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园艺论文 >

广州四种花卉细菌性新病害病原鉴定

发布时间:2021-09-12 19:37
  我国花卉市场发展迅速,尤其是在近十年来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花卉品种也逐年增多。随着花卉产业的不断发展,一些病虫害相继发生,尤其是花卉病害发生较为严重。广州是我国生产和销售花卉的重要地区,但每年花卉病害给花卉产业造成较大影响,一些花卉病害种类并不清楚,因此了解其病原种类及其发生动态对于今后花卉病害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研究通过对病原菌的致病力测定、生理生化性状测定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初步鉴定了以下四种花卉病害病原:1、金钻蔓绿绒叶斑病病原菌鉴定。根据柯赫法则,通过分离纯化和致病力测定获得病原菌株JZMLR(登陆号:KU758911),利用引物27F/1492R扩增病原菌16S rRNA基因,扩增产物在GenBank上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病原菌株JZMLR与Dickeya dadantii SR1、Erwinia chrysanthemi CY-1和Erwinia chrysanthemi strain CF-1相似性高达99%,通过构建其系统发育树,菌株JZMLR在独立一个分支上;再利用引物CM13/CM7扩增病原菌的RNA聚合酶基因(rpoB),扩增产物在GenBank对比序列,结... 

【文章来源】: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植物病原细菌鉴定技术研究进展
    1.2 四个植物病原细菌属的分类变化
        1.2.1 迪基氏菌属分类变化
        1.2.2 黄单胞菌属分类变化
        1.2.3 假单胞菌属分类变化
        1.2.4 芽孢杆菌属分类变化
    1.3 广州地区四种花卉病害发生情况
        1.3.1 金钻蔓绿绒病害发生情况
        1.3.2 福禄桐病害发生情况
        1.3.3 印度橡胶榕病害发生情况
        1.3.4 百合竹病害发生情况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样本采集
    2.2 供试培养基
    2.3 主要试剂与仪器
        2.3.1 主要试剂
        2.3.2 主要仪器
    2.4 实验方法
        2.4.1 菌株分离纯化保存
        2.4.2 致病菌的致病力测定及重新分离
        2.4.3 病原菌菌落形态及病原菌生理生化测定
        2.4.4 菌株总DNA提取
        2.4.5 引物设计及反应体系
        2.4.6 电泳检测
        2.4.7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金钻蔓绿绒叶斑病病原鉴定
        3.1.1 金钻蔓绿绒叶斑病症状特点
        3.1.2 金钻蔓绿绒叶斑病病原菌分离鉴定
            3.1.2.1 金钻蔓绿绒叶斑病病原菌分离与致病性测定
            3.1.2.2 金钻蔓绿绒叶斑病病原菌分子鉴定
        3.1.4 金钻蔓绿绒叶斑病病原菌生理生化性状鉴定
    3.2 福禄桐叶斑病病原鉴定
        3.2.1 福禄桐叶斑病症状特点
        3.2.2 福禄桐叶斑病病原分离与鉴定
            3.2.2.1 福禄桐叶斑病病原分离与致病性测定
            3.2.2.2 福禄桐叶斑病病原分子鉴定
        3.2.3 福禄桐叶斑病病原生理生化测定
    3.3 百合竹叶斑病病害症状鉴定
        3.3.1 百合竹叶斑病病害症状特点
        3.3.2 百合竹叶斑病病原分离与鉴定
            3.3.2.1 百合竹叶斑病病原分离与致病性测定
            3.3.2.2 百合竹叶斑病病原分子鉴定
        3.3.3 百合竹叶斑病病原生理生化鉴定
    3.4 印度橡胶榕叶枯病病原鉴定
        3.4.1 印度橡胶榕叶枯病症状特点
        3.4.2 印度橡胶榕叶枯病病原分离鉴定
            3.4.2.1 印度橡胶榕叶枯病病原分离与致病性测定
            3.4.2.2 印度橡胶榕叶枯病病原分子鉴定
        3.4.4 印度橡胶榕病原生理生化鉴定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1.1 金钻蔓绿绒叶斑病病原
        4.1.2 福禄桐叶斑病病原
        4.1.3 百合竹叶斑病病原
        4.1.4 印度橡胶榕叶枯病病原
    4.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细菌性软腐病菌Dickeya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J]. 周佳暖,姜子德,张炼辉.  植物病理学报. 2015(04)
[2]杨树人工林土壤细菌DNA的提取与扩增[J]. 倪桂萍,王延平,王华田,韩亚飞,桑亚林.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3(05)
[3]丽格海棠细菌性叶斑病病原菌鉴定[J]. 周丽洪,王永吉,韩阳,张丽辉,姬广海.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12)
[4]假单胞菌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J]. 杨光富,魏云林.  生物技术通报. 2011(01)
[5]四种黄单胞菌的基因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J]. 龙海,李一农,李芳荣.  生物技术通报. 2011(01)
[6]利用16S rDNA结合gyrA和gyrB基因对生防芽孢杆菌R31的快速鉴定[J]. 喻国辉,牛春艳,陈远凤,陈燕红,杨紫红.  中国生物防治. 2010(02)
[7]两株植物内生巨大芽孢杆菌的生物学特性比较[J]. 杨胜远,韦锦,李云.  生物技术通报. 2010(03)
[8]基于16S rRNA和recA香鱼鳗利斯顿氏菌的分离鉴定[J]. 王成义,闫茂仓,陈少波,管敏鑫,单乐州,艾为明,谢起浪,蔡延(马奔).  海洋通报. 2010(01)
[9]城市污水中气味类香菌的分离与鉴定[J]. 吴春笃,赵海静,许小红,宁德刚,张云凤.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0(01)
[10]橡皮树的育苗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 曹骏,蒋建伟.  上海农业科技. 2008(06)

硕士论文
[1]桑枯萎病病原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分子检测方法的建立[D]. 姜星.江苏科技大学 2012
[2]魔芋软腐病菌致病性测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D]. 李晓红.华中农业大学 2009
[3]gyrB基因在沙门菌属分类鉴别中的应用[D]. 张书梅.浙江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948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33948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8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