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园艺论文 >

银杏维管形成层年周期变化及树龄相关miRNA的鉴定与分析

发布时间:2021-01-14 06:00
  老化(ageing)是所有高等生物体一种普遍特性,在酵母和动物细胞中老化通常伴随着端粒缩短、蛋白内稳态丢失及体细胞突变等。在植物中,一些多年生木本植物和灌木的寿命可达成百上千年,然而对于多年生植物老化过程的分子机制研究还很少。维管形成层干细胞(vascularcambium)具有连续分裂能力,不断分裂分化产生木质部和韧皮部,使树木不断增粗。维管形成层的活性受到多方面影响,前人研究主要集中在年周期上,而对其年龄效应的调控机制尚不清楚。银杏(Ginkgo biloba)起源古老,银杏树通常寿命较长,在中国存在很多树龄超过1000年的银杏树,因此,可作为研究多年生树木老化机制的理想材料。本研究以银杏树为研究对象,针对与树木密切相关的形成层干细胞分裂和分化能力,采用细胞学、生理指标测定、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实验技术对银杏主干形成层进行研究,主要取得以下结果:(1)根据物候期及形成层细胞层数和大小变化,我们将银杏形成层的年周期活动分为四个阶段:12月至2月上旬为休眠期,形成层带包含4-6层细胞,形成带宽度约为58.79 ±11.67 μm;2月中旬至4月为恢复活动期;4月下旬至10月为活跃期...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银杏维管形成层年周期变化及树龄相关miRNA的鉴定与分析


图1-2解释植物老化与衰老相关后果的模式图[39]??随着植物的大小和年龄的增加,它们的总生物量和叶片面积会増加,因此植物必须通过提高内源ABA??浓度以减少水分流失

木质部,皮部,株数,细胞分化


中国的银杏古树数量为世界之最,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我国银杏古树名木主要分布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辽宁省、上海市、浙江省、陕西省、湖北省、安徽省、??江苏省、福建省等23个省市(图1-4?A)。目前文献报道我国银杏古树名木株数为94168株,??实测和统计株数49210株,具有明确生长点及生长指标株数6019株。实测和统计株数在??1000株以上的省份是:湖北省11431株、江苏省9556株、山东省6316株、浙江省4926??株、河南省4743株、广东省2164株、贵州省1969株,福建省1528株、安徽省1460株[92]??(图?1-4B)。??

古树,冠幅,生长指标,单株


银杏古树的年龄结构,树龄最大单株为4000年,有3株。全国古银杏年龄在3000年以上??的有16株,2000-3000年的有89株,1000-2000年的有1017株,500-1000年的有1330株,??300-500年的有923株,100-300年的有1963株(图1-4?C)。关于古树的生物学特征,树高??最高单株70.0?m,最矮株为2.0?m,有2株(图1-4?D);而目前己知胸径的银杏古树有5079??株,粗度最大单株为5.25?m,最小为0.10?m(图1-4?E);冠幅最大单株为40.0?mX40.0m,??平均冠幅为40.0?m;最小单株为0.5?mX〇.6m,平均冠幅为0.55?m;全国古银杏冠幅覆盖??范围一亩半以上为28株[92](图1-4F)。??然而,银杏古树树龄的数据一部分来源于史料记载,另一部分主要根据植株的胸径和??冠幅进行的估测,与古树的实际树龄可能相差很大,目前尚缺乏对古树进行系统的实际树??龄鉴定和统计。??A?B'-"??:?lllln,,??丨I??D?E?F?w龄年)??tM*?:鳩,?1?脚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植物细胞分裂素对苹果叶片抗氧化活性及衰老的影响[J]. 辛艳伟,李六林.  农学学报. 2015(12)
[2]维管形成层活动周期调控研究进展[J]. 许会敏,王莉,曹德昌,薛娴,贺新强,林金星.  科学通报. 2015(07)
[3]四种树木端粒酶活性与树龄及叶位的相关性[J]. 张徐俞,王瑾瑜,郑广顺,张俊琦,卢存福.  华北农学报. 2014(S1)
[4]miR156介导的高等植物年龄途径研究进展[J]. 虞莎,王佳伟.  科学通报. 2014(15)
[5]立地条件和树龄对刺槐叶形态及生理特性的影响[J]. 李俊辉,李秧秧.  水土保持研究. 2012(04)
[6]陕西省秦巴山区红豆杉中紫杉醇含量研究[J]. 张九东,雷颖虎,冯宁,田先华,杨海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7]毛白杨维管形成层带细胞超微结构的季节性变化(英文)[J]. 殷亚方,姜笑梅,崔克明.  Acta Botanica Sinica. 2002(11)
[8]植物内源激素对小麦叶片衰老的调控机理研究[J]. 赵春江,康书江,王纪华,郭晓维,李鸿祥.  华北农学报. 2000(02)
[9]青蒿毛状根合成青蒿素的培养条件研究[J]. 刘春朝,王玉春,欧阳藩,叶和春,李国凤.  植物学报. 1998(09)



本文编号:29763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29763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e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