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质雄性不育辣椒花粉败育的转录组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7 04:26
【摘要】:辣椒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蔬菜作物,具有显著的杂种优势,利用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是进行其品种改良的重要方式之一。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8214A具有高配合力、100%不育和优良的经济性状等特性而被广泛用于辣椒杂交制种,然而,其雄性不育机理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对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8214A及其相应的保持系8214B的花药发育的差异进行了细胞学比较研究,组织切片光学显微镜观察显示,细胞质雄性不育系8214A在减数分裂结束后完全败育。为了进一步阐明花粉败育的时期和原因,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保持系和CMS系的花药中小孢子发生和绒毡层发育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可育的保持系8214B比较,细胞质雄性不育系8214A的小孢子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Ⅰ前期最早出现染色质穿壁异常并形成微核,与此同时,花药壁绒毡层细胞发生空泡化。随后,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步,在同一药室内出现不同发育时期的花粉母细胞,甚至小部分小孢子母细胞提前退化,呈现出典型的PCD细胞学特征,如染色质凝集固缩,细胞质收缩,细胞器空泡化等,大部分小孢子母细胞能完成减数分裂,形成异常的非四面体形的四分体,四分体小孢子大小不均一细胞核分配不均。花药壁的绒毡层细胞在减数分裂Ⅰ前期后发生未成熟PCD反应。最终,异常四分体和绒毡层细胞均在原位降解退化,异常四分体不能继续发育形成有功能的花粉。因此,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8214A花粉败育是以小孢子母细胞自身PCD的形式进行的,绒毡层细胞未成熟PCD与花粉败育密切相关。显然,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8214A花粉败育的方式不同于大多数由于绒毡层细胞异常引起的细胞质雄性不育。为了进一步揭示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8214A花粉败育的基本的分子机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 HiSeq~(TM) PE150对细胞质雄性不育系8214A及其相应的保持系8214B花药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基因表达进行比较转录学分析,结果表明,在8214A和8214B的花药中分别得到clean reads 162107002和151227618,并预测新转录本6165个;以8214A相比8214B基因|log_2S/F|≥0.6和Pval0.05作为决定基因显著差异表达的域值,共获得1355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显著上调基因424个和显著下调基因931个(8214Avs8214B,SvsF);随机挑选20个差异基因(11个下调基因和9个上调基因),用qRT-PCR方法验证了,这些基因的表达量与转录组结果有相同趋势,且RNA-seq与qRT-PCR数据呈明显的正相关(R~2=0.9587),因此转录组数据是高度可靠的;差异表达基因的GO富集分析显示,细胞质雄性不育系8214A中的泛素化连接酶基因和细胞周期停滞与负调控有关基因明显被抑制,而甲基转移酶基因的活性被激活,这些基因参与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DNA损伤修复与细胞死亡和细胞周期调控紧密相关,与细胞学研究结果相吻合,从而被认为是与细胞质雄性不育系8214A花粉败育过程中PCD相关基因。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641.3
本文编号:2700842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64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新敏;张艳霞;万小荣;;泛素蛋白的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10年06期
2 李婉莎;杨红玉;;花药绒毡层发育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4期
3 李莹莹;魏佑营;张瑞华;吕杰;;辣椒雄性不育系与可育系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学观察[J];植物研究;2006年04期
4 孙立全,霍治军,常彩涛,张成合,李明,刘文明;辣椒雄性不育系小孢子发育及脯氨酸等含量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3年04期
5 张英涛,杨海东,陈朱希昭;绒毡层研究进展[J];植物学通报;1996年04期
6 张天真;陆地棉1355A和104—7A不育系的细胞学研究[J];棉花学报;1995年02期
7 耿三省,王志源,蒋健箴,沈火林;辣椒雄性不育系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学观察[J];园艺学报;1994年02期
8 周长久,张友良;萝卜雄性不育性的几种特性研究[J];园艺学报;1994年01期
9 沈火林;蒋健箴;王志源;耿三省;;辣椒雄性不育系选育及遗传研究[J];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10 吴鹤鸣,佘建明,周邗扬,陆维忠,赵华];羊角椒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的细胞学观察[J];江苏农业学报;1988年02期
,本文编号:27008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2700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