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菜心品种的营养品质及外在感官品质评价分析
发布时间:2021-03-24 20:31
【目的】针对17份菜心品种进行品质鉴评及分类,为后期加工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基础材料和信息。【方法】通过HPLC等方法测定菜心内含营养物质以及口感硬度,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7个菜心品种的维生素C、果糖、葡萄糖、可溶性固形物、干物质含量以及硬度等内在风味营养品质及外在感官品质进行分析,初步确定菜心品质主效成分,综合评价菜心品质。【结果】主成分分析法结果表明,前2个主成分的特征值较大,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1.59%,分别为甜度因子(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质地因子。主成分分析法及聚类分析法分类结果基本一致。白菜苔、连州尖叶迟菜心、迟尖叶菜心-1和迟尖叶菜心-4的可溶性糖含量较高(227.23、135.38、143.87、127.22 mg/g,以干重计),且迟尖叶菜心-1和迟尖叶菜心-4的质地细嫩,连州尖叶迟菜心维生素C含量较高(10.30 mg/g,以干重计)。【结论】基于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可判定17个菜心品种的口感甜度差异明显,生产上可根据菜心的不同品质性状进行加工利用及品种选育。
【文章来源】:广东农业科学. 2020,47(05)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菜心品质主成分的载荷矩阵oading matrix of quality principal com
从对PC1和PC2的主成分分析得分结果(图2)可以看出,编号9、编号17的品种(连州尖叶迟菜心、白菜苔)落在PC1和PC2的正向区间,说明这两个菜心品种的甜度和硬度较高,其中编号品种17的甜度格外高,比其他品种风味更浓,但粗纤维含量也偏高,会对口感产生一定影响;编号11、13、14、15、16的品种(黑叶葵扇白菜、迟尖叶菜心-1、迟尖叶菜心-4、翠绿80天、尖叶701)依次落在PC1与PC2的第四区间,说明其糖含量较高、质地较软;编号为1、2、3、4和5的品种(尖叶70天、尖叶5011、70天尖叶油青甜菜心、80天尖叶油青甜菜心和尖叶508)分布在PC1与PC2的第二区间,说明其甜度较小、硬度高;编号为6、7、8、10和12的品种(45天菜心、C8、70天尖叶、开平水口白菜和广府好味)分布在PC1与PC2的第三区间,说明其甜度较小、质地较软。2.3 菜心的聚类分析
从聚类分析结果可知,在类间距离=1时,17个品种可分为3个类群(图3)。第一大类包括10个品种,均为甜度偏低品种,其中又分出两个亚类:第一亚类群有5个品种,编号分别为1、2、3、4和5(尖叶70天、尖叶5011、70天尖叶油青甜菜心、80天尖叶油青甜菜心和尖叶508),此亚类硬度高;第二亚类群有5个品种,编号分别为6、7、8、10和12(45天菜心、C8、70天尖叶、开平水口白菜和广府好味),此亚类硬度低,这与主成分分析图中的区间位置结果一致。第二大类包括6个品种,编号为9、11、13、14、15和16(连州尖叶迟菜心、黑叶葵扇白菜、迟尖叶菜心-1、迟尖叶菜心-4、翠绿80天、尖叶701),这些品种的甜度都较好,其中编号9(连州尖叶迟菜心)的硬度要高于其他5个品种。第三大类只有编号17(白菜苔)一个品种,该品种甜度最高,且质地稍硬,纤维含量可能较高。2.4 菜心品质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菜心种质资源的主成分与聚类分析[J]. 史卫东,陈振东,农贵雄,罗海玲,康红卫,韦爱培. 江西农业学报. 2019(09)
[2]菜心挥发性风味物质组分分析及风味品质评价[J]. 原远,王春政,周贤玉,戴修纯,李光光,郑岩松,江定,任海龙,雷建军,张华. 南方农业学报. 2019(07)
[3]HPLC法测定镇宁百香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J]. 杨文,李小敬. 现代食品. 2018(23)
[4]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菜心营养品质判定[J]. 原远,李光光,郑岩松,乔燕春,周贤玉,张华,雷建军. 南方农业学报. 2018(08)
[5]菜心苗菜的营养价值研究[J]. 熊志豪,张春,宋世威,陈日远. 蔬菜. 2017(09)
