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园艺论文 >

珍珠黄杨DELLA蛋白家族BsGAI1、BsGAI2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发布时间:2020-04-29 11:21
【摘要】:珍珠黄杨树姿苍劲,株型矮小,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对于珍珠黄杨矮化机制方面的研究却很少报道,GA信号转导途径或生物合成受阻是植物矮化的一个重要因素,DELLA蛋白是GA信号传导途径中重要的负调控因子,本论文研究了珍珠黄杨矮化有关的DELLA蛋白家族BsGAI1、BsGAI2基因,结果如下:(1)利用同源克隆技术和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获得珍珠黄杨矮化的DELLA蛋白家族的BsGAI1、BsGAI2基因,获得完整的cDNA序列,长度分别为:2576bp、2305bp;编码区长度分别为1884bp、1836bp,分别编码627aa、612aa个氨基酸序列。对BsGAI1、BsGAI2基因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分析:BsGAI1分子式为C2951H4637N821O928S29,分子量为67.39kD;BsGAI2蛋白的分子式为:C2891H4541N811O908S30,分子量为66.15kD;且两个蛋白均为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对BsGAI1、BsGAI2基因编码蛋白进行二级结构分析:BsGAI1、BsGAI2基因编码蛋白的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随机卷曲为主。在BsGAI1、BsGAI2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具有DELLA蛋白家族所具有的功能活性位点和特征保守单元,N端存在非常保守的DELLA和TVHYNP结构域,C端结构高度保守,存在VHIID、RVER和SAW结构域。(2)对珍珠黄杨BsGAI1、BsGAI2基因在不同组织进行实时荧光定量表达分析,发现珍珠黄杨BsGAI1基因在茎中表达量最高,在根中表达量最低;BsGAI2基因在茎中表达量最高,在花中表达量最低。对BsGAI1、BsGAI2基因在珍珠黄杨不同时期的表达差异进行分析,发现BsGAI1在2016年7月份的叶、茎、根中的表达量比1月、9月相同组织的表达量都高,说明珍珠黄杨在夏季生长旺盛时候,BsGAI1的表达量也会有所增加,而在9月份中,BsGAI1在茎中的表达量比叶和根中有显著的提高,随着时间的推移,BsGAI1在茎中的表达量不断积累而有所增加,表明珍珠黄杨BsGAI1基因在茎节间缩短以致植株矮化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与BsGAI1的表达量相比,BsGAI2在1月、7月、9月的表达量有所差异,BsGAI2在三个月份中的表达量并不是在茎中最高,说明不同基因在不同生长时期植物组织中存在差异表达。(3)利用双酶切法构建BsGAI2的GFP融合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融合表达载体转化到模式植物烟草中,并通过基因组PCR检测、表型分析、GFP荧光检测、IAA和GA3内源激素测定以及喷施外源GA3等方法鉴定转基因烟草和野生烟草的差异。与野生型烟草相比,BsGAI2转基因烟草呈生长减缓,出现矮化的趋势,节间较短、粗壮,长势较慢,根系生长慢,须根较少。利用荧光显微镜的GFP荧光蛋白的信号采集观察转基因烟草和野生型烟草各个组织。发现在转基因烟草嫩茎的木质部有明亮的荧光信号,节间聚焦位置的细胞中能见到明显的荧光聚集的信号,顶芽、叶、根中也有明亮的荧光信号,在野生型烟草未见到有荧光聚集的信号。进行IAA、GA3内源激素测定,发现BsGAI2转基因烟草和野生型烟草的IAA内源激素含量总体上差异不大,而转基因烟草GA3含量比野生型要高些,GA3含量的增加并没有改变植株矮化的状态,说明BsGAI2基因对于植物矮化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喷施外源GA3后,转基因植株和野生型烟草的节间伸长和茎段生长速度加快,说明BsGAI2基因转入野生型烟草中,植株中正常基因的表达水平受到了抑制,造成植株矮化。随着外源GA3的喷施,使得植株体内的GA表达恢复常态,植株的生长状况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图文】:

信号转导通路,赤霉素,蛋白


成了复合体 GA/GID1/DELLA 结构,受体 GID1 口袋覆盖着 GA,DELLA 蛋白与的“盖子”相互连接,下游的 F-box 蛋白与复合体 GA/GID1/DELLA 结合在一起 DELLA 的降解,DELLA 蛋白抑制作用被解除,植物可以继续生长,GA 对植物导和其他的 GA 反应也得以继续,,这就是 GA 与其受体 GID1 对 DELLA 蛋白的“(de-repress)模式(图 1.1)[57-59]。

结构示意图,阻遏作用,信号转导,结构域


DELLA蛋白的结构示意图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68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昊;宫铭;殳晓强;陈佩珍;吴晓刚;韦蔷;季孔庶;;珍珠黄杨BsGAI1基因的克隆及实时定量表达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6年11期

2 陈英杰;詹杰鹏;王志江;崔百明;郑银英;;棉花DELLA蛋白GhGAI2b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初步分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5期

3 刘建红;周飞彪;;双酶切法较单酶切法的优势浅析[J];生物学通报;2013年10期

4 徐丽;陈新;张力思;魏海蓉;张庆霞;宗晓娟;王甲威;刘庆忠;;核桃GAI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13年07期

5 魏灵珠;程建徽;李琳;吴江;;赤霉素生物合成与信号传递对植物株高的调控[J];生物工程学报;2012年02期

6 杨光;曹雪;房经贵;宋长年;王晨;王西成;;‘藤稔’葡萄VvGAI基因的克隆、亚细胞定位及时空表达分析[J];园艺学报;2011年10期

7 张彤;赵琳;赵建刚;李文滨;;植物DELLA蛋白的功能及其在大豆中的研究[J];大豆科学;2011年05期

8 程曦;郝怀庆;彭励;;植物细胞壁中纤维素合成的研究进展[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1年03期

9 包永霞;满达;肖波;韩烈保;;CBF/DREB转录因子与植物矮化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11年03期

10 高阳;赵琳;李文滨;;植物赤霉素信号转导途径中GAMYB基因及其在大豆中的研究[J];大豆科学;201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超;甘蓝型油菜矮杆基因Bnrga-ds的克隆和功能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周冰彬;赤霉素合成酶基因沉默诱导植物矮化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满;梨极矮化突变体GAI基因的克隆及相关矮化基因功能研究[D];延边大学;2014年

2 宋仙萍;大豆DELLA基因GmGAI1α参与赤霉素信号传导途径的功能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3 李华;珍珠黄杨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4 刘娜娜;黄杨属部分植物nrDNA ITS序列测定及亲缘关系分析[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5 王丽平;黄杨属五种植物的核型分析[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6 周丹丹;珍珠黄杨开花及调控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7 郭华军;拟南芥转录因子GRAS家族SCL15基因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8 牛琳;珍珠黄杨组织培养及种子休眠解除技术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9 吕乐燕;珍珠黄杨的同工酶与ISSR指纹图谱分析[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10 姜自红;珍珠黄杨遗传多样性研究及保护对策[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445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26445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6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