芸薹根肿菌近红外光谱检测体系及喜树碱抑菌机理的研究
【学位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S436.341;S435.654;S435.11
【部分图文】:
末期,植株会严重的脱水、萎蔫,甚至凋亡。这个阶段植株间和阴雨恢复正常(司军 2001)。物的地上症状,是随着作物品种不同而有所区别的。感病大白少,不易成球。菜苔等作物感病后,植株随着病情发展,叶片坏死甚至最终脱落。花椰菜等,感病植株的花球重量减轻且品 al 2004)。而株型较大的十字花科作物,如油菜、抱子甘蓝等,伏,且感病油菜的种子数量和含油量明显下降(Tewari et t al 2006, 2007; Cao et al 2009; Peng et al 2011; Hwang et d Hwang 2013)。根组织作为植株的代谢库在被根肿菌感染后会芽中掠取大量的营养物质导致植株不能维持其正常生长发育根部出现不同的病害症状(Ludwig-Müller et al 2009a)。
根肿病最显著的症状主要是在根部。根肿菌侵染寄主后,其根部激素分泌会一系列的变化,这导致了根系部分薄壁细胞的大量增大和增生,进而形成肿肿瘤的大小、形状、数量,以及所发生的部位因寄主不同而有所不同(赖传2008),总体来说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1)根系比较发达的十字花科作物,菜、甘蓝、油菜和芥菜等,其主根和侧根上均会有肿瘤发生,但大小不一也不同。主根上的肿瘤表现为体积大却数量少,而侧根则是体积小但数量多根类蔬菜如萝卜、芜菁等,肿瘤则大多发生在侧根上,偶尔也在根端发生,根一般无明显变化。肿瘤的形状也是多种多样,从纺锤形、手指形到不规则,且大小各异,小的如绿豆,大的如鸡蛋甚至更大。十字花科作物的根部肿早期表现为表面光滑,末期球形肿瘤的表面裂开,时常由于其他细菌的侵入现腐烂(许志刚 2000;宋元林等 1995)。
图 1-3 感病萝卜地下症状(湖北省长阳植保站提供,2012)a. 鼠尾状的感病萝卜;b. 缢缩变黑的感病萝卜。Fig.1-3 Different clubroot symptoms of turnip with P. brassicae infected.a. Rat-tailed turnip; b. Constricted and blacken turnip.2 根肿病病原学研究2.1 寄主范围在 378 个属,多达 3710 个种的十字花科作物中几乎均是根肿菌的潜在寄主,在这些寄主中可以完成病原菌生活史中的根毛侵染和皮层侵染 2 个阶段(Kageyama andAsano 2009)。目前根肿菌研究主要集中在芸薹属、萝卜属和拟南芥属等寄主,而其他属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勇;罗一帆;黄小琴;张蕾;刘红雨;;芸薹根肿菌生理小种鉴别方法研究进展(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2年10期
2 邓仕明;王发松;周大寨;郑涓;;喜树不同部位喜树碱的质量分数比较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3 陈浩梁;李金甫;邱国强;汪细桥;张宏宇;;植物害虫检疫中的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J];植物检疫;2008年04期
4 章海亮;孙旭东;刘燕德;刘涛;欧阳爱国;潘圆媛;高荣杰;;近红外光谱检测苹果可溶性固形物[J];农业工程学报;2009年S2期
5 冯建灿,张玉洁,谭运德,张文杰;喜树与喜树碱开发利用进展[J];林业科学;2000年05期
6 王自芬,刘文哲;不同产地喜树果实中喜树碱及10-羟基喜树碱的差异[J];中草药;2005年05期
7 郭勇;林桂芸;孙雁霞;邬晓勇;石大兴;;喜树叶片中喜树碱含量的季节变化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6年01期
8 王博文;王洋;阎秀峰;;光强对喜树幼苗喜树碱含量及分配的影响[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6年02期
9 谢国恩;赵伟;赵昕;阎秀峰;;喜树幼苗根生长过程中喜树碱的含量变化[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10 曾明;宇发;王露雨;许开义;;喜树栽培技术与喜树碱积累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乔琳;芸薹根肿菌近红外光谱检测体系及喜树碱抑菌机理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
2 徐鹏;(1)喜树碱及其新衍生物的汇聚式合成 (2)分子内氮杂Diels-Alder反应合成Furoquinolinones骨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3 王磊;基于喜树碱的结构改造[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4 支娟娟;喜树碱相平衡及溶析结晶过程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7年
5 孙世芹;喜树幼苗氮代谢和喜树碱代谢对不同氮素营养的响应[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6 潘学武;喜树胚轴悬浮培养细胞喜树碱生物合成影响因素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7 史权;鲜芽匀浆空化高效提取10-羟基喜树碱和喜树碱创新技术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8 刘燕德;水果糖度和酸度的近红外光谱无损检测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郑健;甲氧基喜树碱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10 余善宝;喜树碱工业化全合成及结构多样性改造[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铭;芸薹根肿菌寄主范围及硫甙葡萄糖苷与其侵染的关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2 李香莉;喜树生长过程中喜树碱及10-羟基喜树碱的代谢规律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梁宇;喜树碱对低氧诱导HaCaT细胞HIF-1α、CCL20表达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4 张庆庆;还原敏感性喜树碱聚合物前药的合成与表征[D];苏州大学;2015年
5 于睿鹏;喜树碱对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影响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
6 郝阳阳;喜树碱对HaCaT细胞、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自噬及凋亡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7年
7 郭启昌;抗肿瘤药物喜树碱的衍生化修饰及表征[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8 魏焕勇;种群密度对喜树幼苗生物量及喜树碱含量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9 马梅芳;喜树种子萌发和幼苗发育过程中喜树碱含量的变化[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10 唐中华;喜树中喜树碱和10—羟基喜树碱的代谢生物学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8508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2850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