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性结实樱桃番茄种质材料研究与抗病新种质创制
发布时间:2021-09-14 21:28
以5份单性结实樱桃番茄种质材料为研究对象,调查了果实内的种子数量、鉴定了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D)和灰叶斑病(GLSD)的抗病性;以材料CP28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单性结实性状的遗传规律和子房的发育过程;开展了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和番茄灰叶斑病单性结实新种质的创制。结果表明:单性结实材料单果种子数在不同位置花序间表现差异较大,变异系数高达120%以上,平均单果种子数在6.44~7.41粒之间,明显少于普通材料;5份材料都不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材料CP24和CR3表现出抗番茄灰叶斑病;通过遗传群体内单性结实性状分离情况分析,得出材料CP28的单性结实性状由隐性单基因控制的结论;通过石蜡切片看出,日温15℃/夜温5℃低温栽培条件下子房内几乎没有胚珠,日温25℃/夜温15℃温度栽培条件下子房内有数量多少不等的胚珠,并且能正常发育;创制了3份兼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和番茄灰叶斑病单性结实新种质,为多抗性单性结实新品种的培育奠定了基础。
【文章来源】: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0,21(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烟粉虱侵染接种
单性结实樱桃番茄不同位置花序平均单果种子数
2个温度处理下4个阶段的子房切片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番茄灰叶斑病原菌的鉴定及抗性种质资源的筛选[J]. 叶青静,阮美颖,王荣青,姚祝平,万红建,程远,李志邈,杨悦俭,周国治. 植物病理学报. 2019(03)
[2]十六个樱桃番茄品种果实风味品质相关指标比较分析[J]. 程远,万红建,刘超超,姚祝平,叶青静,李志邈,王荣青,周国治,杨悦俭,陈德梁,阮美颖. 浙江农业学报. 2018(11)
[3]园艺植物单性结实的分子研究进展[J]. 张映,陈钰辉,连勇,刘富中. 园艺学报. 2018(07)
[4]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研究进展[J]. 张前荣,李大忠,朱海生,刘建汀,李永平,温庆放. 分子植物育种. 2017(09)
[5]兼抗灰叶斑病和黄化曲叶病毒病番茄品种浙粉706的选育[J]. 王荣青,叶青静,周国治,阮美颖,姚祝平,杨悦俭. 浙江农业科学. 2016(05)
[6]单性结实樱桃番茄新品种浙樱粉1号的选育[J]. 阮美颖,周国治,叶青静,李志邈,王荣青,姚祝平,万红建,杨悦俭. 中国蔬菜. 2016(02)
[7]番茄单性结实研究进展[J]. 张少丽,邵景成,胡志峰,魏兵强. 园艺学报. 2016(01)
[8]我国番茄灰叶斑病研究进展[J]. 李戌清,郑积荣,吕晓菡,王宏. 中国植保导刊. 2015(03)
[9]单性结实的分子研究进展[J]. 涂冬萍,马小军,莫长明,潘丽梅,冯世鑫,黄杰. 中草药. 2014(20)
[10]高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番茄新品种浙粉702的选育[J]. 王荣青,叶青静,周国治,阮美颖,姚祝平,杨悦俭.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4(03)
本文编号:3395559
【文章来源】: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0,21(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烟粉虱侵染接种
单性结实樱桃番茄不同位置花序平均单果种子数
2个温度处理下4个阶段的子房切片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番茄灰叶斑病原菌的鉴定及抗性种质资源的筛选[J]. 叶青静,阮美颖,王荣青,姚祝平,万红建,程远,李志邈,杨悦俭,周国治. 植物病理学报. 2019(03)
[2]十六个樱桃番茄品种果实风味品质相关指标比较分析[J]. 程远,万红建,刘超超,姚祝平,叶青静,李志邈,王荣青,周国治,杨悦俭,陈德梁,阮美颖. 浙江农业学报. 2018(11)
[3]园艺植物单性结实的分子研究进展[J]. 张映,陈钰辉,连勇,刘富中. 园艺学报. 2018(07)
[4]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研究进展[J]. 张前荣,李大忠,朱海生,刘建汀,李永平,温庆放. 分子植物育种. 2017(09)
[5]兼抗灰叶斑病和黄化曲叶病毒病番茄品种浙粉706的选育[J]. 王荣青,叶青静,周国治,阮美颖,姚祝平,杨悦俭. 浙江农业科学. 2016(05)
[6]单性结实樱桃番茄新品种浙樱粉1号的选育[J]. 阮美颖,周国治,叶青静,李志邈,王荣青,姚祝平,万红建,杨悦俭. 中国蔬菜. 2016(02)
[7]番茄单性结实研究进展[J]. 张少丽,邵景成,胡志峰,魏兵强. 园艺学报. 2016(01)
[8]我国番茄灰叶斑病研究进展[J]. 李戌清,郑积荣,吕晓菡,王宏. 中国植保导刊. 2015(03)
[9]单性结实的分子研究进展[J]. 涂冬萍,马小军,莫长明,潘丽梅,冯世鑫,黄杰. 中草药. 2014(20)
[10]高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番茄新品种浙粉702的选育[J]. 王荣青,叶青静,周国治,阮美颖,姚祝平,杨悦俭.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4(03)
本文编号:33955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3395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