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园艺论文 >

日光温室甜椒起垄内嵌式基质栽培优化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4 11:22
【摘要】:日光温室传统的土壤栽培环境可控性差,冬春茬低温胁迫频繁,高产稳产能力低等问题持续存在,并且生产中过量施肥较为普遍,养分利用率低,资源问题突出,环境风险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实现设施蔬菜高产稳产绿色可持续发展,傅国海发明了设施蔬菜土壤起垄内嵌式基质栽培方式(Soil-ridged and substrate-embedded cultivation,SSC)。本研究在前人方式提出的基础上,对新的栽培方式进行了深一步的优化试验探究,以期能够形成配套的SSC垄工艺参数,提质增效,使新型栽培方式能够更好地应用于生产实践。为此,我们以甜椒生长表现及根区温度响应特征为参考指标,对SSC的垄规格、基质组成和根区养分效应分别进行了大田试验探究。1.为了明确起垄内嵌式基质栽培不同垄规格的温热和生产性能,在日光温室中进行大田试验,以土垄(CK)为对照,设置了窄垄(T1)、窄垄黑膜(T2)、矮垄(T3)、垫高垄(T4)和标准垄(T5)5种处理,探究栽培垄高度、宽度和覆膜类型对根区温热以及甜椒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黑色地膜的增温效果差,昼夜平均温度较白色透明地膜低1.0℃左右;夜间根区温度随着栽培垄宽度的减小而降低,而栽培垄高度的变化对根区温度的影响并不明显。虽然各处理根区温度日变化略有差异,但昼夜平均温度均在17.5~19.0℃,彼此间温差在1.0℃左右。栽培垄的高度、宽度和覆膜类型对甜椒的株高、茎粗和SPAD影响差异不显著。但与对照相比,试验组各处理的产量均有所提高,并以T3矮垄处理产量最高为6.1 kg/m~2,比CK产量提高了90.6%,此外,在试验组中也以T3处理的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最高。综上,在相同的滴灌水平下,基质槽与垄规格的改变对根区温度和甜椒的株高、茎粗、叶片叶绿素含量影响较弱;但以T3矮垄处理具有最高的产量,生产性能最佳,故在日光温室生产中矮垄(基质槽:宽×高=10 cm×10 cm)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2.探究不同施肥浓度和垄规格处理下新型栽培方式对甜椒产量和氮磷吸收利用的影响,明确新型栽培方式下根区氮磷残留的效果。在日光温室中对甜椒进行分区试验,在相同的灌水量下设置高低2个施肥水平,并在每个施肥小区内以土垄(SR)为对照,设置标准垄(NR)、矮标准垄(NRs)、窄标准垄(NRn)和种植密度加倍标准垄(NRd)4种不同规格的垄嵌式基质栽培垄,探究不同施肥量和垄规格对甜椒产量、生物量以根区养分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施肥量可以提高甜椒的产量、生物量、株高和茎粗,但在叶绿素含量上没有显著差异。养分在根区的残留与施肥量有显著正相关,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养分在根区的积累也会增加;内嵌基质栽培与土壤相比能够促进甜椒对养分的吸收,降低养分在根区的积累,尤其能显著降低硝态氮的含量,避免土壤污染。2个施肥小区中,均以NRs矮垄处理产量最高,并且根区养分残留相对较低,故优化的NRs处理垄规格在日光温室中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3.为探究起垄内嵌式栽培基质配比对甜椒生长和根区温度的影响,在日光温室中以土壤栽培(CK)为对照,共设置4种不同基质配比(体积比):草炭:蛭石:珍珠岩=1:1:1、2:1:1、3:1:1和3:2:1。结果表明:根区基质温度受两侧土壤温度的影响,与两侧土壤温度呈极显著相关;不同基质配比根区温度日变化规律不一致,但日平均温度无显著差异;4种基质配比的根区昼夜平均温差均比土壤低1.0~2.0℃。基质配比对不同生育阶段甜椒的株高、茎粗和SPAD没有显著性影响,但2:1:1配比处理能显著提高甜椒的干物质量。4种基质栽培的甜椒产量均高于土壤,其中2:1:1配比处理产量最高为6.46 kg/m~2,比土壤高103.1%。在植物体养分含量上,总的来看也以配比2处理的甜椒含量最高。总结而言,基质配比对根区温度和甜椒的株高、茎粗、叶片叶绿素含量上影响不显著,但草炭:蛭石:珍珠岩=2:1:1基质配比能够显著促进甜椒干物质量积累、产量的提高和养分的吸收,更适合应用于日光温室甜椒生产。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626;S641.3
【图文】:

