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园艺论文 >

红叶石楠叶色变化过程中叶结构和生理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1 16:03
【摘要】:红叶石楠(Photiniafraser)具有嫩叶红艳、株形紧凑和用途广泛等特点,是重要的园林配色植物。本试验以绿地栽植两年生红叶石楠为材料,研究其叶色转绿过程中叶片形态、解剖特征和光合特征以及叶片的色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pH值,探讨其叶片由红转绿过程中叶结构和生理特征,以期为红叶石楠在园林上更好地利用提供基础资料。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红叶石楠随叶片颜色变化时,干湿比逐渐增大,由24.7%增大到51.9%,并且在3月到4月之间变化幅度最大是44%。相对含水量则逐渐减小,由75.3%减小到48%,并且在叶色由红绿色变为黄绿色时变化幅度最大。叶色与干湿比呈显著正相关(p0.05),随干湿比增加,叶色偏绿。说明在红叶石楠叶色变化过程中含水量逐渐减小,同时随着叶色的变绿其变化幅度跟着变小。(2)红叶石楠叶色随时间变化由红转绿时,叶片厚度表现为增大的趋势,从203.37±8.91 μm增加到249.56±2.80 μm,增幅为22.7%。栅栏和海绵组织厚度有逐渐增大的趋势,栅栏组织从56.46±5.51 μm增大到了 81.79±2.26 μm,增幅达44.9%。海绵组织从 105.40±5.22μm增大到了 142.31±21.02μm,增幅为 35.0%。叶色与叶片厚度不相关,但是与栅栏和海绵组织厚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即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变厚,叶色偏绿。而红叶石楠的上表皮厚度和下表皮厚度逐渐减小,上表皮厚度从19.09±0.89μm增大到了 24.44±0.40μm,增幅为28.0%。下表皮厚度从10.51±0.18μm增大到了 14.19±0.67μm,增幅为35.0%。上、下表皮厚度与叶色呈显著负相关(p0.05),即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减小,叶色偏绿。说明红叶石楠叶色转绿过程中,上、表皮逐渐变薄,栅栏和海绵组织厚度有逐渐增大,叶片厚度变厚。(3)红叶石楠叶色随时间变化由红转绿时,花青素相对含量逐渐减小,从8.78减小到了 2.36,减小了 6.42,减幅为73.1%。并且在叶色由红色变为红绿色时期变化幅度最大,在叶色由红绿色变为深绿色的时期变化幅度不大。叶色与花青素相对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随花青素含量变少,叶色偏绿。作为光合色素的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均为随时间变化,逐渐变多。叶绿素含量从0.38 mg/g增大到了 1.61mg/g,增大了 1.21mg/g,增幅为323.7%。类胡萝卜素含量从0.23mg/g增大到了 0.95mg/g,增大了 0.72mg/g,增幅为13.0%。叶色与光和色素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即光合色素(叶绿素a+b、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多,叶色偏绿。说明在红叶石楠叶色转绿过程中花青素含量逐渐减小,并且在叶片才从红绿色变化最明显的3到4月变化幅度最大。而光合色素则逐渐增大,并且在叶色转绿后变化幅度逐渐减小。(4)红叶石楠叶色随时间变化由红转绿时,叶色为红色时,可溶性糖浓度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分别为5.129μmol/L,2.05μmol/g。叶色为淡绿色时可溶性糖浓度和可溶性糖含量最低,分别为2.224μmol/L,0.89μmol/g。叶色与可溶性糖呈显著负相关(p0.05),即可溶性糖含量高,叶色偏绿。红叶石楠pH值随季节变化逐渐增大,从3.68增大到4.99,增大了 1.31,增幅为35.6%,增幅不大,叶色与pH值不相关,但pH值与花青素相对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即pH值高,花青素相对含量偏低。说明在红叶石楠叶色转绿过程中可溶性糖浓度和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减小,pH值则逐渐增大。(5)在红叶石楠叶色随时间变化由红转绿时,红叶石楠净光合速率在叶色为红色时最小,为4.20±0.513μmol·m-2·S-1,在叶色为中绿色时最大,为11.31±0.450 μmol·m-2·S-1。在叶色由红色变为中绿色的时期净光合速率一直增长,到叶色为深绿色时稍微减少。叶色与净光合速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即叶色偏绿,光合速率高。说明在红叶石楠叶色转绿过程中净光合速率逐渐增大,并且随着叶片转绿其变化幅度跟着变小。总的来说,红叶石楠叶色逐渐由红变绿,叶色转绿后绿色逐渐加深。叶色红转绿时,叶片含水量减少、叶片厚度增大、光合色素增多、净光合能力增强,叶色转绿后叶片结构和生理特征逐渐稳定。
【图文】:

