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园艺论文 >

豌豆及其野生近缘种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1-08-01 19:04
  豌豆是最早驯化的作物之一,它不仅是全球广泛种植的重要经济和粮菜饲兼用作物,还在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显著生态优势。本文从豌豆起源驯化、豌豆属的系统分类、豌豆及其野生近缘种种质资源的保存现状和研究利用几个方面,回顾了过去几十年的重要研究进展。尽管已有诸多研究,然而豌豆的起源驯化过程尚不清楚,豌豆属的系统分类也长期存在争议。综合以往不同的分类观点和系统发育研究结果,结合现有的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关于豌豆属的一个综合分类建议,以明确人们对豌豆野生近缘种的认识,从而为更好地理解豌豆起源驯化过程和利用豌豆野生近缘种种质资源奠定基础。此外,针对豌豆野生近缘种目前的研究现状,还对其未来的研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充分发挥其在豌豆育种改良方面的巨大潜力。 

【文章来源】: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0,21(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豌豆及其野生近缘种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世界和中国豌豆总产量与种植面积变化趋势[21]

形态图,豌豆,重分布,多样性


作物野生近缘种对现代农业的贡献巨大,主要体现在提高作物产量、品质、抗病性以及对多变环境的适应性方面[14,17]。过去关于豌豆及其近缘野生种的大量研究,提供了有关豌豆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结构、起源驯化以及控制关键性状的基因功能等方面的重要信息[19,45]。然而针对豌豆野生近缘种的资源保护和挖掘利用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因此,建议未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对豌豆野生近缘种的研究力度。首先,针对豌豆野生近缘种资源相对匮乏的现状,在面临人类活动对原生境的不断破坏之下,迫切需要在原位和异位条件下对豌豆野生近缘种的多态性进行最大程度的收集和保存[27,89-90]。其次,豌豆野生近缘种基于基因组水平的研究和应用还相对落后,未来的研究应考虑对豌豆野生近缘种进行泛基因组测序和基因功能注释,不断扩充豌豆现有的基因组资源和核心基因库[17]。最后,为了深入挖掘和利用豌豆野生近缘种的遗传多样性,未来的研究还应致力于促进重要功能基因和特有遗传变异的挖掘利用及其在所需遗传背景中的整合,发挥豌豆野生近缘种在豌豆产量提高和应对气候环境变化育种改良方面的巨大潜力[2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豌豆种质资源芽期耐旱性评价及耐旱种质筛选[J]. 李玲,沈宝宇,张天静,杨涛,刘荣,宗绪晓.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7(04)
[2]豌豆种质表型性状SSR标记关联分析[J]. 顾竟,李玲,宗绪晓,王海飞,关建平,杨涛.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1(06)
[3]中国和国际豌豆核心种质群体结构与遗传多样性差异分析[J]. 宗绪晓,关建平,顾竟,王海飞,马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9(03)



本文编号:33160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33160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d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