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原产野生草莓果实品质评价的种质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6 21:14
野生草莓具有果实营养丰富、香味浓郁和抗逆性强等突出特点。我国野生草莓资源丰富,但开展的研究较少且缺乏有效地利用。果实品质评价研究是开发利用野生草莓的前提。本研究对11个种和2个类型共76份我国原产野生草莓资源的果实性状、品质和香气成分进行评价,并利用6份优异资源与栽培草莓进行种间杂交及种质创新研究,旨在为野生草莓的分类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76份野生草莓的果实性状和品质进行评价,发现五叶草莓(Fragaria pentaphylla Lozinsk.)、西藏草莓(F.nubicola Lindl.)和西南草莓(F.moupinensis Card.)拥有红果和白果两种类型;野生草莓的果实形状包括卵圆形、长卵圆形、椭圆形、球形、圆锥形、长圆锥形、圆柱形和不规则形;森林草莓(F.vesca L.)、东北草莓(F.mandschurica Staudt.)、东方草莓(F.orientalis Lozinsk.)和五倍体野生草莓(Wild pentaploid genetype)的果实具有浓郁的芳香。12个果实性状和品质指标主成分分析显示,前三个主成分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了...
【文章来源】: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12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森林草莓、五叶草莓和西藏草莓的果实a-d:森林草莓SL1,SL2,SL3和SL4;e-l:五叶草莓WY1,WY2,WY3,WY4,WY5,WY6,WY7和WY8;m-t:西藏草莓XZ1,XZ2,XZ3,XZ4,XZ5,XZ6,XZ7和XZ8;比例尺=1cm.Fig.2-1FruitsofF.vesca,F.pentaphyllaandF.nubicolaa-d:F.vescaSL1,SL2,SL3andSL4;e-l:F.pentaphyllaWY1,WY2,WY3,WY4,WY5,WY6,WY7andWY8;m-t:F.nubicolaXZ1,XZ2,XZ3,XZ4,XZ5,XZ6,XZ7andXZ8;Scalebar=1cm.
25图 2-2 绿色草莓、中国草莓和东北草莓的果实a-g: 绿色草莓 LS4, LS5, LS6, LS7, LS8, LS9 和 LS11; h-m: 中国草莓 ZG1, ZG2, ZG3, ZG4, ZG5 和 ZG6; n-p: 东北草莓DB1, DB2 和 DB3; 比例尺=1 cm.Fig. 2-2 Fruits of F. viridis, F. chinensis and F. mandschuricaa-g: F. viridis LS4, LS5, LS6, LS7, LS8, LS9 and LS11; h-m: F. chinensis ZG1, ZG2, ZG3, ZG4, ZG5 and ZG6; n-p: F.mandschurica DB1, DB2 and DB3. Scale bar=1 cm.
28图 2-3 四倍体野生草莓的果实a-f: 东方草莓 DF1, DF2, DF3, DF4, DF5 和 DF6; g 和 h: 高原草莓 GY1 和 GY2; i-k: 伞房草莓 SF1, SF2 和 SF3; l-p: 西南草莓 XN1, XN3, XN4, XN5 和 XN6; q-s: 纤细草莓 XX1, XX2 和 XX3; 比例尺=1 cm.Fig. 2-3 Fruits of tetraploid Fragaria speciesa-f: F. orientalis DF1, DF2, DF3, DF4, DF5 and DF6; g 和 h: F. tibetica GY1 and GY2; i-k: F. corymbosa SF1, SF2 and SF3;l-p: F. moupinensis XN1, XN3, XN4, XN5 and XN6; q-s: F. gracilis XX1, XX2 and XX3; Scale bar=1 cm.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水果挥发性香气成分研究进展[J]. 黄苏婷,杭方学,陆海勤,李凯,谢彩锋. 轻工科技. 2019(02)
[2]40份胡颓子属植物果实样品的营养成分分析及品质评价[J]. 董泽民,雷小林,周仁丹,付宇新,刘易鑫,贺义昌,华小菊,曹冰,王昭滢,李江. 经济林研究. 2019(01)
[3]不同硒浓度处理对草莓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J]. 鞠明岫,李小燕,马强,窦钰博,张欣,刘宏宇,贾建宇.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2)
