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梨黑斑病病原菌种类及一种dsRNA病毒的鉴定
发布时间:2020-10-12 01:46
梨黑斑病是由链格孢属(Alternaria)真菌所致,在我国梨主产区发生和危害十分严重。但目前我国尚缺乏对该病病原菌种类的系统鉴定,也未见从梨黑斑病病原菌分离出真菌病毒的报道。本研究从我国梨主产区大量采集黑斑病病样,进行病原真菌分离和形态与分子鉴定及致病性测定,并从SCFS-3菌株中分离到一种新的真菌病毒,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从我国重庆、江西、安徽、湖北、四川、甘肃、浙江、吉林和山东共9省市采集梨黑斑病病样,分离得到300个链格孢菌株。形态观察结果显示,这些菌株的分生孢子链长度及分支数有异,可分为四种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类型Ⅰ72.6%、类型Ⅱ16.7%、类型Ⅲ6%,类型Ⅳ4.7%。分子鉴定结果显示,rDNA-ITS与GAPDH基因很难鉴定到种,CAD和Alta基因可鉴定出A.gaisen与A.longpies,对128个菌株的ATPase基因鉴定,其中56个菌株鉴定出6个种,分别为A.malvae(2个菌株)、A.longpies(3个菌株)、A.citrimacularis(18个菌株)、A.tenuissima(8个菌株)、A.herbiphorbicola(4个菌株)、A.dumosa个(18个菌株),其余72个菌株很难鉴定到种,其中,A.malvae、A.longpies、A.citrimacularis、A.herbiphorbicola和A.dumosa首次在梨树黑斑病样品上分离得到。215个菌株接种于丰水梨离体叶片,结果显示菌株间存在明显差异,强致病菌株占48%、中等致病菌株22%、弱致病菌株30%。从来源于四川成都的SCFS-3菌株中分离到一种新的dsRNA病毒,可能为Botybirnaviridae的一个新成员,暂命名为Alternaria botybirnavirus 1(ABRV1)。进化分析结果表明,ABRV1与已报道的SsBRV1和BpRV1亲缘关系最近。ABRV1可通过分生孢子垂直传播,后代菌株带毒率达94%。ABRV1可经水平传播到SCFS-50菌株中,使其致病力显著下降。经电镜观察,ABRV1的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为40 nm。病毒粒子裂解出的和从菌丝中提取到的dsRNA1、dsRNA2的大小一致。SDS-PAGE电泳表明,从病毒粒子可检测到三条结构蛋白条带,其大小分别为,80KDa(P80)、70KDa(P70)和60KDa(P60),P80与P70均由ORF2编码,P60由ORF1编码。
【学位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S436.612.14
【部分图文】:
图 2.1 梨黑斑病在果园中原始症状图Fig. 2.1 The original symptoms of the pear black spot in the fildA,梨黑斑病侵染幼嫩叶片症状;B-C,病斑逐渐扩大呈圆形或者不规则病斑;D,梨黑斑病侵染果.2 病原菌分离纯化及其形态学观察结果从我国重庆、江西、安徽、湖北、四川、甘肃、浙江、吉林、山东地区分离得到链格孢菌株共计 300 个,在所分离得到的分离物中 42 个青霉,23 个灰葡萄孢,42 个炭疽以及 42 个镰刀菌不在本研究范围内。从各得到的黑斑病菌株在 PDA 培养基上,均可以产生气生菌丝。且在培养后生黑色素(图 2.2)。
图 2.1 梨黑斑病在果园中原始症状图1 The original symptoms of the pear black spot in th嫩叶片症状;B-C,病斑逐渐扩大呈圆形或者不规则病斑;D,梨黑离纯化及其形态学观察结果江西、安徽、湖北、四川、甘肃、浙江、吉林、山孢菌株共计 300 个,在所分离得到的分离物中 42萄孢,42 个炭疽以及 42 个镰刀菌不在本研究范围内菌株在 PDA 培养基上,均可以产生气生菌丝。且在 2.2)。B C D
