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园艺论文 >

11个种源紫斑牡丹种子休眠原因与破眠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2 06:32
  种子生根率低、生根后萌发困难一直是制约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以分析紫斑牡丹种子休眠原因、找出不同种源紫斑牡丹种子生根及发芽的最佳处理为目的,调查了部分地区野生紫斑牡丹资源,采集了4个省份(甘肃、陕西、河南、湖北)11个种源(6个原生种源、5个次生种源)的紫斑牡丹种子,测定了种子的7个形态指标(长、宽、厚、长宽比、长厚比、宽厚比、长宽厚乘积)和8个生理指标(千粒重、含水量、生活力、吸水速率、呼吸速率、胚比、胚乳比、种皮比),并对各种源种皮结构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在以上基础上进行了初步的种源区划;用胚培养和豌豆(Pisum sativum)萌发试验对紫斑牡丹种子上下胚轴休眠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研究了沙藏层积过程中,赤霉素浓度及培养温度对不同种源种子生根的影响;分析了不同主根长度、低温时间及赤霉素浓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种源调查发现,陕西太白县药王谷和眉县红河谷一带的野生紫斑牡丹资源处于稳定生长期;陕西太白山蒿坪森林体验基地、河南嵩县白云山野生紫斑牡丹资源几近灭绝;甘肃康县地区虽仍有部分野生紫斑牡丹资源,但是其群落内幼苗较少,... 

【文章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11个种源紫斑牡丹种子休眠原因与破眠技术研究


图1-1技术路线??Fig.?1?-1?Scheme?of?research??15??

紫斑牡丹,种皮,内表面


?國隨??图3-3不同种源紫斑牡丹种皮内表面(A ̄K同图3-2)??Fig.3-3?Inside?surface?of?P.rockii?seeds?from?different?provenances(A ̄K,?as?shown?in?Figure?3-2)??24??

紫斑牡丹,种子,种皮,横剖面


「「nm”?..,\?j>.'TTiTT^iw/y77iriBMBBMBr'v7jiMi?t?tdQ(EE3Q2SEilI!^mE2£iimBBBBBE22Si??图3-4不同种源紫斑牡丹种子种皮横剖面(A?K同图3-2)??Fig.3-4?Cross?section?of?P.rockii?seed?coats?from?different?provenances(A ̄K,?as?shown?in?Figure?3-2)??3.3.2种子形态差异比较??测定11个种源紫斑牡丹种子的外部形态指标,结果显示各种源紫斑牡丹种??子的长、宽、厚存在极显著差异(表3-2)。长度变幅为8.81±0.11mm(z-he-2)?11.28??士0.14mm?(y-ga-1),其中甘肃?4?个种源(y-ga-1、y-ga-2、z-ga-1、z-ga-2)的种子??较长,河南2个次生种源匕如-1、2-1^-2)的种子最短;种子宽度变幅为6.52土0.10〇1111??(z-he-2)?8.56±0.18mm?(y-he-1),其中河南1个原生种源(y-he-l)和陕西1个??2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低温和赤霉素对紫斑牡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 于玲,钟原,王莹,成仿云.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5(04)
[2]北细辛种子萌发特性研究[J]. 王志清,张舒娜,韩月乔,孙海,王英平,郭靖,张亚玉.  种子. 2014(12)
[3]低温和GA3对凤丹种子萌发及碳氮代谢物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J]. 马丽妍,董春兰,言燕华,韦武青,徐迎春,赵慧.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4(04)
[4]牡丹PobZIP1在种子发育中的表达及其与ABA含量的关系[J]. 张萍,王顺利,朱富勇,薛璟祺,刘传娇,任秀霞,张秀新.  园艺学报. 2014(08)
[5]种子休眠与萌发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 赖晓辉,李群.  种子. 2014(05)
[6]不同处理对紫斑牡丹种子发芽的影响[J]. 吴艳华.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3)
[7]不同处理对滇牡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 潘温文,李伟,谭芮,赵一鹤,杨宇明,余奇,王娟.  西部林业科学. 2014(02)
[8]外源GA3与低温处理对芍药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 袁燕波,于晓南.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4(02)
[9]芍药休眠芽发育进程内源激素变化研究[J]. 袁燕波,王历慧,于晓南.  浙江农业学报. 2014(01)
[10]GA3处理对紫斑牡丹种子生根的影响[J]. 吴艳华.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1)

博士论文
[1]紫斑牡丹及延安牡丹起源研究[D]. 袁军辉.北京林业大学 2010
[2]青钱柳种子休眠机理及其解除休眠方法的研究[D]. 尚旭岚.南京林业大学 2007
[3]中国刺槐次生种源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研究[D]. 谷俊涛.河北农业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油用牡丹的种子萌发和容器育苗试验研究[D]. 任鸿雁.北京林业大学 2016
[2]野慈姑种子休眠机理与破眠方法研究[D]. 范丹丹.东北农业大学 2014
[3]水榆花楸种子休眠和幼苗生理特性研究[D]. 张红星.南京林业大学 2010
[4]不同种源黄连木种子品质与苗期生长特性研究[D]. 陈隆升.南京林业大学 2009
[5]芍药种子萌发的生物学特性及破眠技术的研究[D]. 杨洋.东北林业大学 2009
[6]山茱萸种子休眠机理研究[D]. 刘雅帅.南京林业大学 2008
[7]兰花种间杂种的非共生萌发研究和ISSR分析[D]. 周丽.华中农业大学 2008
[8]大花黄牡丹居群特征及种子生物学研究[D]. 张蕾.北京林业大学 2008
[9]低温与赤霉素对‘明星’牡丹休眠解除和生长发育的影响[D]. 杜秀娟.北京林业大学 2008
[10]黄牡丹种子休眠与萌发特性及苗木的抗旱性初步研究[D]. 娄方芳.西南林学院 2008



本文编号:30142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30142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2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