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园艺论文 >

温度对秀珍菇生长发育及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10-31 17:19
  为了研究秀珍菇变温结实机制,在不同温度(20、22、24、26、28、30℃)条件下对秀珍菇进行菌丝培养,待菌丝发满30 d后在4、8、12℃条件下进行3~24 h低温处理(以25℃处理作为对照),测定秀珍菇胞外羧甲基纤维素酶、滤纸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淀粉酶和漆酶等5种胞外酶活性;并在夏季进行不同温度(8、12、16、20℃)、不同时长(6、9、12、15、18 h)的打冷出菇试验。结果表明,在26℃条件下培养的菌丝生长势强,生长速率快,随着温度进一步升高,菌丝生长势变弱。胞外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同一处理温度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5种胞外酶的活性总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9~18 h内酶活性达到峰值;经4、8、12℃低温处理后,胞外羧甲基纤维素酶、滤纸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淀粉酶4种胞外酶的活性增强,而胞外漆酶活性降低,且处理温度越低,漆酶活性越低。打冷出菇试验结果表明,8℃处理9~15 h和16℃处理12 h产量较高,单产达到100 g/包以上。从菇蕾形成和出菇整齐度来看,在16℃条件下处理12 h出菇效果较好。这说明对秀珍菇菌包出菇前进行打冷处理可以通过胞外酶活性变化来调节...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0,46(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温度对秀珍菇生长发育及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不同温度处理对秀珍菇胞外漆酶活性的影响

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温度,纤维素酶活性


由图2可知,在4℃处理12 h、8℃处理9 h时,胞外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最高,12和25℃处理在18 h时酶活性最高。这说明在一定时间内,处理温度越低,处理时长越长,酶活性越高,处理时间超过一定时长以后,酶活性反而降低。由此可以推断,生产中通过低温处理适当时间可以提高秀珍菇胞外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从而促进纤维素分解,为子实体形成提供营养。2.2.3 对胞外滤纸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纤维素酶活性,滤纸,温度,酶活性


由图5可知:在4和8℃处理9 h以内,胞外淀粉酶活性随处理时长增加呈整体上升趋势,处理时间超过9 h后,酶活性开始下降;在处理时长相同的情况下,总体呈处理温度越低,酶活性越高的趋势。其中4℃处理下酶活性在9 h时达到最高。由此推断,适当的低温处理有利于秀珍菇胞外淀粉酶活性的提高,从而促进培养基质中淀粉类物质的降解,为菇蕾的形成提供可吸收利用的小分子糖、氨基酸等物质。图4 不同温度处理对秀珍菇胞外半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适宜夏季设施栽培的秀珍菇菌株筛选[J]. 闫静,袁卫东,王伟科,陆娜,宋吉玲,潘飞云.  北方园艺. 2018(22)
[2]利用杏鲍菇菌糠生产秀珍菇试验[J]. 王黎明,臧春龙,刘伟,崔建丽.  农学学报. 2018(06)
[3]真姬菇不同生长时期胞外酶活性变化研究[J]. 宋利茹,窦宏强,席亚丽,梁倩倩,魏生龙.  食用菌. 2018(02)
[4]秀珍菇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蛋白质组学分析[J]. 王伟科,袁卫东,方献平,宋吉玲,闫静,陆娜.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7(05)
[5]培养料理化性状与秀珍菇菌丝营养和生殖生长的相关性[J]. 陈青,陈再鸣,钱琼秋,余维良,郑明海,王松,水狄云.  浙江农业学报. 2016(05)
[6]35种食用菌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分化温度的聚类分析[J]. 庞杰,孙国琴,于静,孟虎,王海燕,刘燕,杨志刚.  中国食用菌. 2015(06)
[7]金针菇生长发育期间相关胞外酶的活性变化研究[J]. 冯伟林,蔡为明,金群力,范丽军,沈颖越,宋婷婷,田芳芳.  浙江农业学报. 2012(03)
[8]双孢蘑菇几种胞外酶的活性测定[J]. 陈庆榆,史钧,何华奇,吴萍,许光雷.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1(06)
[9]斑玉蕈低温胁迫下菌丝体酶活变化及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J]. 胡开辉,黄桂英,颜松,庄燕煌,危秀芬,朱海潇.  菌物学报. 2009(04)
[10]秀珍菇不同菌株液体菌种比较研究[J]. 闫静,周祖法,王伟科,袁卫东,陆娜.  浙江农业学报. 2007(02)



本文编号:34685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34685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d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