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萼的地理分布模拟及其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685.99
【图文】:
重复 3 次。之后在 Modeling-Evaluation-Create Evaluation File 中创建ROC 文件,最后在 Modeling-Evaluation-Show ROC/Kappa 中输出 ROC 曲线。2.2 结果与分析2.2.1 地理分布分析多度分析显示(图 2.1),赣闽交界和日本四国岛是蛛网萼标本信息分布最集中的地方。在 80 份有效标本信息中,有 20 份来自浙江、14 份来自江西、7 份来自福建、10 份来自日本九州、19 份来自日本四国、10 份来自日本本州。由图 2.1可知蛛网萼在我国的分布点主要集中在江西、浙江、福建三个省份,在江西与福建交界的武夷山脉一带分布尤为集中,1°×1°的网格中有 14 份有效标本;而在日本,九州、本州、四国均有分布,其中在四国岛的高知一带分布较为集中。结合当地的地理情况,可知蛛网萼的生长环境是需要一定海拔的。
图 2.2 和图 2.3 是利用当下气候数据分别用 BIOCLIM 和 DOMAIN模型预测的结果,图 2.4 和图 2.5 是利用未来气候数据预测的结果。由绿色至红色代表适宜蛛网萼生存程度由低到高。BIOCLIM 模型对蛛网萼当下分布区的预测结果表明,蛛网萼的潜在分布区遍布浙、赣、皖、鄂、桂、闽、湘各省以及日本中部以下地区。但高度适生区或最适生区范围极小,除了已知的武夷山一带、雁荡山一带,仅在桂林、吉安和黄山一带有较高的分布可能性,而日本的尾鹫一带、长门一带、四国岛整体以及九州岛北部均有较高的潜在分布可能性,韩国的济州岛也有极高的分布可能;DOMAIN 模型结果与 BIOCLIM 模型的结果大致相似,其结果显示蛛网萼未知的最适生活区分布在建德和长沙等地,而在日本的潜在最适分布区则与目前已知的分布区域无甚差异。在 CO2倍增的未来气候背景下,BIOCLIM 模型对蛛网萼的预测显示其最适分布区逐步向雁荡山脉偏移且有聚集的趋势,主要分布在云和、丽水一带;日本的最适分布区整体向东迁移,集中在四万十市和和歌山,且有明显的缩小;DOMAIN 模型则表示未来蛛网萼的分布区与当下相比有相当比例的缩小。
图 2.3 蛛网萼当下潜在分布区预测(DOMAIN)Fig.2.3 Prediction of actual potential suitable distribution of Platycrater arguta based on DOMAINmodel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会良;张玲卫;张宏祥;布海丽且姆·阿卜杜热合曼;张道远;管开云;;基于物种分布模型的新疆野生果树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J];林业科学;2015年12期
2 张丽芳;林昌勇;俞群;揭正平;郭龙清;裘利洪;;珍稀濒危植物蛛网萼的种子形态及萌发特性[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5年03期
3 龚维;夏青;陈红锋;俞新华;伍菲;;珍稀濒危植物伯乐树的潜在适生区预测[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5年04期
4 韩阳阳;王焱;项杨;叶建仁;;基于Maxent生态位模型的松材线虫在中国的适生区预测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1期
5 曹学仁;车海彦;杨毅;罗大全;;基于Maxent的椰子致死性黄化植原体在中国的适生性分析[J];热带作物学报;2014年11期
6 许仲林;彭焕华;彭守璋;;物种分布模型的发展及评价方法[J];生态学报;2015年02期
7 张金政;张起源;孙国峰;何卿;李晓东;刘洪章;;干旱胁迫及复水对玉簪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4年01期
8 李国庆;刘长成;刘玉国;杨军;张新时;郭柯;;物种分布模型理论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3年16期
9 张晓燕;高永;胡春元;杨敏;高君亮;;文冠果耐盐性试验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年07期
10 张海龙;;基于GARP生态位模型的珍稀植物桃儿七适生区与生境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13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邹松兵;中国黄土高原潜在植被模拟[D];兰州大学;2006年
2 肖猛;濒危植物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hexandrum(Royle)Ying)的遗传多样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郭乃嘉;基于生态位模型的中间香型烤烟生态适宜区潜在分布预测[D];西南大学;2013年
2 魏钰;我国扁桃种质的地理分布与抗寒抗旱性初报[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3 徐宜凤;石灰花楸幼苗对干旱胁迫的生长及生理响应[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王子凤;鸢尾属6种植物对干旱胁迫的响应[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5 陶晓瑜;东亚特有濒危植物蛛网萼的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地理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6 陈丽飞;遮荫及干旱胁迫对大花萱草生理特性的影响[D];吉林农业大学;2007年
7 马宇飞;珍稀濒危植物珙桐的种群生态学和胚胎学的初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8 李红;濒危植物独叶草种群生殖生态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7685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2768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