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园艺论文 >

香菇不同生长发育期的多糖结构特性及其免疫活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28 04:17
  香菇多糖具有多种药理学活性,不同生长发育期香菇多糖结构特性和体外免疫、抗肿瘤活性等生物活性间有一定的联系。本文以不同生长发育期(菇蕾期L1、未成熟子实体L2、成熟子实体L3和开伞子实体L4)香菇子实体为研究材料,对不同生长发育期香菇总糖、多糖和蛋白质含量等进行了测定,确定第一潮香菇为实验材料;同时,针对香菇多糖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测定了第一潮不同生长发育期香菇分级醇沉多糖组分的结构特性和体外免疫、抗肿瘤活性等生物活性,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潮次香菇总糖、多糖和蛋白质测定结果显示,第一潮香菇总糖和多糖含量较高,第三潮香菇蛋白质含量较高,因此选用总糖和多糖含量较高的第一潮香菇为实验材料。2.最佳香菇多糖醇沉工艺:浓缩比4:1(mL:g),70%的乙醇终浓度(mL/mL);最佳香菇多糖脱色工艺为:pH 3.5,活性碳用量为1%(g/mL),脱色温度为20℃,脱色时间为100 min,摇床转速为190 r/min;Sevage法脱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采用Sevage法脱蛋白4次。3.不同生长发育期分级醇沉组分多糖结构特性结果显示:P20组分得率最高,多糖和β-葡聚糖在P50组分中含量最高,... 

【文章来源】:武汉工程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10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香菇不同生长发育期的多糖结构特性及其免疫活性研究


不同生长发育期香菇总糖、多糖和蛋白质含量

香菇,总糖,多糖,蛋白质含量


图 2.1 不同生长发育期香菇总糖、多糖和蛋白质含量(续)sugar polysaccharides and protein content of Lentinula edodes at different growth(Add)生长发育期香菇β-葡聚糖含量的测定结果潮香菇4 个不同生育期香菇子实体多糖提取液中β-葡聚糖11±0.03) %(L1)、(1.56±0.03) %(L2)、(2.83±0.15) %(L3)、(L4),β-葡聚糖含量先增后减,在成熟子实体时期β-葡聚加工环节香菇多糖含量的测定同加工环节(HQ、HH、WSQ、WSH)香菇样品的多糖

香菇多糖,储存时间,苯酚-硫酸法


图 2.2 储存时间对香菇多糖含量的影响Fig 2.2 The effect of storage time on the content of polysaccharides测定方法的重现性均较理想。苯酚-硫酸法的灵敏度比高高,但是特异性不够高,容易出现假阳性,而高锰酸钾滴果偏低,且灵敏度不够高;苯酚-硫酸法回收率高于高锰苯酚-硫酸法操作简便,测定过程中多糖损失较少,更加的快速测定。过程中,第一潮含量最高,多糖含量与总糖含量变化一致时含量最高,说明在香菇栽培过程中,营养逐渐流失,使养成分积累受阻,L3 蛋白质积累量达到最大,此时期可含量最高的香菇样品进行采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香菇多糖积累规律与特性比较[J]. 胡静,雷远征,谭晓妍,秦子芳,但冬梅,宁慧娟,叶彦雄,孙君社,张秀清.  食品工业科技. 2018(02)
[2]瓦布贝母内生真菌Fusarium redolens 6WBY3多糖的理化性质及抗氧化活性[J]. 潘峰,姚芸欣,唐鑫,吴卫.  微生物学报. 2017(02)
[3]猴头菌不同发育阶段产生的多糖结构特征及免疫活性[J]. 唐川,吴迪,杨焱,刘艳芳,周帅,颜梦秋,唐传红.  菌物学报. 2016(01)
[4]香菇中粗多糖含量测定的方法比较[J]. 何东慧,郭晓燕.  现代食品. 2015(13)
[5]酸提香菇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J]. 梅光明,郝强,张小军,郭远明,陈雪昌.  现代食品科技. 2014(09)
[6]桔梗多糖Sevag法除蛋白工艺的研究[J]. 刘玉佳,孔繁东,刘兆芳,王雁鸣.  中国调味品. 2014(04)
[7]香菇多糖的纯化工艺优化[J]. 梁敏.  贵州农业科学. 2013(10)
[8]香菇多糖和金针菇多糖的提取及其抑菌活性[J]. 胡国元,李超影,陈默,张芊,张哲.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13(06)
[9]香菇废菌棒多糖树脂脱色工艺研究[J]. 肖建中,刘青娥,陈海燕,钟仙龙.  安徽农业科学. 2013(08)
[10]不同潮期香菇营养成分的比较研究[J]. 张小爽,徐晓飞,张丙青,罗珍,陈健.  现代食品科技. 2012(06)

硕士论文
[1]由橙皮苷合成新型黄酮烯基醚类和黄酮糖缀合物的研究[D]. 符立云.湖南大学 2011
[2]香菇多糖的制备、结构特性和生物活性的研究[D]. 耿安静.华南理工大学 2010
[3]香菇的深层培养及其多糖的结构修饰[D]. 张难.贵州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112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34112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b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