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园艺论文 >

调亏灌溉对黄冠梨树茎直径微变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4-16 23:36
【摘要】:通过调亏灌溉处理,以黄冠梨树为试验材料,在滴灌模式下对黄冠梨树新梢生长量、果实动态变化、果实品质、土壤水势、茎直径微变化及气象因子等进行测量,得出以下结论:(1)在新梢生长期和幼果发育期进行亏水处理则会明显降低新梢生长量,并且会随着亏水程度的加深而增加。早期的轻度调亏处理对梨树果实品质和产量没有明显影响,而在果实成熟期进行调亏处理对梨树果实品质和产量也没有明显影响,而连续重度调亏处理则会明显影响果实的品质与品质。(2)梨树茎直径的日变化在24h内呈“U”型变化,茎直径日最大值(MXSD)出现在8:00左右,茎直径日最小值(MNSD)出现在下午17:00左右;不同天气状况下的茎直径日变化趋势相同,茎直径日最大值(MXSD)和日最小值(MNSD)的出现时间也基本相同,但是茎直径日收缩量(MDS)和日增长量(DI)有明显的差异。(3)20 cm、40 cm和60 cm深度的土壤水势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相近,在灌水后12天内快速下降,12天后下降缓慢,到灌水后第21天,土壤水势均在-20.5 kPa左右;同时发现不同深度的土壤水势与时间t(天)的关系模型为:20 cm深度:Y=-1.157t-1.884(R~2=0.964);40 cm深度:Y=-6.618t~3-0.442t~2-0.012t-20.722(R~2=0.997);60 cm深度:Y=-0.206~t+0.214。(R~2=0.973)随着土壤水势的降低,当土壤水势超过某一临界值时,梨树的MNSD先升后降,MDS先降后升,茎直径日复原时间(RT)持续增长,DI由正值降为负值,对土壤水势与MDS、DI进行曲线拟合,其结果为:土壤水势与茎直径日最大收缩量:Y=0.293x~2+10.674x+466.722(x为土壤水势)土壤水势与茎直径日增长量:Y=-0.036x~2+0.102x+20.873(x为土壤水势)通过拟合曲线得出,当土壤水势下降至-22.7 kPa时,梨树茎直径生长停止,同时开始出现负增长,即-22.7 kPa为梨树茎直径增长变化的临界值。(4)在充分灌溉条件下,梨树的MDS与T和L呈正相关关系,与RH呈负相关关系;梨树DI主要受T的影响,呈正相关关系;同时MDS和DI均不受风速(u_2)的影响。对MDS、DI和气象因子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建立线性回归方程:MDS=0.714T-4.697RH+0.896L+114.684(R~2=0.887)DI=11.063T-168.344(R~2=0.696)(5)在调亏灌溉条件下,梨树MDS受T、RH和L的影响显著,均呈正相关关系;梨树DI与T、L有显著的相关性,均呈负相关关系;同时MDS和DI均不受风速(u_2)的影响。对MDS、DI和气象因子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建立线性回归方程:MDS=3.616T+2.129RH+2.129L-176.569(R~2=0.940)DI=-3.213T-0.144L+154.511(R~2=0.769)
【图文】:

果实重量,动态变化,果实品质


图 3-2 调亏灌溉模式下各处理果实重量的动态变化Fig.3-2 Growth dynamics of fruit weight under regulated deficit irrigation亏灌溉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植物茎,动态图,直径,茎杆


图 4-1 植物茎直径微变化动态图[69]Fig.4-1 Schem aticdiagr am of diurnal stem diameter variations of plants植物的茎杆既具有运输水分的能力也具有储存水分的能力,前者通过木质部实现,,后者通过茎杆中的薄壁细胞来完成。蒸腾开始时,提供给叶子的水来自[75]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66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文忠;;棉花调亏灌溉的生理响应及其优化农艺技术[J];中国棉花加工;2017年01期

2 李煊;张恒嘉;李福强;;辣椒调亏灌溉研究现状综述[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7年11期

3 安海静;;棉花调亏灌溉的生理响应及其优化农艺技术浅谈[J];南方农业;2016年21期

4 马守臣;张绪成;段爱旺;杨慎骄;孙景生;;施肥对冬小麦的水分调亏灌溉效应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2年06期

