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园艺论文 >

苹果果皮色泽遗传特性及花青苷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发布时间:2020-05-09 22:21
【摘要】:果实色泽是苹果果实重要的外观质量指标,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果实的商品价值。果实的着色程度与果皮花青苷含量密切相关,同时花青苷也是果实重要的功能营养成分。研究苹果果皮色泽的遗传特性及调控机制,改善果实色泽和提高果皮花青苷含量是苹果育种及相关领域研究关注的热点。本研究以“粉红女士×富士”、“秦冠×富士”、“嘎拉×富士”等杂交组合的F_1群体为材料,对苹果果皮色泽的遗传趋势进行了田间调查分析;以杂交后代典型个体及不同色泽类型代表性品种为试材,以基于色差计的果实色泽参数为基础,初步建立了苹果果实色泽的量化评价方法。同时,以‘红星’、‘金冠’、‘秦冠’和‘澳洲青苹’等品种为材料,对与果皮花青苷合成相关的调控基因及结构基因进行了鉴定和表达分析。旨在进一步探究苹果果皮色泽的形成及其调控机理,为苹果色泽育种和改善果实色泽的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粉红女士×富士”、“秦冠×富士”、“嘎拉×富士”3个杂交组合后代群体为试材,对其果实表色和底色的色泽类型进行了调查,并对“粉红女士×富士”杂交后代部分植株的果皮色素含量做了测定。结果发现,果实的表色遗传与底色遗传相互独立,果皮红色对非红色为显性。表色遗传并不遵循单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的分离特点,也不遵循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的分离特点;表色分离在3个杂交组合中差别较大,同一组合在不同的成熟期,红色与非红色植株的分离比存在显著差异,成熟期越晚,红色株系出现的比率越高,这些结果表明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果实表色的表现。果实底色的表现型同样也呈现由基因型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特点。F_1代植株的底色类型和程度,主要受亲本底色类型影响,同时受成熟期影响也较大,同一组合内成熟期越晚的后代,其绿色型底色出现的频率越高。此外,果皮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含量显著相关,说明果实底色类型(黄色或绿色)可能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从对杂种后代的分析看,果皮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含量的频率分布均接近正态分布,表现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的特点。(2)选取杂交后代典型个体及不同色泽类型代表性品种,利用色差计法对不同色泽类型果实的色泽参数进行了测定,并做了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果实表色评分与果实表面a*值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而与L*、b*和h~o值呈显著负相关(P0.01);果实底色评分与果实表面L*和a*值呈显著正相关(P0.01),果实色泽参数L*、a*、b*、h~o之间也存在不同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发现,果面L*值、b*值、h~o等主要决定了果实表色评分,而a*值、b*值、L*值、h~o均不同程度地参与了果实底色评分的构成。依据主成分分析的结果,选用L*值和h~o值两个指标作为定义果实色泽最基础的参数,同时将a*值、b*值也作为辅助的参考指标,定义了各色泽描述符所对应的L*、h~o、a*、b*值范围,最终提出了利用色差计对苹果果实着色面积、底色、表色进行评判的基本方法。(3)对‘红星’、‘金冠’、‘秦冠’、‘澳洲青苹’4个品种果实不同发育阶段的果皮色泽参数、花青苷含量和其它通过苯丙烷代谢途径合成的多酚类物质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苹果果实发育过程中色泽参数L*、a*、b*值的变化与果实颜色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果面L*值总是伴随着果实红色加深呈下降趋势,而a*值则呈上升趋势。果皮花青苷在果实发育过程中有两个合成高峰期——幼果期和成熟期,不同品种果皮花青苷的主要成分均是矢车菊素-3-半乳糖苷,但同一时期不同品种间果皮花青苷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幼果期‘秦冠’和‘金冠’果皮中花青苷的含量显著高于‘红星’和‘澳洲青苹’,而果实成熟期花青苷的合成仅发生在红色品种‘秦冠’和‘红星’中。果皮中二氢查尔酮、黄酮醇和黄烷醇的含量在幼果中最高,与花青苷一样,在盛花期后20 d或30 d达到峰值后开始迅速下降,在果实膨大过程中基本保持稳定。在果实接近成熟时,果皮中黄酮醇的含量有所上升,但果皮原花青素的含量仅在红色品种果皮中有明显的上调。(4)利用已经发表的与果实花青苷合成相关的MYB和bHLH基因,以及苹果和梨的UFGT基因,在苹果基因组中鉴定出了2个MYB1基因,2个bHLH3基因,3个bHLH33基因和4个UFGT基因,对它们在不同色泽类型苹果品种果实花青苷合成的两个高峰期的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dbHLH3-2、MdbHLH33-2、MdbHLH33-3、MdUFGT1和MdUFGT3表达水平的变化与果皮花青苷积累没有明显的相关性。MdbHLH3-1和MdbHLH33-1的转录水平不论是在幼果期还是成熟期的果实着色过程中与果皮花青苷积累始终呈正相关。但是,MYB1和UFGT家族的表达模式在不同品种间和果实发育的不同时期都有所差别。MdMYB1a和MdUFGT2的表达水平在深红色果皮的幼果中要高于着色浅的幼果,而MdMYB1b和MdUFGT4在红色品种成熟过程中表达水平的变化与花青苷合成正相关。虽然MdMYB1a、MdMYB1b、MdbHLH3-1、MdbHLH33-1、MdUFGT2和MdUFGT4都参与了苹果果皮的花青苷合成,但是它们在果实发育的不同时期可能扮演了不同的角色。(5)对‘红星’、‘金冠’、‘秦冠’、‘澳洲青苹’果实进行套袋处理,测定了果实解袋后的着色过程中上述与花青苷合成相关的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套袋抑制了果实的花青苷合成,解袋后,果皮迅速开始花青苷的合成,与花青苷合成相关的结构基因和调节基因的表达水平在果实解袋后迅速上调,但不同品种间果皮花青苷含量和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各不相同。两个红色品种‘红星’和‘秦冠’果皮中花青苷含量最高,绿色品种‘澳洲青苹’果皮也积累了一定水平的花青苷,而黄色品种‘金冠’果皮中花青苷水平最低。MdMYB1a、MdMYB1b、MdbHLH3-1和MdbHLH33-1等调节基因的表达水平在4个品种解袋后的果实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其中在‘红星’和‘澳洲青苹’果实中表达高峰出现得最早。MdUFGT2仅在‘金冠’、‘澳洲青苹’和‘秦冠’解袋果实中表达,而MdUFGT4的表达水平仅在红色品种果实解袋后有所上调。
【图文】:

