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园艺论文 >

平菇菌株提纯复壮技术应用效果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1 01:16
【摘要】:本试验以平菇“99”菌株为试验材料,采用组织分离、尖端分离、原生质体再生技术分别进行提纯复壮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试验共获得59个分离菌株,经过初步筛选得到19个优势菌株;进一步对19个优势菌株进行生理、生化、真实性及农艺性状等检测,获得了性状优良的提纯复壮菌株11个,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组织分离技术获得4个菌株,菌丝长速、漆酶活性等性状测定结果表明,4个复壮菌株在漆酶活性、生物学产量菌丝生长速度等方面均优于出发对照菌株;4个复壮菌株在酯酶同工酶和ISSR电泳图谱中与对照菌株无显著差异。综合农艺性状进行筛选获得三个优势复壮菌株,分别命名为“PoZ1”、“PoZ2”、“PoZ3”。(2)利用尖端菌丝分离技术获得3个分离菌株,菌丝长速、漆酶活性等性状测定结果表明,3个复壮菌株在漆酶活性、发酵液生物产量、生物学产量等方面均优于出发对照菌株;3个复壮菌株母种、栽培种菌丝日平均生长速度均快于出发对照菌株;有2个菌株在原种菌丝日平均生长速度快于出发对照菌株;3个复壮菌株在酯酶同工酶和ISSR电泳图谱中与对照菌株无显著差异。综合农艺性状进行筛选获得两个优势复壮菌株分别命名为“PoJ1”和“PoJ2”。(3)运用原生质体再生技术分离得到50个菌株,通过对50个菌株进行菌丝长速、菌丝颜色、菌落形态等筛选获得12个优势复壮菌株,进一步对12个复壮菌株的菌丝长速、漆酶活性等性状研究表明,10个复壮菌株母种菌丝和原种菌丝日平均生长速度显著优于对照菌株,6个菌株在栽培种菌丝日平均生长速度方面优于对照菌株,12个复壮菌株在漆酶活性、菌丝生物产量、第一潮菇产量等方面均优于出发对照菌株,12个复壮菌株在酯酶同工酶和ISSR电泳图谱中与对照菌株无显著差异。综合农艺性状进行筛选获得6个优势复壮菌株,分别命名为“Po11”、“Po23”、“Po26”、“Po30”、“Po45”、“Po46”,其中“Po45”菌株在菌丝长速、发酵液生物产量、第一潮菇产量等方面优于其他复壮菌株。(4)通过对三种复壮技术获得的菌株进行筛选比较。结果表明应用原生质体再生复壮技术提纯平菇菌株应用效果最佳,利用原生质体再生复壮技术获得复壮菌株在菌丝长速、漆酶活性、第一潮菇产量、农艺性状等方面都要优于组织分离与尖端分离复壮技术获得的菌株。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646.14
【图文】:

形态图,子实体,菌株,形态


0.1g 隔膜培养菌丝,加入适当液氮迅速研磨使组织完全破裂,按 DNA 提取试剂盒具体操作步骤进行 DNA 样品提取并对获得的 DNA 样品进行质量检测,将片段大于 20kb、无降解的 DNA 样品置-20℃冰箱保存备用。将 DNA 样品进行 PCR 扩增处理。PCR 反应体系为 2×PCR Master Mix10μl,10μm 引物 1μl,DNA 模板 1μl,ddH2O 8μl,PCR 反应总体积为 20μl。PCR 反应条件为:94℃预变性 4min,94℃变性 30s,55℃退火 20s,72℃延伸 2min,共 33 个循环,72℃补齐 10min,4℃终止反应。对 PCR 扩增产物进行电泳,电泳条件为:取 6μl 反应产物,6μl Marke分别点样于 1.0%琼脂糖凝胶上,在 1×TAE 缓冲液中电泳,电压为 8V/cm,待溴酚兰距凝胶前缘 1cm 左右停止电泳。取出胶板在紫外凝胶成像仪上拍照分析。2.3 结果与分析2.3.1 组织分离选取 4 朵菇形圆整生长良好的子实体分别进行组织分离得到 4 株组织分离菌株分别标记为 PoZ1、PoZ2、PoZ3、PoZ4。部分子实体形态见图 2-1。

菌丝形态,母种,组织分离,菌丝形态


河北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1 组织分离复壮菌株母种菌丝日平均生长速度比on of daily average growth rate of seed hyphae of tissuestrains菌株编号train numberAverage(cm/d)差异显著性Significant differenc0.05 0.01PoZ1 1.23 a APoZ3 1.22 a APoZ2 1.20 a ABPoZ4 1.06 b BCCK 1.01 b C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宁萌;向凌云;冯菲;刁文涛;陈晓飞;;绣球菌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条件的初步研究[J];河南科学;2017年07期

2 忻龙祚;金亚征;常美花;吴伟刚;塔秀成;王激清;;葡萄枝屑栽培平菇的产量及营养成分效应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7年06期

3 李小六;张运峰;张淑红;李少凤;范永山;刘海英;周国顺;;原生质体EMS诱变选育杏鲍菇高产菌丝多糖菌株[J];核农学报;2017年08期

4 孟小丽;李翠新;;蛹虫草菌种退化的检测方法和影响因素[J];安徽农业科学;2017年13期

5 金鑫;李文治;何文江;陈祖琴;黄文丽;;不同灵芝菌株的农艺性状和药效成分特异性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7年04期

6 陈惜燕;蒲鹏;康靖全;段慧;兰晓继;;8种食用菌游离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比较[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5期

7 刘昆昂;张根伟;马宏;李书生;刘振国;付艳菊;;黄色金针菇菌株提纯复壮技术研究[J];食用菌;2017年02期

8 张一帆;杨小兵;;灰树花菌丝体在不同碳氮比栽培料中的生长比较[J];北方园艺;2017年03期

9 陈凯;李纪顺;李玲;魏艳丽;王贻莲;扈进冬;赵忠娟;杨合同;;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选育高效拮抗番茄猝倒病的木霉工程菌株[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7年01期

10 李宏亮;刘俊杰;刘岩岩;刘娜;张士义;宋莹;;玉米芯提取液对香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研究[J];园艺与种苗;201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彭凡;蝉花菌种退化对其代谢的影响[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丽娟;虫生广布拟盘多毛孢GXSTYJ03菌株退化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2 付月月;食用菌病毒的鉴定及脱除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3 李京;香菇dsRNA病毒脱毒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4 张云侠;平菇多糖的提取、鉴定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5 伍虹蓉;毛木耳菌种复壮技术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6 张丽蓉;草菇菌种质量控制技术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7 周洁;ISSR分子标记在姬菇杂交菌株鉴定中的应用[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8 彭林;金针菇菌种质量检测技术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9 周素静;平菇菌株病毒脱除技术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9年

10 樊晓琳;双孢蘑菇栽培菌株As2796提纯复壮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360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27360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7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