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园艺论文 >

番茄免疫受体Sw-5b对Tospovirus广谱抗性的分子机制研究与我国TSWV Tsw抗性突破株系的遗传差异分析

发布时间:2020-05-29 17:11
【摘要】:番茄斑萎病毒属(Tospovirus)包括多种检疫性病毒,番茄斑萎病毒(Tomat spotted wilt virus,TSWV)是其代表种,在世界各地皆有分布,我国境内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抗性品种选育是对抗病害的一种有效途径,目前针对TSWV并已商业化的抗性基因只有Sw-5b和Tsw两种。1.番茄免疫受体Sw-5b对Tospovirus广谱抗性的分子机制研究植物和动物的细胞内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s,NLRs)在监测和阻止不同的病原物侵染时发挥重要作用。动物的NLRs 一般通过识别病原物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赋予寄主抗性,而植物NLRs则通过识别病原物编码的特异性效应因子来赋予寄主抗性。本研究中,我们揭示了番茄Sw-5bNLR通过识别病毒移动蛋白NSm的一段21 aa的保守肽段(NSm21)来赋予对不同美洲型Tospoviruses的广谱抗性。全长Sw-5b和NB-ARC-LRR结构域直接与NSm21在体外和植物体内互作。通过位点直接突变和结构模型分析,推测Sw-5b LRR上的R927是与NB-ARC互作的重要位点,R927位点的突变能使Sw-5b由自抑制状态转变为激活状态。因此,Sw-5b对的NSm21识别很可能减弱了 LRR和NB-ARC结构域的分子间互作,从而最终激活Sw-5b。本研究的结果首次提供了植物NLR通过识别一个小而保守的病原物效应因子衍生的短肽赋予广谱抗性的例子。2.我国TSWVTsw抗性突破株系的遗传差异分析携带Tsw基因的抗性辣椒已被广泛运用于农业生产,但这也迅速造成全世界范围内抗性突破型TSWV株系(resistance breaking,RB)的出现。然而,迄今为止在中国境内尚未有关于TSWVRB株系的报道。近些年来,TSWV引起的病毒病在中国西南的云南省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而目前有关TSWV不同株系之间多样性的研究仍是空白。本研究以云南省境内不同寄主上采集的TSWV为研究对象,首次发现在自然条件下TSWV RB株系的产生。我们最初从2012年采集于云南省的莴苣样本上分离出TSWV莴苣株系(TSWV-LE)。令人惊讶的是,TSWV-LE可以引起携带Tsw抗性基因的辣椒的系统坏死。我们紧接着于2015年采集并发现番茄上分离的株系(TSWV-YN18)和烟草上分离的株系(TSWV-YN53)也能实现对Tsw介导的抗性突破。不同的是TSWV-YN18诱导抗性辣椒出现系统环斑,而YN53引起系统褪绿斑驳。TSWV编码的NSs蛋白的突变是形成Tsw的抗性突破株系的关键因素。我们发现TSWV-LE的NSs蛋白保留了诱导HR的能力,而TSWV-YN18和TSWV-YN53已不能诱导HR的产生。但是,这三个RB株系的NSs蛋白都能抑制RNA沉默。序列分析表明云南境内的RB株系与其他以前报道的RB株系的NSs蛋白之间并未发现氨基酸的特征位点。然而LE株系的NSs蛋白的两个氨基酸位点(F74和K272)导致了它与YN18和YN53 RB株系之间的明显不同。不同RB株系的出现和Tsw介导抗性防控的失败,给中国西南地区本土辣椒作物的种植造成了严重威胁。
【图文】:

基因结构,蛋白,病原物,互作


图1-1五种主要R基因的基因结构(Dangle/a/.,2001)逡逑Figure邋1-1邋Five邋main邋genetic邋structure邋of邋R邋gene逡逑NLRs与Avr蛋白的互作模式逡逑接互作逡逑物R蛋白能与病原物的Avr蛋白直接互作,激活下游抗病信号途径,导致R,限制病原物的系统侵染(Scofield邋e/a/.,1996)。比如:水稻的R蛋白Pi菌(Ma职m/jw/心邋wjzae)的Avr-Pita蛋白可直接相互作用,而Pi-ta的C端一旦发生突变,就会失去与Avr-Pita蛋白的结合能力,,水稻表现为感病。逡逑接互作逡逑作分为两种。第一种可以称为“保卫机制”:病原物的Avr蛋白可作为毒植物细胞内与抗性有关的靶标,从而抑制寄主对病原物的防御。如果寄主携带基因,Avr攻击粑蛋白时会被R蛋白发现,R蛋白结合Avr-粑蛋保卫植物的靶标蛋白免受Aw攻击并激活防御反应。比如:丁香假单vrB、Avr-Rm邋丨RP、vr