转录因子,花青苷,相互作用模型


(Takos et al. 2006a;Wei et al. 2011;Wei et al.B 等转录因子,可能是通过调节 UFGT 的表达)。合成的调节基因成的调控机制已在多种植物体内得到广泛的研的表达调控主要发生在转录水平,主要通过转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达(如图 2-1 所示),晓芬等 2013;Davies and Schwinn 2003;Koes et的参与调控花青苷合成的转录因子可以分为三子(Transcription factors,TFs),,许多研究者已大类转录因子在进行了分离、功能鉴定以及作;Dubos et al. 2010;Gonzalez et al. 2008;Wink种果树中得到了克隆(如表 1-1 所示),目前萄、苹果、梨、草莓等(刘晓芬等 2013;Peng

色彩空间,指标,评价体系,亮度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体系,该评价体系由国际照明委员会(Internationa布,也叫 CIEL*a*b*(Fairchild 2005)。该评价体系以(0 到 100.0)表示亮度,L*值越大则表示亮度越大;a色,为正时表示红色,绝对值越大则表示颜色越深;b色,为正时表示黄色,绝对值越大则表示颜色越深(如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66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会良;何华平;龚林忠;王富荣;刘勇;诸小敏;;果树中花青苷合成研究进展[J];湖北农业科学;2013年20期

2 齐建勋,郝艳宾,张玫,冷平;桃叶片中花青苷含量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关系[J];园艺学报;2002年03期

3 李跃;刘延吉;;果实花青苷代谢机制及调控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6期

4 潘牧;雷尊国;邓宽平;;彩色马铃薯花青苷研究进展[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0年08期