基质栽培,内嵌式,横切面,俯视图


Venthole;2.基质 Substrate;3.铁丝网槽 Groove;4.地膜 Plastic film;5.土壤 Soil图 2- 1 土垄内嵌式基质栽培法(SSC)横切面和俯视图Fig.2-1 Transverse section and Overlook map of SSC规格的铁丝网槽分别为:窄槽(长×宽×高=300 cm×6 cm×1510 cm)和标准槽(长×宽×高=300 cm×10 cm×15 cm),内嵌面距离底部 5 cm 打通气孔,孔径为 1 cm,孔距 10 cm。3 种以下 5 个处理:依次为土垄(CK)、窄垄(T1)、窄垄黑膜(T2T5)。栽培垄每垄长 3 m,处理内行距为 20 cm,处理间行表 2- 1 试验处理垄规格Table.2-1 Ridge specification of test treatment网槽类型垄上底宽(cm)垄下底宽(cm)垄高(cm)

甜椒,株高,规格


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SSC 垄规格对根区温度和甜栽培垄规格对甜椒株高的影响映了 SSC 栽培垄规格对甜椒整个生长周期不同阶段株高的影响。从图推进,各处理甜椒的株高均呈逐步增长的趋势,但同一个生育期内各处定的差异。从幼苗期到果实成熟期株高一直以 CK 土壤栽培的最高,并 处理株高显著高于其他 5 个处理。结果期时,CK、T3、T4、T5 处理 T4 处理外,其余几个处理株高均显著高于 T1、T2 处理。结果期,以 cm,显著高于 T1、T2 和 T4 处理,但与其他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椒株高均差异不显著。

甜椒,茎粗,规格,叶绿素含量


图 2- 7 栽培垄规格对甜椒茎粗生长的影响Fig.2-7 Effect of ridge specification on stem diameter of sweet pepper栽培垄规格对甜椒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反映了叶片中叶绿素的相对含量,SPAD 值高,则说明叶片中叶绿素含则表明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低。图 2-8 则反映了 SSC 栽培垄规格对甜椒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各处理下甜逐步增加的趋势,但在相同的生育期内各处理甜椒叶片叶绿素含量之间各处理甜椒叶片叶绿素含量以 T4 最高为 51.0,以 T2 最低为 48.8,二期,甜椒叶片叶绿素含量以 CK 最高为 57.5,T2 最小为 49.0,CK 处理别显著高于 T2 和 T3 处理。结果期时,以 T3 处理的甜椒叶片叶绿素含量 61.4,6 个处理之间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成熟期时,各处理的茎粗 最低为 66.6,两者之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军强;纪国才;薛万华;韩守萍;;日光温室菜禽高效种养技术[J];山东蔬菜;2000年01期

2 何启伟;潘子龙;刘良淇;焦自高;王克安;;日光温室建造与蔬菜栽培管理技术进步的调查报告[J];山东蔬菜;2009年01期

3 丁艳梅;;洪灾过后日光温室加固技术探讨[J];农业工程技术;2018年28期

4 齐波;仲娃;董庆;;日光温室设计及其传热分析——以淮安地区为例[J];科学技术创新;2019年04期

5 孙法军;谭维娜;王艳;;分析日光温室增光保温综合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年02期

6 王腾;;新型日光温室模式发展现状与展望[J];吉林农业;2017年23期

7 王婷;高俊明;周莹;马金平;王双喜;;全封闭日光温室降温技术的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8年03期

8 崔海成;张国森;柴再生;;酒泉市日光温室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J];农业工程技术;2017年34期

9 乔宏喜;赵莉;白明涛;郭齐荣;高伟;;延安“95式”日光温室设计与建造[J];西北园艺(综合);2018年01期

10 米依尔丽·保丁;;日光温室辣椒主要虫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研究;201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立新;刘力勇;邹春娇;王娟;谭巍;吕桂菊;;适宜黑龙江省冬季蔬菜生产日光温室类型筛选[A];中国园艺学会2017年论文摘要集[C];2017年