模型图,基因结构,效应因子,病原物


图1-2植物NLRs识别病原物效应因子的模型(Caplane/<邋2008)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436.4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静华,周惠萍,王洪珍,陈如,朱有勇;稻瘟菌诱导的广谱抗性[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S1期

2 李伟滔;朱紫薇;Mawsheng Chern;尹俊杰;杨超;冉莉;Mengping Cheng;Min He;Kang Wang;Jing Wang;Xiaogang Zhou;Xiaobo Zhu;Zhixiong Chen;Jichun Wang;Wen Zhao;Bingtian Ma;Peng Qin;Weilan Chen;Yuping Wang;Jiali Liu;Wenming Wang;Xianjun Wu;Ping Li;Jirui Wang;Lihuang Zhu;Shigui Li;陈学伟;;一个转录因子的天然变异赋予水稻对稻瘟病的广谱抗性[J];科学新闻;2018年04期

3 魏云林;季秀玲;林连兵;井申荣;李光;;一株广谱抗性沙雷氏菌的分离和鉴定[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S3期

4 林贻滋,翁锦屏,沈瑛;水稻品种(组合)抗白叶枯病基因初探[J];植物病理学报;1992年03期

5 朱小源,伍尚忠,杨祁云,霍超斌,范仕容;广东优质水稻新品种(系)抗稻瘟病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05期

6 云南稻种资源抗病虫性鉴定协作组;云南稻种资源抗稻瘟病鉴定的联合试验研究[J];作物品种资源;1992年04期

7 田桂英;植物抗病毒的基因工程[J];生物技术通报;1995年05期

8 ;小麦抗病关键生物技术研究获突破[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年05期

9 张红军;;植物抗病性信号转导的研究[J];吉林农业;2013年11期

10 付蓝宝;于嘉林;刘伟华;;防御素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抗病基因工程[J];遗传;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金生;邵敏;彭建令;刘爱新;孟繁红;;转hrfA基因表达Harpin_(Xoo)增强植物对病害的广谱抗性(摘要)[A];植物分子育种——第四届全国植物分子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宋鹏飞;王甜甜;毛培;罗梅浩;;不同玉米品种丁布含量及其与抗螟性的关系[A];华中昆虫研究(第八卷)[C];2012年

3 杨松全;曹国文;付利芝;杨睿;杨柳;杨金龙;;核糖体失活蛋白的研究进展[A];第四届第十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动物微生态企业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朱小源;陈深;杨健源;曾列先;伍圣远;李亦龙;;一个源于广谱抗瘟稻种“28占”抗性基因Pie(t)的分子标记定位[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柯继;小麦抗病关键生物技术研究获突破[N];中国食品报;2014年

2 《知识分子》公众号主笔 邸利会;基因编辑作物在中国该如何监管[N];科技日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蒋磊;番茄免疫受体Sw-5b对Tospovirus广谱抗性的分子机制研究与我国TSWV Tsw抗性突破株系的遗传差异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2 蒋锐;马铃薯晚疫病广谱抗性QTL dPI09c的精细定位及抗性基因克隆[D];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

3 胡琴;漆酶GhLac1介导棉花广谱抗性的机制解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8年

4 傅晶;抑制病原菌诱导的生长素的积累赋予水稻广谱抗性[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叶炜;龙眼胚性培养物抗性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功能鉴定[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6 罗赛男;用DefH9-iaaM和TERF1基因转化糖橙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戴雅婷;马铃薯StRac转基因植株生理指标以及广谱抗性的测定[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年

2 张坤;马铃薯NBS类抗晚疫病基因的分离和功能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3 江南;水稻品种Jefferson和谷梅2号广谱抗稻瘟病基因的发掘与定位[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4 马慧宁;棉花黄萎病拮抗微生物筛选鉴定及拮抗机理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7年

5 李美娜;钙信号传导相关基因在小麦白粉病广谱抗性中的作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6 刘占领;水稻稻瘟病抗性新基因的鉴定与定位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7 刘佳;稻瘟病抗性基因在自然病圃的评价及基因定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8 付崇允;鉴别品种的稻瘟病抗谱及抗病基因的抗性效应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6872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26872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8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