5 张春雨;王晶莹;郭庆勋;周连霞;贾承国;;越橘果实花青苷含量及其不同发育阶段的变化[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6 张茜;杨健;王龙;王苏珂;李秀根;张绍铃;;红皮梨着色与花青苷合成研究进展[J];果树学报;2012年04期

7 张茜;杨健;王龙;王苏珂;李秀根;张绍铃;;‘红太阳’梨花青苷与可溶性糖的相关性分析及外源糖的增色作用研究[J];果树学报;2013年02期

8 王惠聪,黄旭明,胡桂兵,黄辉白;荔枝果皮花青苷合成与相关酶的关系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4年12期

9 鞠志国;;轮纹病菌侵染与苹果花青苷的合成[J];莱阳农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10 傅友;温度对苹果花青苷合成的影响[J];河北果树;199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刘安成;李慧;王亮生;庞长民;;不同干燥方法对石榴果实花青苷的影响[A];中国植物园(第十四期)[C];2011年

2 牛姗姗;徐昌杰;张波;张望舒;李鲜;陈昆松;;杨梅花青苷合成及调节基因在三个不同色泽品种果实中的差异表达(摘要)[A];第二届全国果树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庆菊;吕福梅;沈向;;四种李属红叶树种叶片花青苷提取及稳定性研究[A];中国园艺学会第七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4 冯立娟;苑兆和;尹燕雷;招雪晴;;‘红叶短枝'卫矛变色期叶片中花青苷含量及其合成相关酶活性变化的研究[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2[C];2012年

5 田鹏;魏闻东;苏艳丽;;红太阳果实花青苷含量、pH和SSC变化及相关性研究[A];梨科研与生产进展(五)[C];2011年

6 胡桂兵;王惠聪;高飞飞;陈大成;;套袋过程中荔枝果皮内色素的变化动态[A];中国园艺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7 周莎莎;戴洪义;;不同苹果品种果汁褐变相关因素的研究[A];2008园艺学进展(第八辑)——中国园艺学会第八届青年学术讨论会暨现代园艺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本报记者 左卫东 实习记者 吴磊;国内外苹果品种荟萃阿克苏[N];阿克苏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胡雁冰 见习记者 张剑;丰收苹果堆满院落愁坏果农[N];石家庄日报;2006年

3 刘强;果茶产业提升 苹果出口先行[N];农民日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赵广飞;陕西为丰产苹果拓销路[N];农民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李小华;苹果高价背后潜藏高风险[N];大连日报;2010年

6 山东省惠民县皂户李乡报道组 赵洪森;苹果美术技巧[N];山西科技报;2001年

7 记者 韩勋;你敢种酸苹果吗?[N];西安日报;2000年

8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副研究员 阎振立;选择苹果品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N];河南科技报;2012年

9 沙河市侯峪山林开发有限公司 张孟山;长富苹果采后要早管[N];河北科技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蕊;苹果果皮色泽遗传特性及花青苷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2 魏海蓉;甜樱桃果实花青苷形成的生理生化与转录组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3 张蕊芬;苹果SUMO E3连接酶MdSIZ1调控逆境应答和花青苷积累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4 钱敏杰;DNA甲基化和microRNA调控红梨果皮着色的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5 姜永华;转录因子MdHB1调控'澳洲青苹'苹果花青苷合成的分子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6 冯守千;红梨着色机理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7 张洁;四种观赏植物花青苷分析及其花色形成机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8 冯新新;5-氨基乙酰丙酸诱导苹果花青苷积累机理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6年

9 刘玉莲;不同色泽类型苹果着色期糖酸变化及花青苷合成特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10 陈静;花青苷对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幼苗叶片光合机构的保护作用及番茄花青苷结构特性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然;苹果锈果类病毒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对花青苷合成和相关基因的影响[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2 陈磊;采前ALA/GNT处理和气调贮藏方式对苹果花青苷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李霞;施钾对紫甘薯块根花青苷积累的影响[D];江苏师范大学;2014年

4 孙志伟;桃果肉中花青苷合成相关转录因子基因MYB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5 葛翠莲;红肉猕猴桃果肉色泽变化及花青苷合成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D];江西农业大学;2014年

6 王智敏;红梨果皮着色相关R2R3型MYB转录因子基因功能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7 高s

本文编号:26568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26568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f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