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园艺论文 >

蓝莓主要真菌病害的分离鉴定与防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5 19:24
  蓝莓(Vaccinium spp.),杜鹃花科越橘属多年生灌木果树,又可称为越橘,果实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具有强心、抗癌等功能,被列为五大健康水果之一。随着蓝莓市场的迅猛发展,蓝莓种植面积不断扩增,但是蓝莓病害的发生却逐步成为阻碍蓝莓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虽然国内外对蓝莓病害均有研究,但是缺乏对病原尤其是真菌病原的系统分类研究。本研究将明确浙江南高丛蓝莓主要真菌病害的病原种类及防治方法,为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本研究包括4个方面的研究内容:首先进行蓝莓叶片、果实及枝干等主要真菌病害的采集,运用组织分离法和单孢纯化法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采用柯赫氏法则验证病原真菌的致病性,进而采用常规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病原菌鉴定,明确病原菌的分类地位;其次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设置单一变量,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温度、pH值、光照、培养基处理下菌丝生长量的变化,及病原菌的致死温度的测定;然后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化学防治研究,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各药剂对病原菌的抑制率,计算毒力回归方程及有效抑制中浓度;最后,通过平板抑制法寻找病原菌的拮抗菌株,进行初步生物防治... 

【文章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9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蓝莓概况
    2 蓝莓病害研究现状
        2.1 僵果病
        2.2 灰霉病
        2.3 茎溃疡病及枝条枯萎病
        2.4 叶斑病
    3 病原真菌分类研究现状
        3.1 传统分类学鉴定
        3.2 分子生物学鉴定
    4 真菌病害防控研究
        4.1 化学防控
        4.2 生物防控
        4.3 蓝莓病害防控与管理
    5 研究主要内容和目的意义
第二部分 研究论文
    第一章 蓝莓主要真菌病害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样品采集
                2.1.2 实验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病原菌分离和纯化
                2.2.2 病原菌致病性检测
                2.2.3 病原菌传统形态特征观察
                2.2.4 病原菌rDNA-ITS扩增和序列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灰霉病病原分离与鉴定
                3.1.1 病害症状观察
                3.1.2 病原菌致病性检测
                3.1.3 病原菌形态学鉴定
                3.1.4 致病菌rDNA-ITS序列分析
            3.2 茎溃疡病病原分离与鉴定
                3.2.1 病害症状观察
                3.2.2 病原菌致病性检测
                3.2.3 病原菌形态学鉴定
                3.2.4 致病菌rDNA-ITS序列分析
            3.3 枝枯病病原分离与鉴定
                3.3.1 病害症状观察
                3.3.2 病原菌致病性检测
                3.3.3 病原菌形态学鉴定
                3.3.4 致病菌rDNA-ITS序列分析
            3.4 叶斑病病原分离与鉴定
                3.4.1 病害症状观察
                3.4.2 病原菌致病性检测
                3.4.3 病原菌形态学鉴定
                3.4.4 致病菌rDNA-ITS序列分析
        4 讨论
    第二章 蓝莓主要真菌病害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供试菌株
                2.1.2 培养基
            2.2 实验方法
                2.2.1 温度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2.2.2 pH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2.2.3 光照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2.2.4 培养基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2.2.5 致死温度
            2.3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灰霉病病原菌X1-1生物学特性研究
                3.1.1 不同温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3.1.2 不同pH值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3.1.3 不同光照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3.1.4 不同培养基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3.1.5 致死温度
            3.2 茎溃疡病病原菌JA4、JB2生物学特性研究
                3.2.1 不同温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3.2.2 不同pH值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3.2.3 不同光照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3.2.4 不同培养基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3.2.5 致死温度
