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模式对芸豆植株生长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学位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S643.9
【部分图文】:
图 2-1 2016、2017 年芸豆生育期降雨量、蒸发量及日平均气温图.2-1 Rainfall, evaporation and daily Average Temperature of Common Bean Growing Period in 2016 and2017试验地前茬作物为玉米,土壤为草甸土,0-20 cm 耕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25.96 g·kg-1,7.84,碱解氮 157.38 mg·kg-1、速效磷 19.31 mg·kg-1、速效钾 143.81 mg·kg-1。肥料量为 160 kg·kg-2, N∶P∶K=1∶1.5∶1,测深 10 cm 施基肥。试验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栽培模式,设 3 个处理:平作(60 cm+40 cm 宽窄
图 2-2 芸豆大垄平台栽培技术模式图Fig.2-2 Common bean large ridge platform cultivation technology model2.3 测定项目与方法2.3.1 株高及叶面积指数测定在植株生长期间定期取样,在苗期、分枝期、花荚期、鼓粒期、成熟期进行取样区取 5 棵,测定株高,并测量叶面积指数。叶面积指数(LAI)=单株叶面积×单位土积内的株数/单位土地面积。2.3.2 光合特性测定2.3.2.1 叶绿素含量(SPAD 值)的测定在芸豆的苗期、分枝期、花荚期、鼓粒期,成熟期,用日本生产的手持便携式 SPA型叶绿素仪,于每小区随机取 3 株植株,测定最上部叶片。测量时避开叶脉及损伤记录平均值。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鑫鑫;吕晓丽;谭娟;王舒;张崎峰;刘显元;张习文;;种植密度对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奶花芸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7年11期
2 何冬冬;杨恒山;张玉芹;;扩行距、缩株距对春玉米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8年03期
3 王聪;胡尊艳;陈林祺;任思琪;;种植密度对高粱冠层结构及光辐射特征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7年05期
4 任昊;程乙;刘鹏;董树亭;赵杰;张吉旺;赵斌;;不同栽培模式对夏玉米根系性能及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7年12期
5 晋凡生;韩彦龙;李晓平;李洁;李海金;;氮磷钾配比对红芸豆养分吸收规律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7年13期
6 田艺心;高凤菊;;高蛋白大豆生长发育及干物质积累分配对密度的响应研究[J];作物杂志;2017年02期
7 于崧;张翼飞;金珊珊;郭建华;段君君;梁海芸;薛盈文;郭伟;于立河;;播期和密度对芸豆生长、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7年06期
8 刘金仓;阳会兵;杨俊兴;马海艳;马一学;;密度与种植方式对棉花生育特性及产量品质影响[J];棉花科学;2017年01期
9 李海;杨如达;林凤仙;张翔宇;梁海燕;;不同行距对黍子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7年01期
10 邬小春;苏文楠;韩清芳;王兴义;孟祥萍;丁瑞霞;王子煜;;密度对不同株型夏玉米光合特性与群体冠层结构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6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韩晶;黑龙江芸豆主栽品种蛋白质营养价值分析及抗氧化活性肽的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6年
2 李云;不同产量水平绿豆生理特性及其农田小气候特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205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2820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