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园艺论文 >

两种多溴联苯醚对大白菜的毒性效应与毒性机制

发布时间:2020-09-14 17:04
   多溴联苯醚(PBDEs)作为性能优良的阻燃剂,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产品和消费品中,已成为多种环境介质中普遍存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安全。目前,PBDEs对动物毒性的相关研究较多,对植物的毒理学研究仅限于少数植物材料,PBDEs对蔬菜的毒性还未见报道。大白菜(Brassica rapa L.ssp.Pekinensis)是我国产量最高,栽培面积最广的蔬菜品种之一,本研究以大白菜(青麻叶)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水培和土培暴露实验,系统地分析了两种不同溴代的PBDEs(BDE-47和BDE-209)对大白菜生长、生理代谢、光合功能和抗氧化能力的毒性作用,并初步探究了其致毒机制。本项研究可为PBDEs的植物毒性和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等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BDE-47和BDE-209对大白菜生长的影响BDE-47胁迫能显着抑制大白菜幼苗的生长。大白菜幼苗经25、50、75和100μg·L~(-1)BDE-47水培处理30 d后,株高及总鲜重显著降低,而根冠比则显著升高,表明BDE-47对大白菜幼苗地上部分的生长抑制作用显著大于根部,同时BDE-47胁迫亦能显著降低大白菜的根系活力。BDE-209胁迫也会导致大白菜幼苗的生长抑制。经5、10、15、20 mg·kg~(-1)BDE-209土培处理60 d后,大白菜幼苗的株高及地上部鲜重随BDE-209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但BDE-209对大白菜幼苗的毒性显著小于BDE-47。2.BDE-47和BDE-209对大白菜生理代谢的影响BDE-47和BDE-209胁迫都会影响大白菜的细胞结构和生理代谢活动。大白菜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对PBDEs毒性胁迫较为敏感,低浓度BDE-47(10μg·L~(-1))和BDE-209(5mg·kg~(-1))处理下即显著降低。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大白菜幼苗的叶片含水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对照相比也显著下降,脯氨酸(Pro)含量显著增加。3.BDE-47和BDE-209对大白菜光合活性的影响BDE-47和BDE-209胁迫都显著抑制大白菜叶片的光反应过程,影响大白菜叶片的碳同化能力,BDE-47对大白菜叶片光系统的损伤更为严重。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随着BDE-47和BDE-209处理浓度的增加,大白菜叶片的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综合性能指数(PI_(abs))和光能驱动力(DF)逐渐降低,F_o和DT_o/CS持续增加,表明PBDEs导致大白菜叶片的PSII严重受损。净光合速率(P_n)结果表明,PBDEs胁迫不仅抑制了大白菜叶片的CO_2同化能力,还降低了叶片的气孔导度(G_s),显著抑制大白菜叶片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4.BDE-47和BDE-209对大白菜抗氧化酶防御系统的影响大白菜叶片的抗氧化酶防御系统对BDE-47和BDE-209胁迫响应具有差异。随着BDE-47浓度的增加,大白菜叶片的SOD活性显著升高。POD活性在10-75μg·L~(-1) BDE-47处理下显著升高,但在100μg·L~(-1)时迅速下降。BDE-47处理叶片的CAT活性均微高于对照组,也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BDE-209胁迫下,大白菜叶片的SOD和POD活性均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持续升高,但CAT活性在10 mg·kg~(-1)处理下开始降低,10、15和20mg·kg~(-1)处理组并无显著差异。与SOD和POD活性相比,CAT活性对PBDEs毒性的敏感性明显较低,三者都参与了PBDEs胁迫下大白菜体内活性氧(ROS)的清除。5.BDE-47和BDE-209对大白菜致毒机制的初步探究慢性毒性和急性毒性实验都表明,大白菜幼苗叶片的质膜透性经BDE-47和BDE-209处理后显著增大,表明PBDEs胁迫可以直接损伤大白菜叶片的细胞质膜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此外,BDE-47和BDE-209处理显著升高了大白菜叶片中超氧阴离子(O_2~(·-))和过氧化氢(H_2O_2)的含量,并增加了丙二醛(MDA)和蛋白质羰基的含量,说明PBDEs胁迫诱导产生的ROS会导致大白菜叶片细胞发生膜脂过氧化和蛋白质羰基化,从而对其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造成明显的氧化损伤。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大白菜(青麻叶)是一种对BDE-47和BDE-209的毒性都非常敏感的农作物。10 100μg·L~(-1) BDE-47和5 20 mg·kg~(-1) BDE-209处理即对大白菜幼苗产生明显的伤害,诱导产生过量的ROS(O_2~(·-)和H_2O_2),导致膜脂过氧化和蛋白质羰基化,进而影响大白菜幼苗的生长和代谢活性,尤其对大白菜叶片的光合系统损伤最为严重。因此,PBDEs对植物产生毒性的主要原因是过量ROS导致的氧化损伤。虽然大白菜幼苗可通过激活其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来抵御过量ROS造成的损伤,但随着BDE处理浓度的增加,其氧化损伤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仍然表现出明显的毒性效应。上述研究阐明了BDE-47和BDE-209污染对大白菜的植物毒性。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PBDEs对蔬菜的毒性研究提供参考。
【学位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S634.1;X17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习雄;胡冠英;张三印;;槟榔毒性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年19期