            3.3 枝枯病病原菌ZA1生物学特性研究
                3.3.1 不同温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3.3.2 不同pH值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3.3.3 不同光照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3.3.4 不同培养基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3.3.5 致死温度
            3.4 叶斑病病原菌YB-1、YB-2生物学特性研究
                3.4.1 不同温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3.4.2 不同pH值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3.4.3 不同光照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3.4.4 不同培养基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3.4.5 致死温度
        4 讨论
    第三章 蓝莓主要真菌病害病原菌室内防治药剂筛选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供试菌株
                2.1.2 杀菌剂
            2.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杀菌剂对灰霉病病原菌X1-1室内毒力测定
            3.2 不同杀菌剂对茎溃疡病病原菌JA4室内毒力测定
            3.3 不同杀菌剂对茎溃疡病病原菌JB2室内毒力测定
            3.4 不同杀菌剂对枝枯病病原菌ZA1室内毒力测定
            3.5 不同杀菌剂对叶斑病病原菌YB-1室内毒力测定
            3.6 不同杀菌剂对叶斑病病原菌YB-2室内毒力测定
        4 讨论
    第四章 蓝莓主要真菌病害病原菌室内生物学防治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供试菌株
                2.1.2 拮抗菌株
            2.2 实验方法
                2.2.1 拮抗菌株室内筛选
                2.2.2 拮抗菌株分子生物学鉴定
                2.2.3 拮抗菌株形态及生理生化研究
                2.2.4 拮抗菌株防治效果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拮抗菌株的室内筛选
            3.2 拮抗菌株分子生物学鉴定
            3.3 拮抗菌株生理生化特性
            3.4 拮抗菌株防治效果测定
                3.4.1 拮抗细菌发酵液抑菌效果测定
                3.4.2 拮抗细菌发酵液沉淀抑菌效果测定
                3.4.3 拮抗细菌上清液沉淀抑菌效果测定
        4 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药剂对蓝莓枝干溃疡病病菌抑制作用初报[J]. 董克锋,岳清华,姜惠铁,高勇,鄢洪海.  中国植保导刊. 2015(12)
[2]蓝莓镰孢菌叶枯病的病原菌鉴定[J]. 严雪瑞,胡梦琼,王旭,赵志慧,代汉萍,傅俊范,李天来.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5(06)
[3]草莓花瓣脱落对果实灰霉病的影响[J]. 韩永超,曾祥国,向发云,杨肖芳,袁华招,陈丰滢,顾玉成.  中国农业科学. 2015(22)
[4]蓝莓拟茎点霉枝枯病药剂防治试验[J]. 董克锋,岳清华,高勇,姜惠铁.  中国森林病虫. 2015(06)
[5]不同环境因素对昆明本地灰葡萄孢、黄曲霉菌株生长的影响[J]. 张悦,李丹,陈子牛,黄晓雯.  江苏农业科学. 2015(07)
[6]中国蓝莓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张珊珊,鹿永华,林德荣,王萍萍.  林业经济. 2015(05)
[7]云南蓝莓叶斑病的病原菌鉴定[J]. 余磊,赵建荣,徐胜光,Rarisara Impaprasert,苏源,裴卫华,孔垂思.  植物病理学报. 2015(02)
[8]番茄灰霉病的生物学特性与防治研究进展[J]. 刘福平,黄台明,宋淑芳,邓立宝.  安徽农业科学. 2014(31)
[9]蓝莓炭疽病病原菌鉴定及致病性测定[J]. 徐成楠,王亚南,胡同乐,王树桐,周宗山,曹克强.  中国农业科学. 2014(20)
[10]蓝莓灰霉病菌差异性比较及蓝莓品种抗病性鉴定[J]. 严雪瑞,赵睿杰,周源,傅俊范,代汉萍,李天来.  果树学报. 2014(05)

硕士论文
[1]云南农业主要作物品种特征病害的化学防治研究[D]. 史茹.云南农业大学 2012
[2]浙江蓝莓繁殖及栽培技术研究[D]. 刘茂泉.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
[3]植物内生真菌拟茎点霉生物多样性研究[D]. 劳佳萍.浙江大学 2007
[4]黄瓜内生细菌的分离及其对黄瓜灰霉病的生物防治研究[D]. 安瑞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5]黄瓜菌核病拮抗细菌的分离、鉴定及抑菌活性初步研究[D]. 潘金菊.山东农业大学 2007
[6]枯草芽孢杆菌对柑橘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及其机理研究[D]. 詹喜.浙江大学 2006
[7]水稻内生拮抗细菌的抗生作用及定殖研究[D]. 胡长松.扬州大学 2006
[8]利用拮抗菌对柑桔溃疡病(Xanthomonas campestris)的生物防治研究[D]. 巢进.湖南农业大学 2005
[9]陕西苹果树腐烂病发生规律及化学防治的研究[D]. 樊民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2127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32127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2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