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园艺论文 >

基于SSR标记的四川枣亲缘关系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发布时间:2020-04-09 12:59
【摘要】:枣(Ziziphus jujuba Mill.)是原产于我国的鼠李科(Rhamnaceae)枣属(Ziziphus)植物。枣适应性强,丰产性好,果实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高,是我国重要的果树。我国枣种质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北方地区是制干、鲜食(广温型、耐寒型)和兼用枣种质主要分布区,南方地区是我国高温型或高温高湿型鲜食枣资源的主要分布区。目前枣的研究报道多集中于我国北方枣种质,对南方枣种质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利用SSR分子标记方法对四川省枣种质资源进行亲缘关系、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为我国南方枣种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15对引物的多态位点百分率达100%,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3557-0.8200之间(平均值为0.6677),均为中度或高度多态性信息引物,适合用于33个枣栽培品种(系)的亲缘关系分析。2.对33个枣栽培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15对引物共得到111个等位基因(Na),等位基因数在2-14之间,平均值为7.4,期望杂合度(He)和观测杂合度(Ho)分别在0.463-0.839和0.364-0.848之间,平均值分别为0.711和0.624,香农信息指数(I)在0.655-2.089之间,平均值为1.509,表明33个枣栽培品种(系)遗传多样性丰富。3.UPGMA聚类可将33个枣品种(系)中的30个完全区分开。沾冬2号、冬枣和蜀脆枣亲缘关系近,罗江调元枣、龙泉油枣、岐山米枣、长秋米枣四者属同物异名。武隆猪腰枣与其他枣品种(系)遗传关系远。4.21对引物在297份枣种质中的扩增结果除JSSR93(PIC=0.0772)和JSSR198(PIC=0.0421)外,PIC变幅在0.2576-0.8410之间(平均值为0.5284),为中度或高度多态性引物,适用于枣种质群体遗传结构分析。5.21对引物对297份枣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297份枣种质的I变幅为0.111-1.908,平均值为1.142,He变幅为0.043-0.835,平均为0.578,遗传多样性水平中等。6.STRUCTURE分析和NJ聚类可将9个枣品种群分为四大类,崭山米枣1号、崭山苹果枣和崭山大果枣群体为第一大类群;罗江调元枣、龙泉油枣、岐山米枣、长秋米枣群体为第二大类群;汶川小枣群体为第三大类群;蜀脆枣群体为第四大类群7.分子变异分析(AMOVE)和主成分分析(PCA)表明,四川枣群体间存在高度的遗传分化,基因流小(G'st=0.521,Nm=0.432)。
【图文】:

枣品种,DNA琼脂糖凝胶电泳


图 1 部分枣品种 DNA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图Fig.1 Electrophoretic product of DNA of some jujube cultivars.2 引物筛选及多态性分析.2.1 引物筛选利用罗江调元枣、崭山米枣 1 号、蜂蜜罐和冬枣(见附录)四个枣栽培品种的组 DNA 从 135 对 SSR 引物中筛选出带型质量高、扩增结果稳定且在各个样品中呈现出多态性的引物用于 PCR 扩增。分别筛选出了 15 对引物(表 3)用于 33川枣栽培品种(系)的亲缘关系研究和 21 对引物(表 4)用于 297 份四川枣种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引物,多态性信息含量,亲缘关系分析,遗传多样性分析


图 2 引物 JSSR131(A)、BFU0581(B)对 33 个枣栽培品种(系)的扩增结果Fig. 2 Amplification result of primer JSSR131(A) and BFU0581(B) on 33 cultivars (strains) of jujube21 对引物在 297 份材料中共得到 165 个等位基因,各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在 3-13之间,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幅在 0.2576-0.8410 之间,平均值为 0.5284(表 6),以上数据表明所选引物多态性高。引物的哈迪-温伯格平衡及其显著性检测结果表明,除 JSSR198 外其他引物在 P<0.001 时都极显著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其中偏离程度最小的为 JSSR128,偏离程度最大的为 Zjuju021。3.3 四川枣栽培品种(系)亲缘关系分析3.3.1 遗传多样性分析本试验对采自四川省的 33 个枣栽培品种(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评价。平均每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66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仲贤,张沅,杨子恒;长期人工选择对群体遗传结构的影响——一项计算机模拟研究 Ⅰ.模拟模型与长期选择反应[J];遗传学报;1989年03期