2 徐刚毅;刘明池;许超;;提高日光温室性能的几点建议[A];《中国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资料汇编[C];2010年

3 刘玉凤;邹志荣;蒋国振;胡耀华;;不同跨度日光温室性能的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蒋国振;胡耀华;刘玉凤;邹志荣;;下沉式日光温室湿度调控的数值分析[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陈一飞;齐凯;刘柏成;杜尚丰;;日光温室集群大系统的复杂性与系统控制[A];2013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第四分册)[C];2013年

6 穆德山;杨素平;袁丽华;关黎明;;塑料日光温室的增温保温效应与蔬菜种植结构[A];中国园艺学会成立六十周年纪念暨第六届年会论文集(Ⅱ蔬菜)[C];1989年

7 孙智辉;刘安成;;日光温室建造环境参数[A];2004年全省气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8 纪艳青;;日光温室土壤中无机阴离子的运移和分布[A];中国园艺学会第七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9 张兵兵;杨璐;;日光温室温度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A];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2 提升气象科技水平,保障农业减灾增效论文集[C];2017年

10 张继波;李楠;陈辰;薛晓萍;李鸿怡;;山东冬春季双屋面日光温室温湿度变化特征研究[A];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4 提升气象科技创新能力,保障农业丰产增效[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郭军;从“借鸡下蛋”到“借船出海”[N];酒泉日报;2017年

2 记者 郭军 通讯员 魏金龙;咱家的日光温室有了“身份证”[N];酒泉日报;2018年

3 本报记者 张娟;临泽 唤醒“沉睡”资产 激发乡村活力[N];张掖日报;2018年

4 本报记者 伏润之;用工业思维谋划农业[N];甘肃日报;2018年

5 凌源新农业技术服务部 李惊宇 沈阳农业大学 余朝阁;日光温室辣椒细菌性髓腐病防治[N];河北农民报;2018年

6 本报记者 李明娟;坎上、炕上和凳子上[N];甘肃经济日报;2018年

7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琛奇 陈发明;带领“后进村”踏上致富路[N];经济日报;2018年

8 记者 李震宇 姚井东 通讯员 孙宏波;日光温室里的春天[N];赤峰日报;2018年

9 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设施农业研究所 农业农村部农业设施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 周长吉;倒塌日光温室的修复[N];中国花卉报;2018年

10 徐鑫;天寒日照短 越冬蔬菜还需勤管理[N];新疆科技报(汉);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莹;日光温室复合相变保温材料的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7年

2 史宇亮;日光温室不同厚度土墙蓄放热特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7年

3 胡婧娟;越冬期日光温室灌溉水升温灌溉集成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8年

4 唐希望;关中地区日光温室土壤镉污染及阻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5 李小芳;日光温室的热环境数学模拟及其结构优化[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6 杨振超;日光温室内最佳风速指标与CFD模拟[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7 白义奎;日光温室燃池—地中热交换系统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7年

8 黄雪;下挖式日光温室土墙温度和热流变化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3年

9 王晓巍;太阳能温室新型蓄放热系统的性能研究与应用[D];甘肃农业大学;2013年

10 张志录;下沉式日光温室土质墙体传热特性的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宗耕;日光温室甜椒起垄内嵌式基质栽培优化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2 高旭廷;主被动相变蓄热墙体对改善日光温室热环境的实验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8年

3 蒋孝笑;哈密市观光型日光温室冬季温光测定及性能分析[D];石河子大学;2018年

4 毛磊;哈密市日光温室果蔬生产效益调查与分析[D];石河子大学;2018年

5 杨万基;不同栽培措施对冬季日光温室辣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8年

6 白亚丽;日光温室果菜有机肥替代及化肥减施对其生长和土壤环境的影响[D];河南农业大学;2018年

7 阮锦梅;武威市农户三种农业种植模式效益评价[D];兰州大学;2018年

8 温永菁;基于温室环境模拟和作物模型的番茄最佳播期技术研究与应用[D];沈阳农业大学;2018年

9 于明月;基于ZigBee的日光温室监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沈阳农业大学;2018年

10 王俊杰;日光温室空气源热泵供能系统与热负荷预测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687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27687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b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