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杂交育种中的科学问题
发布时间:2021-04-28 03:34
我国食用菌产业蓬勃发展为育种研究和实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杂交育种是食用菌育种的主要方法之一,有必要对食用菌杂交育种的基本遗传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对杂交育种理论进行总结。对食用菌杂交育种过程中涉及的一些研究成果进行概述,包括杂交亲本选配、配子体获得、杂交子产生和F1代栽培测试等方面,并对杂交育种中一些科学问题进行讨论,包括食用菌杂交亲本遗传资源、杂交优势和近交衰退、单核体的供体核角色和受体核角色、双核体的协同增效作用和优势核等,同时指出需要关注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最后强调我国食用菌产业的育种工作要走商业化育种之路,才能够促进我国食用菌种业的健康发展,更好地满足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文章来源】:食用菌学报. 2020,27(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24 页
【文章目录】:
一、食用菌杂交育种的基本步骤及相关科学问题
1 杂交亲本的选配
1.1 杂交亲本选配的一般原则
1.2 杂种优势在食用菌育种中的应用
1.3 杂交育种中遗传距离的作用
1.4 食用菌育种中的配合力分析
2 获得配子体的路径
2.1 有性单核体和无性单核体的区别
2.2 食用菌的离配和再配现象
2.3 配子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2.4 具有次级同宗结合性质的食用菌的杂交育种
3 单核体的杂交方式
3.1 种内杂交方式的配对模式和遗传多态性分析
3.2 远缘杂交的应用价值分析
4 杂交子F1代
4.1 杂交子的性状测试
4.2 食用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二、食用菌杂交育种中的基础科学问题
1 杂交亲本的遗传资源
2 杂交优势和近交衰退的关系
3 单核体在杂交过程中的核供体角色和核受体角色的分析
4 双核体的协同增效作用和优势核的机制
三、我国食用菌产业育种展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广温高产小平菇新品种“冀杂26”的选育[J]. 尹淑丽,张根伟,李书生,刘振国,马宏,刘昆昂. 北方园艺. 2020(12)
[2]不同细胞质的金针菇菌丝差异蛋白分析[J]. 宋淋浩,卫银,武晨剑,常明昌,孟俊龙,刘靖宇. 食用菌学报. 2020(02)
[3]异源细胞质对香菇栽培菌株L808农艺性状的影响[J]. 宋晓霞,章炉军,宋春艳,赵妍,费如桂,谭琦,陈明杰,王倩,查磊. 食用菌学报. 2020(02)
[4]利用地域野生资源创制地方适栽的优质香菇新品种[J]. 宋莹,刘娜,杨瑞恒,刘俊杰,张敏. 菌物学报. 2020(06)
[5]基于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食用菌学科建设探讨![J]. 鲍大鹏. 菌物研究. 2020(03)
[6]食用菌分子育种研究进展[J]. 张妍,黄晨阳,高巍. 菌物研究. 2019(04)
[7]利用ISSR标记鉴定双孢蘑菇的传统菌株类型[J]. 施肖堃,郭仲杰,蔡志欣,卢园萍,陈美元,廖剑华. 食药用菌. 2019(06)
[8]采用ISSR和SRAP综合分析灰树花的遗传多样性[J]. 王艳,万鲁长,黄春燕,韩建东,李瑾,杨鹏,姚强,宫志远,谢红艳. 食用菌学报. 2019(03)
[9]香菇自交选育新菌株及其亲本子实体的氨基酸特征及蛋白质营养价值[J]. 李巧珍,刘建雨,章炉军,张美彦,于海龙,李玉,周峰,姜宁,尚晓冬,宋春艳. 食用菌学报. 2019(03)
[10]平菇新品种“驻研2号”的选育[J]. 班新河,魏银初,史红鸽,李九英,张芳,孙联合. 北方园艺. 2019(16)
博士论文
[1]中国野生黑木耳遗传多样性及全基因组信息分析[D]. 员瑗.北京林业大学 2018
硕士论文
[1]金针菇种质资源评价与种质创新及颜色规律的研究[D]. 于晶.吉林农业大学 2019
[2]双孢蘑菇多孢杂交育种及添加剂菌种的研究[D]. 李寿建.吉林农业大学 2018
[3]毛木耳多孢杂交育种研究[D]. 任梓铭.吉林农业大学 2017
[4]茯苓性不亲和模式的初步研究[D]. 孟虎.华中农业大学 2012
[5]分子标记对斑玉蕈种质资源鉴定及其杂交育种研究[D]. 张宏美.福建农林大学 2012
[6]香菇优良杂交菌株的初步选育[D]. 戴耀虹.华中农业大学 2011