5 吴涛;李丹;;调亏灌溉技术及其在果树上的应用[J];山西果树;2008年03期

6 曹兵;调亏灌溉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新疆农垦经济;2002年01期

7 何华,耿增超,康绍忠;调亏灌溉及其在果树栽培上的应用[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8 邱继水;林志雄;潘建平;陆育生;常晓晓;彭程;;花期调亏灌溉对枇杷生长结果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7年12期

9 李钦钦;;调亏灌溉在酿酒葡萄上的应用[J];新疆农垦科技;2014年02期

10 千晶晶;原保忠;别之龙;;温室作物调亏灌溉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2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凤斌;;调亏灌溉的理论与实践[A];2004年全国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专集[C];2004年

2 黄海霞;韩国君;陈年来;黄德志;张正;张凯;;辣椒植株生长和果实生产对调亏灌溉的响应[A];水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九届中国水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王开荣;李世诚;杨天仪;蒋爱丽;章镇;;调亏灌溉对大棚葡萄生长结果的影响[A];首届长三角园艺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解婷婷;苏培玺;;调亏灌溉对甜高粱光合特性、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A];水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九届中国水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申孝军;张寄阳;李明思;孙景生;刘浩;高阳;杨贵森;;不同水分处理条件下膜下滴灌棉花的耗水量研究[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上)[C];2010年

6 孙宏勇;陈素英;邵立威;张喜英;;冬小麦调亏灌溉制度及其应用[A];第十五次中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郑建华;王军;黄冠华;贾冬冬;;膜下滴灌条件下调亏灌溉对洋葱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上)[C];2010年

8 刘小刚;张富仓;杨启良;戈振扬;张彦;;节水灌溉条件下作物水肥高效利用研究进展[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刘宗强;李就好;姚彦欣;汪沛;徐天文;;调亏灌溉条件下甘蔗耗水规律试验研究[A];2012全国高效节水灌溉先进技术与设备应用专刊[C];2012年

10 王伟娟;黄远;汪力威;许全宝;孔秋生;别之龙;;调亏灌溉对塑料大棚甜瓜光合特性、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A];2013中国园艺学会设施园艺分会学术年会·蔬菜优质安全生产技术研讨会暨现场观摩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本报记者 齐振华;调亏灌溉:不花钱的节水良法[N];河北科技报;2011年

2 记者 冯海波;要以先进机械提高资源利用率[N];广东科技报;2012年

3 ;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新技术[N];中国水利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玉才;河西绿洲菘蓝水分高效利用及调亏灌溉模式优化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8年

2 安小娟;葡萄生物活性物质和品质对调亏灌溉和栽培环境的响应机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3 崔宁博;西北半干旱区梨枣树水分高效利用机制与最优调亏灌溉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4 胡永翔;黄土高原地区滴灌方式下枣树最优调亏灌溉模式及作物系数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5 黄海霞;干旱荒漠区辣椒耗水规律及对调亏灌溉的响应[D];甘肃农业大学;2012年

6 郑建华;西北内陆旱区经济作物节水响应机理及灌溉制度优化模拟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7 孟兆江;调亏灌溉对作物产量形成和品质性状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8 王柏;寒地黑土玉米调亏灌溉和水氮耦合效应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9 王志刚;超高产春玉米根冠结构、功能特性及农艺节水补偿机制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10 贺新;水盐协同调控对作物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机理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璇;调亏灌溉对黄冠梨树茎直径微变化的影响[D];河北工程大学;2018年

2 马瑛瑛;黑龙江西部滴灌玉米调亏灌溉技术模式效应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8年

3 王佳;陕北山地枣树涌泉根灌调亏灌溉制度与水肥耦合效应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7年

4 阮三桂;调亏灌溉对超级稻‘深两优5814’生理生长特性影响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7年

5 梁贝贝;滴灌模式下黄冠梨调亏灌溉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8年

6 殷常青;高寒地区温室延后栽培葡萄调亏灌溉试验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7年

7 李磊;调亏灌溉对酿酒葡萄综合特性及葡萄酒质量的影响[D];宁夏大学;2017年

8 张宝千;铁观音茶树应对调亏灌溉的生理与分子机理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9 陈琳;黑土区水稻调亏灌溉模式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10 颉君丽;膜下滴灌加工番茄调亏灌溉试验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301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26301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6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