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园艺论文 >

香菇优良菌株的性能测定及杂交选育

发布时间:2020-10-11 22:15
   本研究以27个香菇菌株为研究对象,采用袋料栽培方法,以各菌株的菌种萌动期、菌丝生长速率、菌棒转色期、鲜菇产量及含水率、子实体形态等指标进行综合选择,选出适合当地气候特点的优良菌株,确定了杂交选育的亲本,然后进行了杂交选育。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系统研究了27株香菇的生产性能,基本明晰了27株香菇的农艺性状,为杂交亲本选择奠定了基础。结果表明:庆科212,9608-2,258,9608-1,L-01,L-02,09-1为优良菌株,具有高产优质等特点,适合作为当地春栽品种。2.对11个香菇品种进行了单孢分离,共得到776株单核菌株。经过反复筛选,选出81株不同类型的优良单核菌株为杂交材料。3.设计了9种杂交方案,1532个杂交组合,得到1328株杂交菌株,经过PDA平板、斜面培养基、木屑培养基及袋料栽培初步选出早熟菌株100余株,对其中表现优良的10株杂交菌株进行袋料栽培,选出了优良菌株4株,分别为L14○S B162,Q117○S B62,B79S109,B79S41,经拮抗鉴定及酯酶同工酶谱分析与其亲本有明显差异。4.初步选出的4株杂交菌株中,菌株L14○S B162具有萌发早,菌丝生长快,发菌期短,易转色,子实体较大、菌盖厚、高产等特点;菌株Q117○S B62萌发快,虽菌丝生长速率低于亲本,但其转色期和原基形成期较亲本早、易转色,产量较高;B79S109和B79S41的菌丝生长比其亲本快,易转色,其它性能优于亲本。5.建立了一套香菇杂交菌株筛选的技术体系,可为今后香菇杂交选育提供方法借鉴。
【学位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S646.12
【部分图文】:

生长指数,单核,菌株


生长不正常型 扇变型图 3-1 菌落类型图Figure3-1 Types of colony表 3-3 9601 单核生长指数及菌落类型le3-3 Growth index and colony type of single-nuclear strain数 index菌落类型Colony types菌株编号Codes生长指数Growth index1.35 A I62 10.29±0.50 1.26 B I59 9.59±0.24 0.43 B I3 9.41±0.38 0.46 A I82 9.16±1.60 0.06 B I2 9.03±0.60 0.53 A I81 8.96±0.28 0.06 D I93 8.18±0.04 0.15 A I89 8.17±0.20 0.26 B I69 7.85±0.09 0.38 B I49 6.48±0.17

菌落形态,木屑,菌株


一类 二类 三类图 5-1 木屑平板菌落Figure5-1 Colony cultured in sawdust plate综合以上各表以及图 5-1 我们可以看出,(1)不同杂交株在木屑平板上的生长速率及菌落长势差异很大,这是由于不同菌株间的配合力不同。(2)同一个杂交方案的不同杂交菌株其生长速率及菌落形态差异也很大,这可能是由于同一菌株的不同单核菌株间的差异造成。(3)不同菌株的分类情况,B×P 菌株中,一类菌株占总数的 16.8%,二类占 24%,三类占总数的 34.8%,剩余 23.6%被淘汰;B×K 菌株中一类占 26.8%,二类 24.8%,三类占 21.6%,淘汰的杂交株占 24.8%;B×S 菌株中一类占 29.8%,二类占 27%,三类占 22.3%,被淘汰菌株占 20.9%,B×T 菌株中一类占 46.2%,二类 35.2%,三类菌株占 18.7%,此杂交组合中没有淘汰菌株;○S ×B 菌株中一类占 18.1%,二类占 17.4%,三类占 9.3%,被淘汰菌株占 53.7%;808 与武香及韩香的杂交株基本都属于一二类,由此可初步判定,B×T 杂交方案中所获得的优良杂交株明显多于其他组合。由图 5-1 可以看出一类杂交株的生长速率以及菌落长势都优于二类。5.2.2 出菇性能测定

拮抗,杂交菌株,鉴定图,酯酶同工酶


图 5-2 拮抗鉴定Figure5-2 Antagonistic phenomena of hybrid strains5.2.3.3 酯酶同工酶鉴定图 5-3 杂交菌株同工酶电泳结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文;陈万超;杨焱;张劲松;冯杰;于海龙;;香菇生长过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组成及其风味评价[J];核农学报;2018年02期

2 孔维丽;袁瑞奇;孔维威;张玉亭;康源春;韩玉娥;;食用菌菌种保藏历史、现状及研究进展概述[J];中国食用菌;2015年05期

3 赵妍;林锋;宋春艳;谭琦;尚晓冬;陈明杰;;香菇主要育种技术研究进展[J];生物学杂志;2015年02期

4 林范学;李宏盛;冯磊;梁保东;鲍大鹏;;交配型对香菇单、双核菌丝体菌丝生长速度的影响[J];上海农业学报;2013年05期

5 张永民;刘文晖;郭来民;;香菇生产中应重视的几个技术环节[J];食用菌;2013年05期

6 姚庭永;吴应淼;吴银华;毛可荣;姚松涛;周顺妫;;香菇庆科212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J];食用菌;2013年04期

7 张忠伟;姜涛;魏立敏;薛建臣;赵桂敏;;香菇杂交新品种抚香2号选育报告[J];食用菌;2013年01期

8 王锋尖;周向宇;柯尊伟;江爱明;;香菇转色影响因素及管理技术[J];食用菌;2013年01期

9 陈世通;李梦杰;蒲敏;张玉金;白建波;李荣春;;ISSR分子标记鉴定香菇单孢杂交后代的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2年11期

10 朱丹实;刘贺;张慜;;几种膜包装对不同含水率香菇贮藏的影响[J];食品与发酵科技;201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夙侠;采用AFLP分子标记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资源植物的评价[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夏晓静;香菇单核菌丝诱变杂交及多糖高产菌株的筛选[D];河北农业大学;2009年

2 冯改静;白灵菇孢子紫外线诱变杂交及F1代杂种优势的预测[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3 刘玉霞;侧耳属真菌原生质体技术选育高产菌株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371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28371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e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