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园艺论文 >

CDDP与EST-SSR标记在甘肃紫斑牡丹品种鉴定中的比较研究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1-08-24 14:22
  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属毛茛科(Ranunculaceae)芍药属(Paeonia)牡丹组(Section Moutan DC.),是我国一种特殊植物,花瓣颜色浓郁,花朵底部有大的深色斑点。在众多学者的努力下,中原牡丹、矮牡丹等被引进与紫斑牡丹不定向杂交,目前紫斑牡丹品种群日渐壮大,数量高达几千种,遗传背景十分复杂。且不同地区各自命名,因此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情况很普遍,这就给紫斑牡丹的品种鉴定和育种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开发简单快捷、信息量丰富、鉴别能力强的分子标记技术对植物品种鉴定及选育有重要意义。EST-SSR和CDDP均属于新型的分子标记方法,均是显性标记,多态性好,操作简单,费用相对较低。本研究首先对比了两种不同的分子标记方法——CDDP和EST-SSR法在12个相同紫斑牡丹品种中的鉴定作用,再筛选出鉴别能力强的方法用于47个紫斑牡丹品种的鉴定,探讨分子标记方法在紫斑牡丹品种鉴别中的作用,以及不同花色、花型的紫斑牡丹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这可以为紫斑牡丹品种分类和鉴定提供一定的参考性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引物浓度(5pmol、10pmol... 

【文章来源】: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CDDP与EST-SSR标记在甘肃紫斑牡丹品种鉴定中的比较研究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紫斑牡丹品种群遗传关系图

紫斑牡丹,品种


甘肃农业大学 2019 届硕士学位论文审美标准上看,其观赏价值与普通花卉植物相差无几,更独特的品种出现时它们便会被淘汰,导致目前紫斑牡的原始品种最可能是实生苗返祖的结果。有一些人不满足于当地的品种,他们经过商人贾人等从地区种植。牡丹组植物均通过虫媒传粉[25-27],当地的紫杂交以后形成的后代不仅适应当地的气候,而且极大地代后,紫斑牡丹被大规模栽培。成仿云、陈德忠等从 1和平牡丹园通过自然杂交、人工杂交等方式,选育出了 5新品种均显示紫斑牡丹的典型特征——每个花瓣基部均上,这些新品种也表现出类似于矮牡丹和杨山牡丹的相

退火温度,引物


甘肃农业大学 2019 届硕士学位论文模板对所有引物的最适退火温度进行筛选,扩增产物在 2%琼脂糖上电泳分离。如图 3-5,以 18 号引物为例,其在温度为 47.4℃、48.1℃、49.4℃、51.2℃、53.6℃、55.6℃、56.9℃、57.7℃时都能扩增出清晰明亮的条带,但在温度为 53.6℃时,扩增出的条带无弥散拖尾现象,条带最为清晰整齐。确定该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为 53.6℃。各引物最佳退火温度见表 2-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EST-SSR的紫斑牡丹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J]. 安宗燕,唐红,李婉茹.  分子植物育种. 2018(20)
[2]基于ITS和matK基因对牡丹组序列分析及其亲缘关系的研究[J]. 丑欢欢,唐红.  植物研究. 2017(04)
[3]利用RAPD、ISSR分子标记分析野牡丹属亲缘关系[J]. 陈振东,郑涛,林秀香,林艺华,郑少缘,苏金强.  热带作物学报. 2016(09)
[4]SSR分子标记在牡丹亲缘关系研究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J]. 郭琪,郭大龙,郭丽丽,张琳,侯小改.  植物学报. 2015(05)
[5]21个日本牡丹品种DNA指纹图谱构建与EST-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J]. 孙嘉磊,杨志刚,罗兵,孙海燕.  江苏农业科学. 2015(09)
[6]西南牡丹品种起源的ISSR研究[J]. 李宗艳,秦艳玲,蒙进芳,唐岱,王锦.  中国农业科学. 2015(05)
[7]江南牡丹引种洛阳生物学特性及物候期研究[J]. 王占营,王晓晖,刘红凡,王二强,刘振国.  安徽农业科学. 2014(33)
[8]4个滇牡丹天然居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 刘通,冯丹,陈少瑜,赵一鹤.  西部林业科学. 2014(03)
[9]四川天彭牡丹遗传多样性研究[J]. 甘娜,陈其兵,罗承德.  北方园艺. 2014(09)
[10]日本牡丹“芳纪”杂交亲和性分析[J]. 王晓晖,王二强,刘迎锋,韩鲲,刘振国,庞静静.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4(02)

博士论文
[1]基于CDDP标记的牡丹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分子身份证构建[D]. 李莹莹.山东农业大学 2013
[2]杨山牡丹遗传多样性与江南牡丹品种资源研究[D]. 王佳.北京林业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芍药属牡丹组植物分子系统学的研究[D]. 丑欢欢.甘肃农业大学 2017
[2]基于CDDP标记的不同花色牡丹的遗传关系分析[D]. 王小文.山东农业大学 2015
[3]菊花遗传多样性分析及CDDP指纹图谱构建[D]. 李田.山东农业大学 2014
[4]大花黄牡丹SRAP遗传多样性研究[D]. 唐琴.四川农业大学 2012
[5]不同来源牡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D]. 周波.南京农业大学 2010
[6]彭州地区部分牡丹品种的AFLP研究[D]. 王淑华.四川农业大学 2010
[7]部分牡丹品种亲缘关系的AFLP研究[D]. 周兴文.河南农业大学 2006
[8]芍药属牡丹组种间关系的分子证据:GPAT基因的PCR-RFLP和序列分析[D]. 赵宣.西南农业大学 2004
[9]牡丹、芍药品种DNA指纹图谱绘制的初步研究[D]. 朱红霞.北京林业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3601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33601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7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