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叶片秋季变色过程中类黄酮类物质的变化特性
发布时间:2021-10-19 11:43
以变色过程中的’北陆’蓝莓(Vaccinium corymbosum L.)叶片为对象,明确了花青苷类和叶绿素类色素的含量、种类、比例变化特性,探讨了蓝莓叶片秋季变色机理,在此基础上,结合可溶性糖的变化规律,研究了叶片秋季变色过程中类黄酮类物质的变化特性;并分析了新梢不同部位叶片中相关指标的变化特性,为充分发挥和提高蓝莓叶片的经济利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奠定了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北陆’蓝莓叶片检出4种花青素:飞燕草素、牵牛花素、锦葵色素和矢车菊素,其中飞燕草素和牵牛花素含量占比最大,约占到花青苷总量的88%,二者含量随叶色变化而增加但比值不变,约0.85。全绿叶片中解析出5种花青苷组分,随叶色变化组分增多,全红叶片中解析出11种组分,其中飞燕草素-3-O-阿拉伯糖苷、牵牛花素-3-0-葡萄糖苷和牵牛花素-3-0-半乳糖苷占比较高达90%。随着叶色变化,花青苷总含量持续增长,原花青素含量总体下降,黄酮醇含量小幅增长;花青苷主要从变色S3期(红绿二色面积相当时)开始显著上升,而原花青素在S1-S2期(叶片开始变红时)显著下降。叶片全红时期的类黄酮总量与全绿时期相当;花青苷和黄酮醇比全绿时期分别...
【文章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2类黄酮代谢途径??Fig.?1-2?f?
?111???(1)明确秋季蓝莓叶片变色过程中的色素变化规律,掌握叶色变化与花青苷和??叶绿素的组分、含量、比例之间的关系;??(2)明确叶色变化过程中类黄酮物质和可溶性糖的变化特性;??(3)明确原花青素和黄酮醇在叶片中的积累部位及其差异;??为揭示蓝莓秋季叶片变色过程色素形成、积累以及变化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进??而为蓝莓叶片的保健产品开发和观赏功能的有效利用提供参考。??1.7.技术路线图??
材及取样??种植于北京市近郊蓝莓苗圃的四年生‘北陆’蓝莓植株为试材,一致的植株,于2015年9?10月份叶片颜色变化过程中采集完整200片叶片,并重复3次。样品采集后放于冰盒中带回实验室,存于-80°C保存备用。??.不同变色阶段叶片材料??据观察和采样过程中的样品状态,将叶片的变色过程由前到后5),如图2。第一个阶段为全绿阶段(S1),整个叶片均呈现绿片上红色所占面积<1/3叶片面积(S2);第三个阶段,叶片上片面积,但<2/3叶片面积(S3);第4个阶段,叶片上红色积(S4);第5个阶段为全红阶段(S5),整个叶片均呈现红于外围新梢第2?4个节位。取样状态如图2-1所示,自9.23日采取相应变色阶段的样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花蓟马取食对菜豆不同部位叶片防御基因表达的影响[J]. 张羽宇,郅军锐,刘勇,叶茂. 昆虫学报. 2017(01)
[2]我国蓝莓产业发展报告[J]. 李亚东,孙海悦,陈丽. 中国果树. 2016(05)
[3]不同光质处理对翠云草叶色变化的影响[J]. 张水木,彭媛媛,李林. 北方园艺. 2016(12)
[4]紫外光对‘北陆’越橘转色果花青苷积累、关键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J]. 杨俊枫,史文君,杨乐,宫中志,李彬彬,侯智霞. 园艺学报. 2016(04)
[5]华南忍冬不同器官中黄酮类物质的定位与定量及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分析[J]. 莫爱琼,耿世磊,万小荣.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5(04)
[6]太阳李不同叶位叶片的色彩及色素变化[J]. 黄诗扬,王亚芸,卢宝明,任建武,李小雨,梅广云,李梓楠. 中国园艺文摘. 2015(10)
[7]杉木幼苗不同叶位叶绿素含量及荧光特性差异[J]. 赖善聪,佘志媛,石零珊,丁国昌,许珊珊,林思祖. 莆田学院学报. 2015(05)
[8]榉树秋季转色期叶色变化的生理生化[J]. 张敏,黄利斌,周鹏,钱猛,窦全琴. 林业科学. 2015(08)
[9]低温对孕穗期玉米叶片光合及碳代谢酶活性的影响[J]. 谷岩,曹梦可,张玉秋,孙扬,胡文河,吴春胜. 植物生理学报. 2015(06)
[10]不同遮荫处理对翠云草叶色变化的影响[J]. 李林,黄洁瑜,张水木,吕英民. 分子植物育种. 2015(05)
博士论文
[1]香蕉叶片糖代谢若干关键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低温胁迫下的表达研究[D]. 匡云波.福建农林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紫叶矮樱叶片成色色素分析[D]. 包努恩都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2]UV对不同时期蓝莓叶片光合作用和生理反应的影响[D]. 宫中志.北京林业大学 2016
[3]辅色素对葡萄酒花色苷辅色作用及颜色影响的研究[D]. 刘婷婷.江南大学 2014
[4]蓝莓果干粉制备工艺和以花青素为主的化学组分研究[D]. 林西.北京林业大学 2013
[5]葡萄籽综合利用研究[D]. 杜彦山.江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44804
【文章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2类黄酮代谢途径??Fig.?1-2?f?