2 唐任寰;宿明明;刘元方;;化学元素对生物体作用规律性的探讨[J];化学通报;1988年06期

3 张凡;姜琳;李芳芳;孙华;;伏马菌素毒性及其毒性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警戒;2018年10期

4 毛胜艳;廖晓岗;;p38MAPK通路在镉毒性机制中的作用[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10年03期

5 张燕;王克跃;;镉对学习记忆的影响研究进展[J];北方药学;2013年06期

6 陈蝶;高明;吴南翔;;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毒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8年06期

7 周璐;金若敏;姚广涛;;吴茱萸的小鼠肝毒性机制[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3年03期

8 毕勇毅,赵职卫;基因芯片——苯毒性机制研究的新起点[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5年04期

9 钱智勇;周殿明;;伏马菌素B1的毒性研究进展[J];职业与健康;2018年15期

10 何湘伟;隋阳;张雪莹;李漫;何土保;;纳米材料毒性机制及其影响因素[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进;涂巍巍;;细胞骨架相关的微囊藻毒素毒性机制[A];中国毒理学会第六届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摘要[C];2013年

2 张岭;丁泽沅;王强;;双酚A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及其毒性机制的研究进展[A];中国毒理学会第六届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摘要[C];2013年

3 刘倩;殷诺雅;孙成;刘爱风;周群芳;江桂斌;;四溴双酚-A衍生物神经毒性效应筛选与毒性机制研究[A];第十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4 孙湖泊;王萌萌;王晖;田蜜;赵淑锐;孙志伟;黄沛力;;碲化镉量子点致小鼠肝、肾损伤的毒性机制[A];中国毒理学会第六届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摘要[C];2013年

5 吴添舒;唐萌;;荧光探针量子点的免疫毒性研究进展[A];中国毒理学会免疫毒理专业委员会2014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4年

6 王衍廷;袁绍纪;冯华;;脑铁代谢及铁超载毒性机制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7 周璐;金若敏;姚广涛;;吴茱萸的小鼠肝毒性机制[A];2013年(第三届)中国药物毒理学年会暨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论坛论文摘要[C];2013年

8 徐明;曲广波;马娟;朱建强;刘思金;;氧化石墨烯的生物毒性机制研究[A];全国环境纳米技术及生物效应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6年

9 王婧;郝明路;吴倩倩;刘汝涛;;分子和细胞水平上探究碲化镉量子点和重金属镉诱发的氧化应激效应与机理[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六分会:环境化学[C];2016年

10 尹纪业;王全军;;从毒性病理角度看中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中问题及建议[A];中国毒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二次(2017年)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周鸿媛;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多代毒性及其联合毒性研究[D];江南大学;2018年

2 张中晓;柴胡毒素毒性代谢组学及毒性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4年

3 张岚;PM_(10)气动雾化法暴露后小鼠多组织毒性效应分子标记物筛选及毒性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4 陶周腾;ALS/FTD突变基因C9orf72毒性机制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5 顾莹;镰孢红素酮对肾脏细胞的毒性机制及辅酶Q_(10)对其保护效应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6 穆云松;典型污染物与靶蛋白作用分子机制的理论模拟与实验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潘耀宗;天南星科有毒中药毒性作用机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8 杨柏林;溢油分散剂处理燃料油对海胆的毒性效应影响与机理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9 张丽锋;抗肿瘤活性化合物呋喃二烯的骨毮抑制毒性及其初步机制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雨婷;两种多溴联苯醚对大白菜的毒性效应与毒性机制[D];曲阜师范大学;2019年

2 黄光耀;基于PXR-CYP3A通路对附子不同提取方式下毒性及机制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9年

3 白芳;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小分子毒性预测研究[D];兰州大学;2019年

4 暏静;甲醛和PM_(2.5)联合暴露致小鼠造血毒性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5 郄玉;重金属水生生物毒性和基准预测模型研究[D];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17年

6 张瑜;低水平汞暴露大鼠体内汞赋存状态及毒性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杨亚琴;铜、镉及其复合污染对蝌蚪分子毒性机制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漾;氧化损伤在芥子气致人皮肤细胞毒性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7年

9 王乐乐;硒对镉致大鼠肾病理损伤的影响及毒性机制的初步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7年

10 邹赢锌;抗肿瘤新药DATR的毒理学特征及其毒性机制[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184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28184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6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