第二类在 WA 上培养极易产孢,形成 3-20 个孢子左右的主链(图 2.3- II),分枝或主链上形成 1-2 个侧链,侧链一般较短(1-5 个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者弯曲,多数不分枝(表 2.2)。分生孢子倒棒状或者长椭圆形,成熟分生孢子 3-7 个横隔膜,1-4 个纵隔膜,分生孢子长度范围为 16.67-27.28 μm,宽度范围.24-11.25 μm,平均长宽比为 2.52(表 2.3)。234 个菌株中共 39 个菌株产孢表Ⅱ型。第三类在 WA 上培养易产孢,形成短分支的孢子链,因假喙可多次产孢,呈轴式延伸(图 2.3- III)。分生孢子长度范围为 19.92-25.86 μm,宽度范围为 9.17-12.m,平均长宽比为 2.07(表 2.3)。234 个菌株中共 14 个菌株产孢表型为Ⅲ型。四类在 WA 上培养不易产孢,培养 20 d 之后,也很难产生分生孢子,故未统计生孢子大小。其中第一类产孢表型所占比例为 72.6%,第二种产孢表型所占比 16.7%,第三种产孢表型所占比例为 6%,第四种产孢表型所占比例为 4.7%(.2)。234 个菌株中共 14 个菌株产孢表型为Ⅳ型ⅠⅡ Ⅲ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37449
【学位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S436.612.14
【部分图文】:
图 2.1 梨黑斑病在果园中原始症状图Fig. 2.1 The original symptoms of the pear black spot in the fildA,梨黑斑病侵染幼嫩叶片症状;B-C,病斑逐渐扩大呈圆形或者不规则病斑;D,梨黑斑病侵染果.2 病原菌分离纯化及其形态学观察结果从我国重庆、江西、安徽、湖北、四川、甘肃、浙江、吉林、山东地区分离得到链格孢菌株共计 300 个,在所分离得到的分离物中 42 个青霉,23 个灰葡萄孢,42 个炭疽以及 42 个镰刀菌不在本研究范围内。从各得到的黑斑病菌株在 PDA 培养基上,均可以产生气生菌丝。且在培养后生黑色素(图 2.2)。
图 2.1 梨黑斑病在果园中原始症状图1 The original symptoms of the pear black spot in th嫩叶片症状;B-C,病斑逐渐扩大呈圆形或者不规则病斑;D,梨黑离纯化及其形态学观察结果江西、安徽、湖北、四川、甘肃、浙江、吉林、山孢菌株共计 300 个,在所分离得到的分离物中 42萄孢,42 个炭疽以及 42 个镰刀菌不在本研究范围内菌株在 PDA 培养基上,均可以产生气生菌丝。且在 2.2)。B C D
第二类在 WA 上培养极易产孢,形成 3-20 个孢子左右的主链(图 2.3- II),分枝或主链上形成 1-2 个侧链,侧链一般较短(1-5 个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者弯曲,多数不分枝(表 2.2)。分生孢子倒棒状或者长椭圆形,成熟分生孢子 3-7 个横隔膜,1-4 个纵隔膜,分生孢子长度范围为 16.67-27.28 μm,宽度范围.24-11.25 μm,平均长宽比为 2.52(表 2.3)。234 个菌株中共 39 个菌株产孢表Ⅱ型。第三类在 WA 上培养易产孢,形成短分支的孢子链,因假喙可多次产孢,呈轴式延伸(图 2.3- III)。分生孢子长度范围为 19.92-25.86 μm,宽度范围为 9.17-12.m,平均长宽比为 2.07(表 2.3)。234 个菌株中共 14 个菌株产孢表型为Ⅲ型。四类在 WA 上培养不易产孢,培养 20 d 之后,也很难产生分生孢子,故未统计生孢子大小。其中第一类产孢表型所占比例为 72.6%,第二种产孢表型所占比 16.7%,第三种产孢表型所占比例为 6%,第四种产孢表型所占比例为 4.7%(.2)。234 个菌株中共 14 个菌株产孢表型为Ⅳ型ⅠⅡ Ⅲ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郭杰;吴小平;;香菇真菌病毒LeV的传播途径[J];食用菌学报;2013年03期
2 杨晓平;胡红菊;王友平;田瑞;陈启亮;张靖国;;梨黑斑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致病性观察[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3 何劲;康冀川;谢红艳;雷帮星;文庭池;;我国部分区域链格孢属rDNAITS区序列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4 王宏;常有宏;陈志谊;;梨黑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J];果树学报;2006年02期
5 张志铭,宋福,孙淑贞,赵文胜;河北鸭梨黑斑病病原菌的鉴定[J];植物检疫;2003年04期
本文编号:28374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2837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