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园艺论文 >

刺葡萄矿质营养变化规律与钾对果实糖分积累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5 19:15
【摘要】:刺葡萄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酿酒、鲜食兼用野生葡萄资源。湖南地区种植面积广泛,但其栽培管理方式较粗放,存在施肥不均衡、果实品质较低的问题,影响了刺葡萄的正常生长及鲜果品质的进一步提高。本研究在深入研究刺葡萄园土壤养分动态变化的基础上,结合盆栽试验探索刺葡萄主要器官在不同物候期的养分吸收规律,并在不同浓度的钾营养水平处理下,探讨了钾对刺葡萄果实糖分积累的影响,得出了如下结论:1、本试验园土壤pH值主要分布在5.5~6.5之间,属于偏酸性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充足,速效氮、磷、钾含量丰富,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硼含量偏低,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处于正常水平。在当前施肥方式基础上,刺葡萄园土壤主要有效养分含量基本处于适宜范围之内,表明该施肥方式基本可以满足刺葡萄正常生长所需,可以为其他地区刺葡萄生产提供指导。2、盆栽试验结果表明:(1)刺葡萄叶片、果实、枝条中N、P含量在整个生长周期内大体呈下降趋势,枝条中N在采收后有少量回升;叶片中K含量逐渐降低,枝条、果实中K含量在成熟期达到最高值;各器官Ca、Mg、Mn、Zn含量周年变化趋势相似,各时期含量水平差异不大;叶片中的Fe含量在生长周期内呈上升趋势,枝条中Fe含量变化不大,果实中Fe含量在膨大期较高,随后降低;Cu含量在生长周期内变化较大,各器官以着色期含量较高;叶片和枝条中B含量变化较大,果实中B含量有缓慢降低。(2)营养元素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规律为:(N、Ca、Fe、Mn、Cu):叶片枝条果实;(P、Mg、Zn):枝条叶片果实;(K、B):果实枝条叶片。(3)刺葡萄不同物候期对营养元素的需求规律为:N、Ca、Mg、Fe、B在坐果前需求量较多;P、Mn在坐果至着色前需求量较多;K在果实着色至成熟期需求量较多;Cu、Zn在各时期需求量较均衡。可根据上述吸收规律,指导刺葡萄科学施肥。3、施钾量为270 g/株时,各时期刺葡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均较高,分别在着色期、膨大期达最大,胞间CO_2浓度均处于较低水平;当施钾量为540 g/株时,各时期刺葡萄叶片的气孔导度均较高;钾与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不同时期刺葡萄叶片的光合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在10:00和16:00时出现峰值,且前者高于后者。10:00时,膨大期、着色期和落叶期均以施钾量540 g/株时的净光合速率最大,分别为6.05、7.63和4.75μmol/(m~2·s),施钾量为270 g/株时的净光合速率次之,而开花期和成熟期分别以施钾量135、270 g/株时的净光合速率最大;16:00时,除开花期以施钾量540 g/株时的净光合速率最大之外,其他时期均以施钾量270 g/株时净光合速率达最大值,分别为4.26、3.61、2.87、2.30μmol/(m~2·s)。4、适量供钾(270 g/株)能提高刺葡萄果实糖分含量,降低有机酸含量,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70 g/株处理下,刺葡萄成熟时果实内葡糖糖、果糖、蔗糖含量分别为6.01%、6.24%、0.53%,酒石酸、苹果酸含量分别为0.47%、0.2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16.0%。钾营养影响果实糖分代谢相关酶活性,适量供钾促进了酸性转化酶、中性转化酶、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的升高,钾浓度与酸性转化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5、施钾促进了酸性转化酶基因(AI)、蔗糖合成酶基因(SS)、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SPS)的表达,对中性转化酶基因(NI)的表达无明显作用。不同时期不同浓度的钾处理对上述基因的表达影响各异,整体而言,较高浓度(270 g/株、540 g/株)的钾处理对上述基因的表达有上调作用。钾与酸性转化酶基因(AI)、蔗糖合成酶基因(SS)、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SPS)呈极显著正相关。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663.1
【图文】:

浆果,生长发育,有机酸含量


第一章 前 言到果实成熟时,大小为该时期初的 2 倍。果实内含物也继续增长,但由于积累速小于细胞增大的速率,使得内含物浓度有所降低。变化最明显的是有机酸含量。Ⅱ期开始,有机酸含量逐渐降低,到本时期随着细胞体积的进一步增大,其含量度在成熟时达到最低值。葡萄糖与果糖迅速积累,花青素含量也快速增加,芳香质在果实成熟时主要分布在果皮和果肉中。

