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榧假种皮光合特性对其种子生长发育的影响
【图文】:
、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南缘,属季风型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季分明。年平均气温约 16℃,年均降水量 1613.9 mm,全年日照香榧树种植于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山坡地上,种植密度为每亩×5 m),采用统一田间管理,一年施肥 2次,,3月中旬施入速效肥花发育;第二次是 9 月中旬采果以后施用化肥和有机肥,为第二试验材料挑选长势一致的 18 年生细榧 10 株,选取树体外围高 1.验样本。相关生理实验的材料均采自新鲜种子假种皮赤道带部分。设计 4 月中旬采取人工授粉,到 2015 年 9 月中旬完成全部受精,但是膨大,也不脱落形成僵果。2016 年 4 月初,在种子突破种鳞后,每棵树东南面为主,选择树体外围高 1.0-1.5 m 处大小等发育状态 100个,10棵树共约 1000 个,挂上标记牌。以 2016 年 4月 15日ays after protrusion of seed, DAPS)计算时间。2017 年时间确定同
15图 3-1 香榧种子生长发育时期内种子长度、宽度和表面积的变化Figure 3-1 Changes in the length(filled circles),width(open circles)and the surface area(filledtriangle)of seed in T. grandis cv. ‘Merrillii’ during seed development period.注 a:(a)是 2016年,(b)是 2017 年;注 b:图中数据为均值±标准差,同一指标的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66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健辉,杨俊慧,潘坤清;无核荔枝假种皮发育过程的研究[J];广西植物;2001年04期
2 陈霞;杜凡;;种子植物假种皮研究综述[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史晓华;;玉兰种子的采收和贮藏[J];植物杂志;1982年06期
4 黄辉白,江世尧,谢昶;荔枝假种皮的发生和果实的个体发育[J];华南农学院学报;1983年04期
5 黄辉白,程贵文,高飞飞;荔枝果实发育的研究Ⅱ.成熟期间某些生理生化特点[J];园艺学报;1986年01期
6 邱云霞,黄辉白;荔枝果实发育的研究——Ⅰ.对一个复杂的相关体系的剖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86年03期
7 柯冠武,王长春,黄进华;龙眼假种皮的发生和果实的个体发育[J];福建省农科院学报;1992年02期
8 邱云霞;荔枝果实发育的研究Ⅱ.干鲜重变化动态和水分与溶质的进入与分配[J];园艺学报;1986年02期
9 李华;五十种经济植物种子和果实的鉴别(Ⅰ)[J];种子;1986年02期
10 刘贞琦;小麦光合特性的研究——不同株叶型小麦光合特性的初步探讨[J];贵州农业科技;197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义芹;谭伟;杨兴洪;李滨;童依平;李振声;;不同年代小麦品种光合特性的研究[A];2007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2 张显;钱维朴;;不同施N水平小麦冠层光合特性[A];第一届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作物生理学术会文集[C];1993年
3 谭秀山;许骥坤;李传兴;刘建栋;毕建杰;;“双行交错种植”玉米灌浆期光合特性研究[A];中国作物学会50周年庆祝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黄乾;彭世彰;徐俊增;;控制灌溉条件下水稻光合特性试验及数学模拟研究[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罗明华;邹利娟;吴庆贵;朱利君;唐平;王小辉;;光强对丹参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6 彭芹;郭骞欢;程敦公;戴双;李豪圣;赵世杰;宋健民;;山东小麦品种更替过程中光合特性的演变[A];从植物科学到农业发展——2012全国植物生物学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郭盛磊;白冰;于爽;那守海;阎秀峰;;落叶松幼苗光合特性对氮、磷缺乏的响应[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8 宋振伟;郭金瑞;任军;闫孝贡;郑成岩;邓艾兴;张卫建;;耕作方式对东北雨养区农田水热与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A];中国作物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9 刘桂茹;谷俊涛;栗雨勤;;干旱胁迫对不同抗旱类型小麦品种光合特性的影响[A];21世纪作物科技与生产发展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张荣铣;蒋平;;普通小麦B组端二体与光合特性的关系[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七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曾松伟;香榧加工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吕佳;香榧假种皮光合特性对其种子生长发育的影响[D];浙江农林大学;2018年
2 张永玲;香榧假种皮光合特性及其对种子干物质积累的影响[D];浙江农林大学;2017年
3 王亚杰;基于多源数据的香榧林分布信息提取及动态变化监测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7年
4 贾晓会;香榧叶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抗疲劳活性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7年
5 许晶;绍兴市香榧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7年
6 卢永刚;宁海县黄坛镇香榧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8年
7 赵博;诸暨市香榧产业发展状况及其对策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7年
8 张川;香榧籽粒蛋白酶解物及香榧内种皮醇提物的抗氧化性研究[D];江南大学;2017年
9 赵武;七种植物假种皮与肉质种皮化学成分与功能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10 赵芸玉;卫矛科4属植物假种皮和种皮发生发育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481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2648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