[7]草菇杂交育种研究[D]. 赵光辉.福建农林大学 2011
[8]香菇杂交亲本选择及优良杂交菌株选育的初步研究[D]. 刘启燕.华中农业大学 2008
[9]草菇杂交育种研究及其分子遗传标记的建立[D]. 傅俊生.福建农林大学 2007
[10]不同草菇菌株特性研究与分子标记辅助杂交育种[D]. 陈剑.福建农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64721
【文章来源】:食用菌学报. 2020,27(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24 页
【文章目录】:
一、食用菌杂交育种的基本步骤及相关科学问题
1 杂交亲本的选配
1.1 杂交亲本选配的一般原则
1.2 杂种优势在食用菌育种中的应用
1.3 杂交育种中遗传距离的作用
1.4 食用菌育种中的配合力分析
2 获得配子体的路径
2.1 有性单核体和无性单核体的区别
2.2 食用菌的离配和再配现象
2.3 配子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2.4 具有次级同宗结合性质的食用菌的杂交育种
3 单核体的杂交方式
3.1 种内杂交方式的配对模式和遗传多态性分析
3.2 远缘杂交的应用价值分析
4 杂交子F1代
4.1 杂交子的性状测试
4.2 食用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二、食用菌杂交育种中的基础科学问题
1 杂交亲本的遗传资源
2 杂交优势和近交衰退的关系
3 单核体在杂交过程中的核供体角色和核受体角色的分析
4 双核体的协同增效作用和优势核的机制
三、我国食用菌产业育种展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广温高产小平菇新品种“冀杂26”的选育[J]. 尹淑丽,张根伟,李书生,刘振国,马宏,刘昆昂. 北方园艺. 2020(12)
[2]不同细胞质的金针菇菌丝差异蛋白分析[J]. 宋淋浩,卫银,武晨剑,常明昌,孟俊龙,刘靖宇. 食用菌学报. 2020(02)
[3]异源细胞质对香菇栽培菌株L808农艺性状的影响[J]. 宋晓霞,章炉军,宋春艳,赵妍,费如桂,谭琦,陈明杰,王倩,查磊. 食用菌学报. 2020(02)
[4]利用地域野生资源创制地方适栽的优质香菇新品种[J]. 宋莹,刘娜,杨瑞恒,刘俊杰,张敏. 菌物学报. 2020(06)
[5]基于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食用菌学科建设探讨![J]. 鲍大鹏. 菌物研究. 2020(03)
[6]食用菌分子育种研究进展[J]. 张妍,黄晨阳,高巍. 菌物研究. 2019(04)
[7]利用ISSR标记鉴定双孢蘑菇的传统菌株类型[J]. 施肖堃,郭仲杰,蔡志欣,卢园萍,陈美元,廖剑华. 食药用菌. 2019(06)
[8]采用ISSR和SRAP综合分析灰树花的遗传多样性[J]. 王艳,万鲁长,黄春燕,韩建东,李瑾,杨鹏,姚强,宫志远,谢红艳. 食用菌学报. 2019(03)
[9]香菇自交选育新菌株及其亲本子实体的氨基酸特征及蛋白质营养价值[J]. 李巧珍,刘建雨,章炉军,张美彦,于海龙,李玉,周峰,姜宁,尚晓冬,宋春艳. 食用菌学报. 2019(03)
[10]平菇新品种“驻研2号”的选育[J]. 班新河,魏银初,史红鸽,李九英,张芳,孙联合. 北方园艺. 2019(16)
博士论文
[1]中国野生黑木耳遗传多样性及全基因组信息分析[D]. 员瑗.北京林业大学 2018
硕士论文
[1]金针菇种质资源评价与种质创新及颜色规律的研究[D]. 于晶.吉林农业大学 2019
[2]双孢蘑菇多孢杂交育种及添加剂菌种的研究[D]. 李寿建.吉林农业大学 2018
[3]毛木耳多孢杂交育种研究[D]. 任梓铭.吉林农业大学 2017
[4]茯苓性不亲和模式的初步研究[D]. 孟虎.华中农业大学 2012
[5]分子标记对斑玉蕈种质资源鉴定及其杂交育种研究[D]. 张宏美.福建农林大学 2012
[6]香菇优良杂交菌株的初步选育[D]. 戴耀虹.华中农业大学 2011
[7]草菇杂交育种研究[D]. 赵光辉.福建农林大学 2011
[8]香菇杂交亲本选择及优良杂交菌株选育的初步研究[D]. 刘启燕.华中农业大学 2008
[9]草菇杂交育种研究及其分子遗传标记的建立[D]. 傅俊生.福建农林大学 2007
[10]不同草菇菌株特性研究与分子标记辅助杂交育种[D]. 陈剑.福建农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647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3164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