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明君迁子是否具备无融合生殖这一特性,了解其无融合生殖类型。本试验以河南科技学院新东区君迁子苗圃的45棵雌株为试材,通过田间调查、石蜡切片和分子标记技术,筛查了具备无融合生殖的单株,调查了不同授粉条件下君迁子结果和结种情况及果实种子特性,并探索了无融合生殖过程中胚珠、胚囊的发育进程,了解了君迁子子房内部的发育进程与雌花外部形态的关系,此外还对无融合生殖后代在基因水平上的整齐度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经过调查发现45株供试君迁子仅有14株具有无融合生殖能力,占群体的31.1%。对于14株具备无融合生殖的单株中,无融合生殖能力高低差异较大,xc-4无融合生殖果实占比和100个套袋果获得种子数分别为50.0%、175粒,其无融合生殖能力高。xc-13、xc-17无融合生殖果实占比分别为13.5%、15.7%,100个套袋果获得种子数分别为69粒、57粒,其无融合生殖能力为中等水平。其余的11个单株的100个套袋果获得种子数均低于50粒,无融合生殖能力均较低。(2)为了了解远缘花粉和失活花粉对君迁子无融合生殖能力的影响,利用不同的花粉刺激柱头。失活君迁子花粉和柿子花粉蒙导的无融合生殖果实占比分别为6.7%、18.9%,100个套袋果获得种子数分别为31粒、70粒,而套袋不授粉的无融合生殖果实占比和100个套袋果获得种子数分别为31.5%、126粒。可见远缘花粉和失活花粉蒙导并不能提高君迁子的无融合生殖能力。(3)无融合生殖的单果重偏低,且与自然授粉差异显著。但无融合生殖的果形指数高于自然授粉。通过统计不同授粉条件的种子特征可知,无融合生殖与自然授粉在单种重指标上差异不显著,但无融合生殖的种形指数偏高。套袋不授粉与自然授粉在果实色泽的三个指标方面差异均不显著。(4)花期套袋不授粉、授柿子花粉、授失活君迁子花粉、授xx-24君迁子花粉、授xx-21君迁子花粉、自然授粉处理后代种子发芽率分别为93.8%、72.4%、100%、84.6%、80.0%、96.0%。虽然种子发芽率均较高,但发芽整齐度相差较大。套袋不授粉处理、授柿子花粉和授xx-21君迁子花粉后代发芽相对较早且整齐,发芽势分别为95.3%、61.3%、75.6%;授xx-24君迁子花粉和自然授粉种子发芽势分别为17.9%、32%。由此可知,无融合生殖种子发芽较早且发芽相对集中,而自然授粉和杂交后代发芽整齐度差。(5)6种处理方式后代群体一年生长量分别为株高17.90-20.69 cm、地径3.03-3.73mm、1/2处茎粗2.35-2.80 mm、冠幅20.00-22.65 cm、叶片数16-19片。套袋处理和失活君迁子花粉处理在株高、冠幅、叶片数三个数量性状中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均较低,表明后代群体各个单株间的外观形态较其他处理相似度高,生长一致性高。各处理单株的在地径和1/2处茎粗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则没有明显的差别。(6)利用筛选出的7对引物扩增32个群体,其中1个为母本,其余31个样本均来自于该母本通过套袋不授粉处理得到的幼苗。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共获得78个等位基因位点。并通过扩增谱带发现,扩增片段多分布在100-700 bp。各样本间谱带整齐度都比较高,据统计在DS1、DS3、DS22、DS23、DS31、DS32、DS49引物下各样本间的谱带整齐度分别为94.2%、92.3%、81.6%、82.7%、90.6%、91.3%、91.4%。被测单株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7215-0.9695之间,而遗传距离在0.0310-0.3264。可见在DNA水平上,君迁子的无融合生殖具有较高的遗传一致性。(7)君迁子无融合生殖胚囊发育类型为蓼形胚囊。其发育时期分为:孢原细胞、大孢子母细胞、二分体、四分体、单核期、四核期、成熟胚囊。推测君迁子无融合生殖类型可能是孤雌生殖或无配子生殖。
【学位单位】:河南科技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S665.3
【部分图文】:
图 2-5 不同处理方式下君迁子果皮颜色的比较Fig. 2-5 Comparison of date plum peel color in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

图 3-1 部分基因组 DNA 琼脂糖凝胶检测结果Fig. 3-1 Electrophoresis analyses of genomic DNAin agarose ge无融合生殖的引物筛选丽[19]发表的特异引物及其 PCR 扩增体系扩增所有的 DNA

图 3-2 DS3 引物对 PCR 产物的扩增图谱Fig. 3-2 Figerprints of SSR products from primer DS3M:marker DL1000,♀ 母本,1-31 分别为株号 4-1 到 4-31♀ mathernal plant, 1-31 are plant number 4-1 to 4-31 respctively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邢少辰,蔡玉红,周开达;水稻中的无融合生殖研究及问题[J];生物学杂志;2000年03期
2 邢少辰,蔡玉红,周开达;水稻无融合生殖研究现状与问题[J];河北农业科学;2000年01期
3 赵炳然;第2届国际无融合生殖会议在意大利召开[J];杂交水稻;2001年04期
4 赵远昌;新型大穗无融合生殖——杂交稻“286”[J];农技服务;2001年01期
5 马三梅,王永飞,叶秀粦,赵南先,梁承邺;人工创造植物无融合生殖的研究进展[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6 郝建华;强胜;;无融合生殖——无性种子的形成过程[J];中国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7 应建平;;作物无融合生殖机理及研究进展[J];上海农业科技;2009年06期
8 U. R. Murty;N. G. P. Rao;费雪南;;高粱无融合生殖及其八十年代展望[J];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84年04期
9 ;袁隆平同志应邀参加“无融合生殖”国际学术讨论会[J];杂交水稻;1986年03期
10 袁隆平;利用无融合生殖改良作物的潜力[J];作物杂志;198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沙广利;苹果无融合生殖矮化种质创新[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2 莫饶;咖啡多胚现象与无融合生殖特性的分析鉴定及其育种利用的初步研究[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5年
3 吴志刚;蒲公英遗传多样性与无融合生殖机理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3年
4 刘丹丹;平邑甜茶无融合生殖发育与遗传特性分析及相关基因的功能鉴定[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5 姚家玲;龙须草无融合生殖机理研究及资源评价[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6 张丽杰;苹果属无融合生殖相关SERK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及遗传转化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
28356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2835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