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作黄瓜对辣椒疫病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3-04 10:10
为研究黄瓜/辣椒间作系统中不同间作模式对辣椒疫病防治效果及辣椒生长的影响,设置3种黄瓜与辣椒间作模式,即黄瓜与辣椒间作垄数分别为22、24和26(分别标记为TH22、TH24和TH26),以单作辣椒为对照(CK)。结果表明,黄瓜与辣椒采取适宜间作模式可有效控制辣椒疫病发生,TH24间作模式下辣椒疫病发病率与病情指数显著降低,防控效果达42.75%;辣椒叶片POD、SOD和CAT酶活性提高,光合作用增强,可缓解辣椒疫病危害植株。TH24间作模式可改善辣椒品质,显著提高V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辣椒单株产量及单位面积总产量和总效益(辣椒与黄瓜之和)。
【文章来源】: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20,51(0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间作黄瓜对辣椒株高的影响
间作黄瓜对辣椒株幅的影响
对于SOD酶活性,接菌后7~28 d,均表现为TH24处理最高,显著高于TH26与CK,三者显著高于TH22,TH26与CK间差异不显著;接菌35 d后,3种间作模式下SOD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接菌后35 d时,TH22和TH26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低于TH24,接菌42 d时,TH24略高于TH26处理,二者差异不显著,均显著高于TH22与CK。图4 间作黄瓜对辣椒叶片SOD酶活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60%精甲霜灵·霜霉威盐酸盐水剂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J]. 陈照,李培征,靳鹏飞,刘文波,秦春秀. 热带农业科学. 2019(11)
[2]我国辣椒品种市场需求与育种趋势[J]. 王立浩,马艳青,张宝玺. 中国蔬菜. 2019(08)
[3]早春大棚黄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陈俊杰,殷汝松,韩俊霞. 中国瓜菜. 2018(06)
[4]黄瓜和西芹间作对黄瓜生长及枯萎病发生的影响[J]. 秦立金,曹巨峰,韩伟秋,云兴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05)
[5]玉米与大豆、马铃薯间作对玉米叶片衰老、产量及病害控制的影响[J]. 刘朝茂,李成云. 江苏农业科学. 2017(06)
[6]间套作控制作物病害的机理研究进展[J]. 朱锦惠,董坤,杨智仙,董艳. 生态学杂志. 2017(04)
[7]玉米/花生间作行比和施磷对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J]. 焦念元,李亚辉,杨潇,尹飞,马超,齐付国,刘领,熊瑛. 应用生态学报. 2016(09)
[8]马铃薯/大豆套作对3个大豆品种光合指标和产量的影响[J]. 陈光荣,杨文钰,张国宏,王立明,杨如萍,雍太文,刘卫国. 应用生态学报. 2015(11)
[9]玉米花生间作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J]. 焦念元,宁堂原,杨萌珂,付国占,尹飞,徐国伟,李增嘉. 生态学报. 2013(14)
[10]甘蔗/大豆间作对甘蔗和大豆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 李秀平,李穆,年海,牟英辉.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2(07)
本文编号:3063030
【文章来源】: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20,51(0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间作黄瓜对辣椒株高的影响
间作黄瓜对辣椒株幅的影响
对于SOD酶活性,接菌后7~28 d,均表现为TH24处理最高,显著高于TH26与CK,三者显著高于TH22,TH26与CK间差异不显著;接菌35 d后,3种间作模式下SOD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接菌后35 d时,TH22和TH26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低于TH24,接菌42 d时,TH24略高于TH26处理,二者差异不显著,均显著高于TH22与CK。图4 间作黄瓜对辣椒叶片SOD酶活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60%精甲霜灵·霜霉威盐酸盐水剂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J]. 陈照,李培征,靳鹏飞,刘文波,秦春秀. 热带农业科学. 2019(11)
[2]我国辣椒品种市场需求与育种趋势[J]. 王立浩,马艳青,张宝玺. 中国蔬菜. 2019(08)
[3]早春大棚黄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陈俊杰,殷汝松,韩俊霞. 中国瓜菜. 2018(06)
[4]黄瓜和西芹间作对黄瓜生长及枯萎病发生的影响[J]. 秦立金,曹巨峰,韩伟秋,云兴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05)
[5]玉米与大豆、马铃薯间作对玉米叶片衰老、产量及病害控制的影响[J]. 刘朝茂,李成云. 江苏农业科学. 2017(06)
[6]间套作控制作物病害的机理研究进展[J]. 朱锦惠,董坤,杨智仙,董艳. 生态学杂志. 2017(04)
[7]玉米/花生间作行比和施磷对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J]. 焦念元,李亚辉,杨潇,尹飞,马超,齐付国,刘领,熊瑛. 应用生态学报. 2016(09)
[8]马铃薯/大豆套作对3个大豆品种光合指标和产量的影响[J]. 陈光荣,杨文钰,张国宏,王立明,杨如萍,雍太文,刘卫国. 应用生态学报. 2015(11)
[9]玉米花生间作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J]. 焦念元,宁堂原,杨萌珂,付国占,尹飞,徐国伟,李增嘉. 生态学报. 2013(14)
[10]甘蔗/大豆间作对甘蔗和大豆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 李秀平,李穆,年海,牟英辉.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2(07)
本文编号:30630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3063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