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顶红球茎组织培养扩繁的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3 14:59
在2013年~2015年期间,以朱顶红国产品种和不同进口品种鳞茎为外植体,在常规组培条件下进行了扩繁实验,研究了抑菌剂、植物激素等因子对其组织污染和诱导的影响,确定了初代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增重培养的最佳培养基。在此基础上,从生态学种间竞争理论的角度出发,探索了在开放式组培环境及水培条件下不同的抑菌剂以及不同品种对朱顶红球茎组培扩繁的影响,从而建立了新的朱顶红完整植株再生体系。研究结果表明:(1)在常规组培条件下,接种在没有添加抑菌剂的培养基上的9个朱顶红品种外植体污染率高达90%以上,污染源来自内生真菌。(2)在常规组培条件下,朱顶红初代和继代最佳培养基均为1/2MS+4.0mg·L-1 6-BA+2.0mg·L-1 NAA+50mg·L-1 AAS+200mg·L-1 MZ,壮苗增重最佳培养基为1/2MS+4.0 mg·L-1 6-BA+1.0 mg·L-1 NAA+100 mg·L-1KH2PO4+50 mg·L-1 AAS+200 mg·L-1 MZ,生根最佳培养基为1/2MS+1.0 mg·L-1 NAA+50 mg·L-1 AAS+200 mg·L-1 MZ。(3)在上述各...
【文章来源】: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主要试剂和仪器设备
2.3 研究内容与实验设计
2.3.1 朱顶红球茎预处理和预实验
2.3.2 常规组培环境条件下朱顶红球茎组培扩繁的影响因素研究
2.3.3 开放组培环境条件下进口朱顶红品种组培扩繁的影响因素研究
2.3.4 水培环境条件下朱顶红球茎组培扩繁的影响因素研究
2.3.5 组培环境因子的设计
2.4 数据分析
第三章 常规组培环境条件下朱顶红球茎组培扩繁的影响因素研究
3.1 初代培养预实验中不同朱顶红品种外植体的染菌情况
3.2 朱顶红国产品种外植体及其内生菌竞争性生长的影响因素
3.2.1 抑菌剂对国产朱顶红品种外植体初代培养的影响
3.2.2 抑菌剂对朱顶红国产品种组培苗继代培养的影响
3.2.3 抑菌剂对国产朱顶红品种继代苗增重培养的影响
3.2.4 抑菌剂对朱顶红国产品种组培苗生根移栽的影响
3.3 抑菌剂对进口品种外植体及其内生菌竞争性生长的影响
3.3.1 抑菌剂对朱顶红进口品种初代组培的影响
3.3.2 朱顶红进口品种组培苗继代培养的影响因素
3.3.3 对朱顶红进口品种组培苗增重培养的影响因素
3.3.4 对朱顶红进口品种的组培苗生根移栽的影响因子
第四章 开放环境条件下朱顶红进口品种组培扩繁的影响因素研究
4.1 在初代培养中不同开放环境条件和培养基质的影响
4.2 在初代培养中不同抑菌剂外用方式的影响
4.3 在继代培养中抑菌剂对外植体污染率的影响
4.4 在继代培养中抑菌剂对繁殖系数的影响
第五章 水培条件下朱顶红进口品种组培扩繁的影响因素研究
5.1 不同抑菌剂对朱顶红及其内生菌竞争性生长的影响
5.2 不同培养液对朱顶红及其内生菌竞争性生长的影响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1.1 常规组培条件下朱顶红及其内生菌竞争性生长的影响因素
6.1.2 开放式组培条件下朱顶红及其内生菌竞争性生长的影响因素
6.1.3 开放式水培条件下朱顶红及其内生菌竞争性生长的影响因素
6.1.4 朱顶红及其内生菌竞争性生长的主要影响因素
6.2 讨论
6.2.1 常规组培条件下朱顶红及其内生菌竞争性生长的影响因素
6.2.2 开放式培养条件下朱顶红及其内生菌竞争性生长的影响因素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植物内生菌研究进展[J]. 丁文珺,王珊珊,任婧祺,李歌,詹佳鹏. 生物技术进展. 2015(06)
[2]火焰树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J]. 蔡月琴,陆銮眉,黄志丹,庄培玉,柯美玉,王艳平. 植物生理学报. 2015(05)
[3]朱顶红研究综述[J]. 王贤,熊敏,卫尊征,周涤.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 2014(08)
[4]根系分泌物介导下植物-土壤-微生物互作关系研究进展与展望[J]. 吴林坤,林向民,林文雄. 植物生态学报. 2014(03)
[5]荷兰进口朱顶红常见品种及栽培[J]. 郑林,黄松涛. 中国花卉园艺. 2013(18)
[6]朱顶红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研究[J]. 龚雪琴,由翠荣,曲复宁,陈礼学,于文胜,解晓旭. 园艺学报. 2012(02)
[7]朱顶红的研究进展[J]. 张林,成海钟,周玉珍,娄晓鸣,吕文涛. 江苏农业科学. 2011(05)
[8]大花朱顶红鳞茎不定芽的诱导[J]. 孙红梅,宋利娜. 中国农学通报. 2010(14)
[9]降低彩色马蹄莲组培初代培养污染因素的筛选[J]. 周凤娇,陈训. 安徽农业科学. 2008(29)
[10]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朱顶红不定芽诱导影响的研究[J]. 裴东升. 山西农业科学. 2008(06)
硕士论文
[1]山茶叶部微生物区系与灰斑病发生关系的研究[D]. 张丽娜.四川农业大学 2009
[2]朱顶红快繁技术研究[D]. 邵素娟.上海交通大学 2008