?111???(1)明确秋季蓝莓叶片变色过程中的色素变化规律,掌握叶色变化与花青苷和??叶绿素的组分、含量、比例之间的关系;??(2)明确叶色变化过程中类黄酮物质和可溶性糖的变化特性;??(3)明确原花青素和黄酮醇在叶片中的积累部位及其差异;??为揭示蓝莓秋季叶片变色过程色素形成、积累以及变化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进??而为蓝莓叶片的保健产品开发和观赏功能的有效利用提供参考。??1.7.技术路线图??
材及取样??种植于北京市近郊蓝莓苗圃的四年生‘北陆’蓝莓植株为试材,一致的植株,于2015年9?10月份叶片颜色变化过程中采集完整200片叶片,并重复3次。样品采集后放于冰盒中带回实验室,存于-80°C保存备用。??.不同变色阶段叶片材料??据观察和采样过程中的样品状态,将叶片的变色过程由前到后5),如图2。第一个阶段为全绿阶段(S1),整个叶片均呈现绿片上红色所占面积<1/3叶片面积(S2);第三个阶段,叶片上片面积,但<2/3叶片面积(S3);第4个阶段,叶片上红色积(S4);第5个阶段为全红阶段(S5),整个叶片均呈现红于外围新梢第2?4个节位。取样状态如图2-1所示,自9.23日采取相应变色阶段的样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花蓟马取食对菜豆不同部位叶片防御基因表达的影响[J]. 张羽宇,郅军锐,刘勇,叶茂. 昆虫学报. 2017(01)
[2]我国蓝莓产业发展报告[J]. 李亚东,孙海悦,陈丽. 中国果树. 2016(05)
[3]不同光质处理对翠云草叶色变化的影响[J]. 张水木,彭媛媛,李林. 北方园艺. 2016(12)
[4]紫外光对‘北陆’越橘转色果花青苷积累、关键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J]. 杨俊枫,史文君,杨乐,宫中志,李彬彬,侯智霞. 园艺学报. 2016(04)
[5]华南忍冬不同器官中黄酮类物质的定位与定量及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分析[J]. 莫爱琼,耿世磊,万小荣.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5(04)
[6]太阳李不同叶位叶片的色彩及色素变化[J]. 黄诗扬,王亚芸,卢宝明,任建武,李小雨,梅广云,李梓楠. 中国园艺文摘. 2015(10)
[7]杉木幼苗不同叶位叶绿素含量及荧光特性差异[J]. 赖善聪,佘志媛,石零珊,丁国昌,许珊珊,林思祖. 莆田学院学报. 2015(05)
[8]榉树秋季转色期叶色变化的生理生化[J]. 张敏,黄利斌,周鹏,钱猛,窦全琴. 林业科学. 2015(08)
[9]低温对孕穗期玉米叶片光合及碳代谢酶活性的影响[J]. 谷岩,曹梦可,张玉秋,孙扬,胡文河,吴春胜. 植物生理学报. 2015(06)
[10]不同遮荫处理对翠云草叶色变化的影响[J]. 李林,黄洁瑜,张水木,吕英民. 分子植物育种. 2015(05)
博士论文
[1]香蕉叶片糖代谢若干关键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低温胁迫下的表达研究[D]. 匡云波.福建农林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紫叶矮樱叶片成色色素分析[D]. 包努恩都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2]UV对不同时期蓝莓叶片光合作用和生理反应的影响[D]. 宫中志.北京林业大学 2016
[3]辅色素对葡萄酒花色苷辅色作用及颜色影响的研究[D]. 刘婷婷.江南大学 2014
[4]蓝莓果干粉制备工艺和以花青素为主的化学组分研究[D]. 林西.北京林业大学 2013
[5]葡萄籽综合利用研究[D]. 杜彦山.江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448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3444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