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园艺论文 >

两株芽孢杆菌拮抗苹果树腐烂病菌的相关基因及抗菌蛋白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6 10:30
  苹果树腐烂病是由弱寄生子囊菌苹果黑腐皮壳(Valsa mali Miyabe&Yamada)侵染引起的一种枝干病害,在我国分布广危害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是生产上的重大灾害和重点防治对象。病菌一旦侵入苹果树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化学药剂难以防控,同时传统的病斑刮治技术等造成了树体二次伤害,加之,农药残留、环境污染、病原菌的耐药性问题日益凸显以及抗病品种缺乏,开发一种新型、高效、绿色的防控病害方式成为当务之急。生物防治作为一种有效的、环境友好型的防控策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芽孢杆菌(Bacillus)由于能够产生多种抗菌活性物质,并且不易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被认为是理想的生防菌剂(Biocontrol agents,BCAs)。本研究基于课题组前期关于芽孢杆菌EDR2和EM7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均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基础上,通过明确两株拮抗菌株中关键的拮抗活性相关基因及抗菌物质,为后期把两株拮抗菌株改造成为工程菌株提供材料及技术依据,进而为苹果树腐烂病的防控提供新思路。主要结果如下:1.拮抗菌株EDR2的鉴定、抗菌物质种类分析及与菌株EM7的比较: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及分子...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两株芽孢杆菌拮抗苹果树腐烂病菌的相关基因及抗菌蛋白研究


IPCR原理示意图(Trigliaetal.1988)

两株芽孢杆菌拮抗苹果树腐烂病菌的相关基因及抗菌蛋白研究


锅柄PCR原理示意图(Jonesetal.1995)

两株芽孢杆菌拮抗苹果树腐烂病菌的相关基因及抗菌蛋白研究


TAIL-PCR原理示意图(LiuandWhittier199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J]. 张兴,马志卿,冯俊涛,吴华,韩立荣.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5(05)
[2]新疆阿克苏地区苹果园主要病虫害发生现状调查[J]. 宋素琴,楚敏,曹焕,李阳.  中国果树. 2015(03)
[3]野生型枯草芽孢杆菌N4的spizizen转化法优化[J]. 李春艳,冯凤兆,冯露,成毅,成小松.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5(02)
[4]用转座子TnYLB-1构建枯草芽孢杆菌EDR4突变体库[J]. 陈永轩,王娜娜,高小宁,秦虎强,黄丽丽,韩青梅.  西北农业学报. 2014(11)
[5]苹果树腐烂病综合防治措施[J]. 刘宁.  内蒙古林业. 2014(01)
[6]枯草芽孢杆菌近缘种群鉴定方法研究进展[J]. 曹凤明,杨小红,马鸣超,陈慧君,沈德龙,李俊.  微生物学通报. 2014(05)
[7]我国苹果主要病害研究进展与病害防治中的问题[J]. 李保华,王彩霞,董向丽.  植物保护. 2013(05)
[8]解淀粉芽孢杆菌X278菌株抗菌蛋白初步分析[J]. 黎波,魏学军,李亚宁,孟庆芳,张汀,刘大群,赤国彤.  河南农业科学. 2013(07)
[9]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作物病害的持续控制[J]. 冯占山,高世杰.  现代化农业. 2013(03)
[10]拮抗香蕉枯萎病菌的解淀粉芽孢杆菌LX1菌株的鉴定及其抗菌蛋白基因的克隆[J]. 卢娟,夏启玉,顾文亮,孙建波,卢雪花,张欣,王宇光.  热带作物学报. 2013(01)

博士论文
[1]植物内生细菌菌株Em7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研究[D]. 高小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2]辣椒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防病促生作用的研究[D]. 何红.福建农林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枯草芽胞杆菌NCD-2生物膜形成和芽胞形成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D]. 吴园园.河北大学 2013
[2]杨凌糖丝菌Hhs.015对苹果树腐烂病的生物防治研究[D]. 李正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3]苹果树腐烂病菌对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的敏感性研究[D]. 索朗拉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4]苹果树腐烂病菌在树皮组织内的扩展观察[D]. 柯希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
[5]陕西苹果树腐烂病菌不同分离株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研究[D]. 臧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
[6]枯草芽孢杆菌麦芽糖启动子P△glvA整合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启动子功能的初步探讨[D]. 余志强.华中农业大学 2004
[7]枯草芽孢杆菌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系统的构建[D]. 姚震声.南京农业大学 2003
[8]对作物具有促生和防病作用的细菌组合的筛选[D]. 王素英.中国农业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3033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33033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6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