[3]黄栌林土壤微生物及其与枯萎病的关系[D]. 葛瑾.北京林业大学 2007
[4]抑菌剂筛选及对组培污染防治的初步研究[D]. 张薪薪.辽宁师范大学 2006
[5]朱顶红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的建立及其相关研究[D]. 王培军.山西农业大学 2004
[6]盾叶薯蓣细胞及内生真菌共培养机制研究[D]. 李文谦.南京工业大学 2004
[7]植物组培污染防治的研究[D]. 马翠萍.山东农业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453396
【文章来源】: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主要试剂和仪器设备
2.3 研究内容与实验设计
2.3.1 朱顶红球茎预处理和预实验
2.3.2 常规组培环境条件下朱顶红球茎组培扩繁的影响因素研究
2.3.3 开放组培环境条件下进口朱顶红品种组培扩繁的影响因素研究
2.3.4 水培环境条件下朱顶红球茎组培扩繁的影响因素研究
2.3.5 组培环境因子的设计
2.4 数据分析
第三章 常规组培环境条件下朱顶红球茎组培扩繁的影响因素研究
3.1 初代培养预实验中不同朱顶红品种外植体的染菌情况
3.2 朱顶红国产品种外植体及其内生菌竞争性生长的影响因素
3.2.1 抑菌剂对国产朱顶红品种外植体初代培养的影响
3.2.2 抑菌剂对朱顶红国产品种组培苗继代培养的影响
3.2.3 抑菌剂对国产朱顶红品种继代苗增重培养的影响
3.2.4 抑菌剂对朱顶红国产品种组培苗生根移栽的影响
3.3 抑菌剂对进口品种外植体及其内生菌竞争性生长的影响
3.3.1 抑菌剂对朱顶红进口品种初代组培的影响
3.3.2 朱顶红进口品种组培苗继代培养的影响因素
3.3.3 对朱顶红进口品种组培苗增重培养的影响因素
3.3.4 对朱顶红进口品种的组培苗生根移栽的影响因子
第四章 开放环境条件下朱顶红进口品种组培扩繁的影响因素研究
4.1 在初代培养中不同开放环境条件和培养基质的影响
4.2 在初代培养中不同抑菌剂外用方式的影响
4.3 在继代培养中抑菌剂对外植体污染率的影响
4.4 在继代培养中抑菌剂对繁殖系数的影响
第五章 水培条件下朱顶红进口品种组培扩繁的影响因素研究
5.1 不同抑菌剂对朱顶红及其内生菌竞争性生长的影响
5.2 不同培养液对朱顶红及其内生菌竞争性生长的影响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1.1 常规组培条件下朱顶红及其内生菌竞争性生长的影响因素
6.1.2 开放式组培条件下朱顶红及其内生菌竞争性生长的影响因素
6.1.3 开放式水培条件下朱顶红及其内生菌竞争性生长的影响因素
6.1.4 朱顶红及其内生菌竞争性生长的主要影响因素
6.2 讨论
6.2.1 常规组培条件下朱顶红及其内生菌竞争性生长的影响因素
6.2.2 开放式培养条件下朱顶红及其内生菌竞争性生长的影响因素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植物内生菌研究进展[J]. 丁文珺,王珊珊,任婧祺,李歌,詹佳鹏. 生物技术进展. 2015(06)
[2]火焰树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J]. 蔡月琴,陆銮眉,黄志丹,庄培玉,柯美玉,王艳平. 植物生理学报. 2015(05)
[3]朱顶红研究综述[J]. 王贤,熊敏,卫尊征,周涤.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 2014(08)
[4]根系分泌物介导下植物-土壤-微生物互作关系研究进展与展望[J]. 吴林坤,林向民,林文雄. 植物生态学报. 2014(03)
[5]荷兰进口朱顶红常见品种及栽培[J]. 郑林,黄松涛. 中国花卉园艺. 2013(18)
[6]朱顶红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研究[J]. 龚雪琴,由翠荣,曲复宁,陈礼学,于文胜,解晓旭. 园艺学报. 2012(02)
[7]朱顶红的研究进展[J]. 张林,成海钟,周玉珍,娄晓鸣,吕文涛. 江苏农业科学. 2011(05)
[8]大花朱顶红鳞茎不定芽的诱导[J]. 孙红梅,宋利娜. 中国农学通报. 2010(14)
[9]降低彩色马蹄莲组培初代培养污染因素的筛选[J]. 周凤娇,陈训. 安徽农业科学. 2008(29)
[10]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朱顶红不定芽诱导影响的研究[J]. 裴东升. 山西农业科学. 2008(06)
硕士论文
[1]山茶叶部微生物区系与灰斑病发生关系的研究[D]. 张丽娜.四川农业大学 2009
[2]朱顶红快繁技术研究[D]. 邵素娟.上海交通大学 2008
[3]黄栌林土壤微生物及其与枯萎病的关系[D]. 葛瑾.北京林业大学 2007
[4]抑菌剂筛选及对组培污染防治的初步研究[D]. 张薪薪.辽宁师范大学 2006
[5]朱顶红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的建立及其相关研究[D]. 王培军.山西农业大学 2004
[6]盾叶薯蓣细胞及内生真菌共培养机制研究[D]. 李文谦.南京工业大学 2004
[7]植物组培污染防治的研究[D]. 马翠萍.山东农业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4533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3453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