2 王克荣,周扬,MG Milgroom;中日美栗疫病菌群体遗传结构比较[J];林业科学;2004年05期

3 王冬,马雅军;按蚊分子群体遗传结构[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2004年05期

4 薛付忠,王洁贞,郭亦寿,胡平;人类群体遗传结构的协方差阵主成分分析方法[J];人类学学报;2005年03期

5 周怀军,赵万里,周勤宣;引进肉用鸡种代次间的群体遗传结构分析[J];畜牧与兽医;1994年06期

6 肖江涛;苗苗;高坤;向桂林;杨帅;董莎萌;王源超;王克荣;;中国大豆疫霉菌群体遗传结构的RFLP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1年20期

7 芒来;随机保种群体遗传结构变化的数学模型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8 芒来;随机保种群体遗传结构变化规律的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9 陈晖,陈岩锋,郑丽祯,陈宽维,汤青萍,董晓宁,郑嫩珠;5个选育系鸡群体遗传结构的微卫星分析[J];中国家禽;2003年S1期

10 朱其慧,潘惠新,诸葛强,尹佟明,邹惠渝,黄敏仁;栲树天然群体遗传结构的RAPD分析(英文)[J];Acta Botanica Sinica;2002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雯;刘晓;张国范;;海湾扇贝4个地理群体遗传结构的AFLP分析[A];贝类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摘要[C];2003年

2 朱其慧;潘惠新;诸葛强;邹惠渝;黄敏仁;;利用RAPD分析栲树天然群体遗传结构[A];持续发展,,再创辉煌——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分会第五届年会文集[C];2002年

3 水柏年;韩志强;高天翔;柳本 卓;;东黄海蓝点马鲛群体遗传结构研究[A];2008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陈渊戈;黎中宝;钟俊生;;文昌鱼野生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A];中国鱼类学会2008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5 张媛;胡则辉;周志刚;陈亚瞿;;刀鲚的群体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分析[A];中国水产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摘要集[C];2004年

6 徐丽;仇雪梅;王豪博;;中国四大海域太平洋牡蛎养殖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A];2009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熊美华;史方;朱滨;;乌江彭水水电站截流前后白甲鱼群体遗传结构初步研究[A];中国水产学会渔业资源与环境分会2011年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江香梅;何凤苗;;光皮树群体遗传结构及其油脂精炼工艺研究[A];第六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大会论文集[C];2008年

9 孟玮;郭焱;海萨;杨天燕;马燕武;谢春刚;;塔里木裂腹鱼群体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分析[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鱼类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10 李火根;陈龙;;鹅掌楸天然群体遗传结构及保护利用策略[A];第六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大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通讯员 高芸 记者 张玉珍;我省招收外籍博士后实现零的突破[N];江西日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延宏;小课题也能拿大奖[N];科技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芳銮;中国马铃薯Y病毒群体遗传结构及其分子进化机制[D];福建农林大学;2014年

2 陈锋;黄鳝黄鳝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7年

3 李朝霞;中国对虾人工选育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及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4 梁俊敏;中国甘、川、宁、陕地区小麦条锈菌群体遗传结构及区间关系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5 陈长卿;中国小麦条锈菌分子群体遗传结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6 吴蓓蕾;两种麦类病毒的分子群体遗传结构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7 赵晓枫;金华猪群体遗传结构及其起源和驯化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张春雨;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群体遗传结构与核心种质构建方法[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9 江鑫;花鲈与日本鲈群体遗传结构与多样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10 刘雁飞;长白山牛皮杜鹃的遗传多样性与分子亲缘地理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辛亚宁;基于SSR标记的四川枣亲缘关系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8年

2 杨美欣;中国南方小麦赤霉菌群体遗传结构与初侵染源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3 张晨;基于SSR分子标记的新麦草种质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8年

4 甘瑞静;广西北部平话汉族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8年

5 曹志强;安徽省小麦白粉病菌群体遗传结构AFLP分析[D];安徽农业大学;2016年

6 杨雪娇;两个地区藏獒群体遗传结构与系统进化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7 李金玉;不同尺度农业景观特征对二化螟群体遗传结构的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8 王建锋;陕西、甘肃、四川三省小麦条锈菌分子群体遗传结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9 孙源;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及性别特异性分子标记的筛选[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10 陈龙;利用SSR分子标记研究鹅掌楸天然群体遗传结构[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207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26207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4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