疫霉产孢方法初探[J];辽宁农业科学;1996年05期

7 李萍;江涛;高智谋;戚仁德;汪涛;;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对辣椒的致病力分化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2012年04期

8 刘惕若,肖淑琴,史风玉;辣椒疫霉菌毒素的致病性及其对辣椒组织的毒性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9 陈小均;吴石平;谭清群;何海永;杨学辉;;贵州辣椒疫霉种群的组成与分布[J];贵州农业科学;2014年11期

10 杜蕙,温沛宏,吕和平;几种杀菌剂抑制辣椒疫霉孢子囊形成的室内测定结果[J];甘肃农业科技;199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为镇;李腾蛟;刘西莉;;外源甾醇对辣椒疫霉生长发育的作用[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7年

2 李萍;高智谋;;辣椒疫霉致病力分化研究[A];中国植病、菌物学会杭州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庞智黎;陈磊;覃兆海;刘西莉;;辣椒疫霉对丁吡吗啉的敏感性基线建立及其室内抗性风险评估[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兰成忠;李本金;陈庆河;翁启勇;;辣椒疫霉菌孢子囊产生方法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崔晓岚;毕扬;吴鹏飞;刘西莉;;辣椒疫霉对氟吗啉的室内抗药突变体筛选及部分生物学性状的测定[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李腾蛟;王为镇;崔僮珊;刘西莉;;辣椒疫霉纤维素合酶基因PcCesA1功能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8年

7 王辉;刘长远;梁春浩;关天舒;李柏宏;;辽宁省辣椒疫霉病病原鉴定及同源性分析[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鲁海菊;张中义;;甲霜灵锰锌和绿亨一号不同浓度单用和混用对哈茨木霉和辣椒疫霉的药效[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9 王为镇;张凡;薛昭霖;孟德豪;刘西莉;;辣椒疫霉DHCR7和ERG3蛋白亚细胞定位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8年

10 丁建成;戚仁德;倪春耕;顾江涛;;辣椒疫霉对甲霜灵的抗药性风险及治理对策[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孙文秀;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致病遗传变异、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克隆及表达特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2 胡健;中国辣椒疫霉的群体结构和遗传变异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3 付丽;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果胶裂解酶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4 冯宝珍;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诱导坏死蛋白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5 贾永健;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5个果胶甲基酯酶基因克隆及pcpme1的功能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6 刘进平;胡椒离体培养和抗瘟病无性系选育[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3年

7 王会征;一种与聚羟基脂肪酸酯生物合成相关的新型水合酶结构生物学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3年

8 卢珊;磷脂酰肌醇3-磷酸在本氏烟与疫霉互作中的功能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舒恬;辣椒疫霉效应因子PcRxLR207与其寄主靶标RNA结合蛋白的功能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2 张琪梦;辣椒疫霉6个RxLR和大豆疫霉1个CRN效应子的功能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3 盛桂林;辣椒疫霉胞外效应蛋白SCR82的功能研究[D];扬州大学;2018年

4 王海娇;1,6-二氧-乙酰大花旋覆花内酯对辣椒疫霉的抑菌活性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8年

5 方海珍;辣椒疫霉效应分子RxLR19781蛋白结构的解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7年

6 刘蓓蓓;辣椒疫霉质外体效应分子SCR209的功能分析[D];扬州大学;2017年

7 徐刘平;辣椒疫霉生防细菌筛选、生防潜能评估及生物防治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8 翟明涛;辣椒疫霉对氟醚菌酰胺的抗性风险评价[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9 张鑫;辣椒疫霉效应分子RXLR23的表达、纯化与晶体结构初步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10 李文号;辣椒疫霉中两个RxLR效应因子的功能与作用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198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26198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2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