路线图,主要技术,路线图


主要技术路线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昌毅;;“刺明珠”刺葡萄栽培关键技术的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7年24期

2 林尧忠;包日在;齐陈红;;刺葡萄营养学特性及种植要点[J];中国果菜;2018年01期

3 黄安妮;徐昌智;徐昌毅;林珍珠;廖苑腾;;德化刺葡萄的病虫害绿色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10期

4 李若兰;熊闻;鞠延轮;欧阳亚南;谢椰婷;房玉林;;野生刺葡萄叶片度量性状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5 陈宝玉;;福安刺葡萄无公害高效栽培技术探讨[J];现代园艺;2017年06期

6 陈婷;周平;刘鑫铭;蔡盛华;雷煈;;基于高通量测序的福安刺葡萄基因组初步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2017年02期

7 兰秀英;林庆兴;王道平;施金泉;;几种药剂对刺葡萄硬枝扦插成活率的影响[J];闽东农业科技;2015年01期

8 李贱贵;;壮大刺葡萄产业 助力脱贫致富[J];老区建设;2016年09期

9 蔡小红;李连星;王癸酉;康书萍;;野生刺葡萄农业气象灾害变化特征与防御技术研究[J];现代农村科技;2016年12期

10 陈世平;;福建·福安穆云刺葡萄采摘游红红火火[J];中国果业信息;2015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罗彬彬;石雪晖;杨国顺;倪建军;陈冲;;刺葡萄酒物理降酸技术的初探[A];园艺学文集5[C];2010年

2 石雪晖;陈祖玉;刘昆玉;吴艳纯;钟晓红;杨国顺;;野生刺葡萄果实品质及愈伤组织诱导初报[A];全国首届野生果树资源与开发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3 刘东波;谢红旗;;刺葡萄功能成分研究与开发[A];2009人民大会堂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高峰论坛暨首届亚健康经络调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张立平;林伯年;黎军英;沈德绪;;葡萄花粉大小萌发器特征及其演化趋势的推测[A];中国科协第3届青年学术年会园艺学卫星会议暨中国园艺学会第2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8年

5 谢林;石雪晖;;中国野生葡萄抗病研究进展[A];园艺学文集——湖南省园艺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谢文军 李艳;藤上结满幸福果[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7年

2 本报记者 刘辉霞;我省开发出两种刺葡萄酒[N];湖南科技报;2008年

3 田瑞彪 毛卫华;莫忘刺葡萄和冬季培管[N];湖南科技报;2004年

4 记者 俞慧友 通讯员 杨捷灵 汤惠芳;湖南怀化:刺葡萄变身圆润“抢手果”[N];科技日报;2014年

5 芷江农业局 田瑞彪 毛卫华 芷江水丰刺葡萄基地 孙武积;刺葡萄速生丰产栽培新技术(上)[N];湖南科技报;2004年

6 芷江农业局 田瑞彪 毛卫华 芷江水丰刺葡萄基地 孙武积;刺葡萄速生丰产栽培新技术(下)[N];湖南科技报;2004年

7 华龙 发平 记者 刘珊伊;深山种出“摇钱树”[N];赣南日报;2015年

8 田瑞彪 彭元梅;刺葡萄喷施蜂蜜能增甜[N];湖南科技报;2004年

9 记者 张振中;中方县以节会为载体开启刺葡萄产业新格局[N];农民日报;2014年

10 特约记者 刘家喜 记者 温居林;喜看山窝变金窝[N];赣南日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周敏;刺葡萄矿质营养变化规律与钾对果实糖分积累的影响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7年

2 吕长平;刺葡萄(Vitis davidii Fo(?)x)原生质体培养及体细胞融合技术体系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3 王仁才;刺葡萄天然功效成分的提取、药理评价及果汁加工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4 邓洁红;刺葡萄皮色素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5 王美军;刺葡萄遗传多样性鉴定及栽培性状评价[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聃;刺葡萄皮、渣中三种有效成分联产工艺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2 陈超奇;优选长孢洛德酵母应用于刺葡萄酒增香酿造的效果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3 罗彬彬;湖南刺葡萄酒降酸技术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4 李先奇;刺葡萄酒生产中高级醇的调控及其脱除技术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5 高原;刺葡萄—钙果功能型复合运动饮料对小鼠抗疲劳性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6 田小燕;刺葡萄花色苷有机酸及黄酮辅色效果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7 郭蓉;低高级醇刺葡萄酒酵母菌的筛选及应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8 杨星星;刺葡萄中白藜芦醇及其衍生物的代谢积累与分离鉴定[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9 廖文雪;刺葡萄的组织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徐小万;秋水仙素诱导刺葡萄四倍体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148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27148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4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