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全基因组TCP转录因子家族的鉴定及相关分析
【学位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S641.3;Q943.2
【部分图文】:
CaTCP30 CA08g04040 Unknow(不详) 1287 429 47614.1 6.963.2 辣椒与拟南芥 TCP 家族系统进化及保守结构域分析图3-1为辣椒上的30个CaTCP蛋白序列与24个拟南芥AtTCP蛋白序列进行比对,利用 ClustalW 程序对拟南芥和辣椒 TCP 蛋白序列进行多序列比对,将多序列比对结果利用 MEGA6.0 软件进行构建,采用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重复 1000 次,构建的进化树。有的进化枝上的数值相较其他大部分数值比较低,但这在前人的研究中也出现过。由图 3-1 可以看出
图3-2 辣椒TCP转录因子家族多重序列比对Fig. 3-2 Multialignment of pepper TCP sequences3.3 辣椒 CaTCP 家族系统进化及基因结构分析为了进一步了解辣椒 CaTCP 基因的进化关系,通过对其 cDNA 序列以及对应的DNA 序列进行比对,利用 GSDS 程序(GuoAY et al. 2007; Gene Structure Display Server:http://gsds.cbi.pku.edu.cn/)对每个辣椒 CaTCP 基因的外显子/内含子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图 3-3)。图 3-3a 即辣椒 TCP 基因家族进化树,如图我们可以看到,30 个辣椒 CaTCP 基因可分为 11 个亚族(GroupA,GroupB, GroupC, GroupD, GroupE, GroupF, GroupG, GroupH,GroupI, GroupJ 和 Group K),这 11 个亚族又可分为 class I 和 class II 两个亚家族,其中位于 class II 类亚家族中的 Group A,GroupB 和 GroupC 属于 CIN 进化枝
对辣椒 30 个 CaTCP 的蛋白序列进行了进化树分析(图 3-3a)。如图3-3 可以看出,大部分位于同一亚家族的辣椒 CaTCP 基因拥有相似的外显子/内含子分布结构(外显子长度和内含子数量)。例如,在 GroupA(CaTCP11,CaTCP27,CaTCP2和 CaTCP5)、Group B(CaTCP29 和 CaTCP30)、Group C(CaTCP4,CaTCP23,CaTCP17,CaTCP18 和 CaTCP21)、Group D(CaTCP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单佑安,刘小华,罗向东,杨宗城;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在转录因子激活研究中的应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2 李洁;植物转录因子与基因调控[J];生物学通报;2004年03期
3 赵耀,吴珍龄,杨盛山;硒对转录因子的调控[J];生命的化学;2004年03期
4 王传琦;孔稳稳;李晶;;植物转录因子最新研究方法[J];生物技术通讯;2013年01期
5 温进坤;;磷酸化作用对转录因子活性的调节[J];生命的化学(中国生物化学会通讯);1993年05期
6 苏中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新焦点:转录因子[J];世界科学;1995年08期
7 吴乃虎,刁丰秋;植物转录因子与发育调控[J];科学通报;1998年20期
8 钟小林,周建新,杨卫华,廖荣霞;转录因子与疾病[J];生命的化学;2003年01期
9 王建国;宋喜娥;李润植;;植物转录因子的胞间运动[J];细胞生物学杂志;2007年01期
10 黄吉祥;任丽平;曹明富;;植物抗胁迫类转录因子研究进展[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赖秘;多重组学手段研究蛋白UHRF2的生物学功能及其机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
2 徐冬玲;转录因子MEF2A、KLF2在血管性疾病中的临床和基础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3 韩晓敏;中间锦鸡儿3个非生物胁迫相关转录因子的克隆与功能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4 武正华;转录因子Sal-like protein 2调控p16~(INK4A)表达机制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5 黄成成;转录因子Tlx3在瘙痒和疼痛感受神经元发育中的功能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7年
6 郑广勇;哺乳动物转录因子及其靶基因的挖掘分析[D];复旦大学;2009年
7 李昊;谱系形成过程中转录因子调控和表观遗传修饰的多组学整合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7年
8 刚毅;功能封闭性双链RNA在胃癌耐药相关转录因子验证中的应用[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9 李婧;小鼠bHLH转录因子家族预测及其大脑调控网络的构建[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张红梅;动物转录因子数据库构建及K562微泡致癌机理的调控网络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文婕;鸡转录因子GATA2影响单糖转运蛋白基因GLUT2、GLUT5和SGLT1表达的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2 王昕嘉;转录因子GmbHLH30在丹波黑大豆响应铝胁迫过程中调控靶基因的作用机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张永兴;水稻MYB转录因子TF865调控株高的功能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4 牛芳芳;油菜NAC103与拟南芥WSK1转录因子分别调控ROS依赖的细胞死亡与低钾应答的分子机制解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5 陈为峰;黄瓜转录因子CsbZIP家族基因部分成员的克隆及表达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6 周阳云;茉莉酸信号途径关键转录因子SmMYC2调控丹参有效成分生物合成的功能解析[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高秀梅;豆科植物中转录因子NSP1、NSP2和IPN2对结瘤起始基因调控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8 陈泓宇;桑树MYB转录因子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及黄酮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D];西南大学;2015年
9 高婷;基于限制性内切酶构建的荧光生物传感器用于转录因子检测[D];山东大学;2015年
10 汤旋;玉米纹枯病菌自激活转录因子的系统筛选[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369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2836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