[4]草莓新品种‘越珠’的选育[J]. 杨肖芳,苗立祥,张豫超,蒋桂华. 果树学报. 2019(01)
[5]3种巨峰系葡萄的香气特征[J]. 张文文,吴玉森,陈毓谨,郑奇志,马超,许文平,张才喜,王世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18(05)
[6]不同氮形态对草莓植株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J]. 郝福玲,王巧巧,袁玲玲,王宋奇,方芳,方从兵.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8(04)
[7]电子鼻技术对普洱熟茶香气判别的研究[J]. 罗美玲,田洪敏,杨雪梅,占琪,刘莹亮,穆丽红,刘福桥,吕才有,李家华.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8)
[8]‘瑞阳’及其亲本‘秦冠’和‘富士’苹果香气物质的比较[J]. 石金瑞,刘潇然,刘翠华,赵正阳,李瑞,王聪,任小林. 西北农业学报. 2018(07)
[9]草莓新品种‘京桃香’[J]. 王桂霞,孙瑞,董静,钟传飞,孙健,张宏力,隗永青,石琨,常琳琳,张运涛. 园艺学报. 2018(06)
[10]优质抗白粉病草莓新品种‘海丽甘’的选育[J]. 高清华,段可,张丽勍,邹小花,杨静,田书华. 果树学报. 2018(08)
博士论文
[1]五叶草莓色素合成的基因调控与香味分析[D]. 段文凯.浙江工业大学 2017
[2]生物多样性评价动态指标体系与替代性评价方法研究[D]. 李昊民.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1
[3]基于45S rDNA-FISH与GISH分析的草莓属(Fragaria)野生种亲缘关系与系统分类研究[D]. 翁天均.西南大学 2011
[4]百合(Lilium)远缘杂交与抗立枯病育种技术研究[D]. 谢松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蚯蚓粪对草莓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及作用机制[D]. 左亚男.沈阳农业大学 2017
[2]四倍体野生草莓的诱导与四倍体黄毛草莓的低温胁迫效应[D]. 刘玲.南京农业大学 2016
[3]草莓五倍体及其染色体加倍后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D]. 宁传丽.南京农业大学 2016
[4]基于气味判别“红颜”草莓采后品质的研究[D]. 赵秀洁.南京农业大学 2015
[5]菊属种间杂交和抗性种质创新研究[D]. 程曦.南京农业大学 2010
[6]不同居群狗牙根形态学、解剖学及抗旱性研究[D]. 李亚男.海南大学 2010
[7]自然五倍体野生草莓的起源及品质性状评价研究[D]. 生静雅.扬州大学 2009
[8]草莓属(Fragaria)植物亲缘关系的RAPD研究[D]. 张颖君.河北农业大学 2003
本文编号:2902039
【文章来源】: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12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森林草莓、五叶草莓和西藏草莓的果实a-d:森林草莓SL1,SL2,SL3和SL4;e-l:五叶草莓WY1,WY2,WY3,WY4,WY5,WY6,WY7和WY8;m-t:西藏草莓XZ1,XZ2,XZ3,XZ4,XZ5,XZ6,XZ7和XZ8;比例尺=1cm.Fig.2-1FruitsofF.vesca,F.pentaphyllaandF.nubicolaa-d:F.vescaSL1,SL2,SL3andSL4;e-l:F.pentaphyllaWY1,WY2,WY3,WY4,WY5,WY6,WY7andWY8;m-t:F.nubicolaXZ1,XZ2,XZ3,XZ4,XZ5,XZ6,XZ7andXZ8;Scalebar=1cm.
25图 2-2 绿色草莓、中国草莓和东北草莓的果实a-g: 绿色草莓 LS4, LS5, LS6, LS7, LS8, LS9 和 LS11; h-m: 中国草莓 ZG1, ZG2, ZG3, ZG4, ZG5 和 ZG6; n-p: 东北草莓DB1, DB2 和 DB3; 比例尺=1 cm.Fig. 2-2 Fruits of F. viridis, F. chinensis and F. mandschuricaa-g: F. viridis LS4, LS5, LS6, LS7, LS8, LS9 and LS11; h-m: F. chinensis ZG1, ZG2, ZG3, ZG4, ZG5 and ZG6; n-p: F.mandschurica DB1, DB2 and DB3. Scale bar=1 cm.