照片,绿色,叶片,叶色


4.邋1红叶石楠叶片特征逡逑4.1.1红叶石楠叶色的变化逡逑红叶石楠叶片Lab值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图2),其中代表明亮程度的L值和代表逡逑蓝黄色轴的b值变化相对不明显,表现为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而代表红绿色轴的a逡逑值变化明显,表现为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逡逑3-6月红叶石楠叶片a值变化显著(/K0.05),,a值最大为31.9,叶片颜色最为红艳;逡逑4月时,a值为0.8,叶片红色己不明显;6月时,红叶石楠叶片a值己为负值,叶色由逡逑红色转变为绿色,且随着时间的变化绿色进一步加深,但在7-11月时绿色差异不显著逡逑(/?>0.05)0逡逑红叶石楠各时期照片如图3所示。a、b、c、d、e、f分别表示红叶石楠在3月,4逡逑月,6月,7月,9月和11月时的叶片颜色。逡逑3月时

叶片结构


图5红叶石楠叶片结构逡逑Fig邋5邋Leaf邋structure邋of邋Photinia邋fraseiy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68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贵神;;闽东高山地区红叶石楠栽植技术初探[J];南方农业;2019年12期

2 唐安玲;;红叶石楠的特征特性及繁殖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9年13期

3 喻国胜;;红叶石楠的引进与栽培[J];中国园艺文摘;2017年12期

4 郭香根;王招兰;周彰仁;;红叶石楠大苗培育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17年06期

5 屠春霞;王建华;;红叶石楠育苗技术探究[J];现代园艺;2018年08期

6 朱涵明月;洪霞;朱天辉;;红叶石楠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理响应[J];四川林业科技;2018年03期

7 王爱明;;红叶石楠特征特性及其栽植技术[J];科技资讯;2018年16期

8 陈慧芳;盛冬;杨家强;许绍远;;小叶红叶石楠扦插繁殖[J];中国花卉园艺;2017年02期

9 袁晓琳;;浅析红叶石楠夏季扦插技术[J];林业与生态;2017年09期

10 陈元洁;;浅谈圆柱形红叶石楠培养方法及园林应用[J];安徽林业科技;201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彬;林义成;傅庆林;丁能飞;刘琛;;不同基质物化特性及对红叶石楠生长的影响[A];2011新型肥料研发与新工艺、新设备研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郭彬;林义成;傅庆林;丁能飞;刘琛;;不同基质物化特性及对红叶石楠生长的影响[A];2012新型肥料创制关键技术与新工艺、新设备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任丽梅;张洁;王冬梅;;红叶石楠离体快繁技术体系的建立[A];2007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4 魏益;;美国红叶石楠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5 陈璇;程治国;芦建国;;石楠属植物的研究进展与园林应用[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6 宋晓贺;李彦凯;汪礼君;高正煜;马青;;长三角城市群观叶植物叶部病害的调查研究[A];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与植物保护——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7年

7 赵广琦;奉树成;郑思俊;王智勇;张琪;崔心红;;污泥施肥对红叶石楠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3)[C];2013年

8 崔晓静;肖建忠;李丽;;不同光照强度对红叶石楠叶色表现的影响[A];2007年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芮雯奕;张纪林;李淑琴;;干旱胁迫对6个树种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6分会场-沿海生态建设与城乡人居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尚慧珍;;红叶石楠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选择和应用[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8卷)[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开源;揭秘红叶石楠大桶苗[N];中国花卉报;2018年

2 本报记者 李颖;安徽 认清市场紧抓转机[N];中国花卉报;2017年

3 本报记者 郭树勋;打造路上最美风景[N];焦作日报;2017年

4 本报记者 韩旭;玩转红叶石楠树[N];中国花卉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方成;浏阳新兴红叶石楠嫁接老桩[N];中国花卉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骆会欣;红叶石楠 优秀品种也“悲剧”[N];中国花卉报;2012年

7 特约记者 柏斌;宜良红叶石楠量大滞销[N];中国花卉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范敏;红叶石楠 精品大苗提档次[N];中国花卉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韩旭;小叶红叶石楠整装待发[N];中国花卉报;2010年

10 郝强;红叶石楠为何市场走俏[N];中国特产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邓小梅;乐东拟单性木兰、华木莲、红叶石楠‘红罗宾’的组织培养及快繁技术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少露;红叶石楠叶色变化过程中叶结构和生理特征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7年

2 何俊德;工程化条件下元宝枫及部分植物快繁育苗与生化指标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8年

3 李海东;红叶石楠扦插繁殖技术与其生理生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7年

4 刘君宜;小叶红叶石楠组培快繁体系建立及愈伤组织诱导[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5 李幸红;红叶石楠(Photinia fraseri)的组织培养及其3种药用成分含量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6 龚霄雯;红叶石楠‘红罗宾’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和优化[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7 张聪颖;几种观叶植物对光照的生理响应[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蒋霜霜;3种灌木耐NaCl胁迫能力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9 陈s

本文编号:26917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26917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b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