[6]菜薹硝酸盐积累与品种、营养品质之间的关系[J]. 钟玉娟,张白鸽,罗少波,陈汉才,李桂花,曹健. 中国农学通报. 2017(18)
[7]不同熟性菜心品种糖代谢规律的研究[J]. 张晓艳,叶珺琳,李仕芳,柴喜荣,赵普艳,杨暹. 广东农业科学. 2015(18)
[8]菜心食品的深加工研究进展[J]. 耿安静,于秀荣,王富华. 中国调味品. 2012(02)
[9]广东省菜薹(菜心)育种研究进展[J]. 李光光,张华,黄红弟,乔燕春,郑岩松. 中国蔬菜. 2011(20)
[10]不同菜心品种产量及品质性状聚类分析[J]. 宋世威,伊灵燕,刘厚诚,孙光闻,陈日远. 广东农业科学. 2011(11)
本文编号:3098348
【文章来源】:广东农业科学. 2020,47(05)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菜心品质主成分的载荷矩阵oading matrix of quality principal com
从对PC1和PC2的主成分分析得分结果(图2)可以看出,编号9、编号17的品种(连州尖叶迟菜心、白菜苔)落在PC1和PC2的正向区间,说明这两个菜心品种的甜度和硬度较高,其中编号品种17的甜度格外高,比其他品种风味更浓,但粗纤维含量也偏高,会对口感产生一定影响;编号11、13、14、15、16的品种(黑叶葵扇白菜、迟尖叶菜心-1、迟尖叶菜心-4、翠绿80天、尖叶701)依次落在PC1与PC2的第四区间,说明其糖含量较高、质地较软;编号为1、2、3、4和5的品种(尖叶70天、尖叶5011、70天尖叶油青甜菜心、80天尖叶油青甜菜心和尖叶508)分布在PC1与PC2的第二区间,说明其甜度较小、硬度高;编号为6、7、8、10和12的品种(45天菜心、C8、70天尖叶、开平水口白菜和广府好味)分布在PC1与PC2的第三区间,说明其甜度较小、质地较软。2.3 菜心的聚类分析
从聚类分析结果可知,在类间距离=1时,17个品种可分为3个类群(图3)。第一大类包括10个品种,均为甜度偏低品种,其中又分出两个亚类:第一亚类群有5个品种,编号分别为1、2、3、4和5(尖叶70天、尖叶5011、70天尖叶油青甜菜心、80天尖叶油青甜菜心和尖叶508),此亚类硬度高;第二亚类群有5个品种,编号分别为6、7、8、10和12(45天菜心、C8、70天尖叶、开平水口白菜和广府好味),此亚类硬度低,这与主成分分析图中的区间位置结果一致。第二大类包括6个品种,编号为9、11、13、14、15和16(连州尖叶迟菜心、黑叶葵扇白菜、迟尖叶菜心-1、迟尖叶菜心-4、翠绿80天、尖叶701),这些品种的甜度都较好,其中编号9(连州尖叶迟菜心)的硬度要高于其他5个品种。第三大类只有编号17(白菜苔)一个品种,该品种甜度最高,且质地稍硬,纤维含量可能较高。2.4 菜心品质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菜心种质资源的主成分与聚类分析[J]. 史卫东,陈振东,农贵雄,罗海玲,康红卫,韦爱培. 江西农业学报. 2019(09)
[2]菜心挥发性风味物质组分分析及风味品质评价[J]. 原远,王春政,周贤玉,戴修纯,李光光,郑岩松,江定,任海龙,雷建军,张华. 南方农业学报. 2019(07)
[3]HPLC法测定镇宁百香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J]. 杨文,李小敬. 现代食品. 2018(23)
[4]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菜心营养品质判定[J]. 原远,李光光,郑岩松,乔燕春,周贤玉,张华,雷建军. 南方农业学报. 2018(08)
[5]菜心苗菜的营养价值研究[J]. 熊志豪,张春,宋世威,陈日远. 蔬菜. 2017(09)
[6]菜薹硝酸盐积累与品种、营养品质之间的关系[J]. 钟玉娟,张白鸽,罗少波,陈汉才,李桂花,曹健. 中国农学通报. 2017(18)
[7]不同熟性菜心品种糖代谢规律的研究[J]. 张晓艳,叶珺琳,李仕芳,柴喜荣,赵普艳,杨暹. 广东农业科学. 2015(18)
[8]菜心食品的深加工研究进展[J]. 耿安静,于秀荣,王富华. 中国调味品. 2012(02)
[9]广东省菜薹(菜心)育种研究进展[J]. 李光光,张华,黄红弟,乔燕春,郑岩松. 中国蔬菜. 2011(20)
[10]不同菜心品种产量及品质性状聚类分析[J]. 宋世威,伊灵燕,刘厚诚,孙光闻,陈日远. 广东农业科学. 2011(11)
本文编号:30983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309834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