28图 2-3 四倍体野生草莓的果实a-f: 东方草莓 DF1, DF2, DF3, DF4, DF5 和 DF6; g 和 h: 高原草莓 GY1 和 GY2; i-k: 伞房草莓 SF1, SF2 和 SF3; l-p: 西南草莓 XN1, XN3, XN4, XN5 和 XN6; q-s: 纤细草莓 XX1, XX2 和 XX3; 比例尺=1 cm.Fig. 2-3 Fruits of tetraploid Fragaria speciesa-f: F. orientalis DF1, DF2, DF3, DF4, DF5 and DF6; g 和 h: F. tibetica GY1 and GY2; i-k: F. corymbosa SF1, SF2 and SF3;l-p: F. moupinensis XN1, XN3, XN4, XN5 and XN6; q-s: F. gracilis XX1, XX2 and XX3; Scale bar=1 cm.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水果挥发性香气成分研究进展[J]. 黄苏婷,杭方学,陆海勤,李凯,谢彩锋. 轻工科技. 2019(02)
[2]40份胡颓子属植物果实样品的营养成分分析及品质评价[J]. 董泽民,雷小林,周仁丹,付宇新,刘易鑫,贺义昌,华小菊,曹冰,王昭滢,李江. 经济林研究. 2019(01)
[3]不同硒浓度处理对草莓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J]. 鞠明岫,李小燕,马强,窦钰博,张欣,刘宏宇,贾建宇.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2)
[4]草莓新品种‘越珠’的选育[J]. 杨肖芳,苗立祥,张豫超,蒋桂华. 果树学报. 2019(01)
[5]3种巨峰系葡萄的香气特征[J]. 张文文,吴玉森,陈毓谨,郑奇志,马超,许文平,张才喜,王世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18(05)
[6]不同氮形态对草莓植株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J]. 郝福玲,王巧巧,袁玲玲,王宋奇,方芳,方从兵.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8(04)
[7]电子鼻技术对普洱熟茶香气判别的研究[J]. 罗美玲,田洪敏,杨雪梅,占琪,刘莹亮,穆丽红,刘福桥,吕才有,李家华.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8)
[8]‘瑞阳’及其亲本‘秦冠’和‘富士’苹果香气物质的比较[J]. 石金瑞,刘潇然,刘翠华,赵正阳,李瑞,王聪,任小林. 西北农业学报. 2018(07)
[9]草莓新品种‘京桃香’[J]. 王桂霞,孙瑞,董静,钟传飞,孙健,张宏力,隗永青,石琨,常琳琳,张运涛. 园艺学报. 2018(06)
[10]优质抗白粉病草莓新品种‘海丽甘’的选育[J]. 高清华,段可,张丽勍,邹小花,杨静,田书华. 果树学报. 2018(08)
博士论文
[1]五叶草莓色素合成的基因调控与香味分析[D]. 段文凯.浙江工业大学 2017
[2]生物多样性评价动态指标体系与替代性评价方法研究[D]. 李昊民.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1
[3]基于45S rDNA-FISH与GISH分析的草莓属(Fragaria)野生种亲缘关系与系统分类研究[D]. 翁天均.西南大学 2011
[4]百合(Lilium)远缘杂交与抗立枯病育种技术研究[D]. 谢松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蚯蚓粪对草莓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及作用机制[D]. 左亚男.沈阳农业大学 2017
[2]四倍体野生草莓的诱导与四倍体黄毛草莓的低温胁迫效应[D]. 刘玲.南京农业大学 2016
[3]草莓五倍体及其染色体加倍后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D]. 宁传丽.南京农业大学 2016
[4]基于气味判别“红颜”草莓采后品质的研究[D]. 赵秀洁.南京农业大学 2015
[5]菊属种间杂交和抗性种质创新研究[D]. 程曦.南京农业大学 2010
[6]不同居群狗牙根形态学、解剖学及抗旱性研究[D]. 李亚男.海南大学 2010
[7]自然五倍体野生草莓的起源及品质性状评价研究[D]. 生静雅.扬州大学 2009
[8]草莓属(Fragaria)植物亲缘关系的RAPD研究[D]. 张颖君.河北农业大学 2003
本文编号:29020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2902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