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园艺论文 >

生物炭缓解山定子盐胁迫的生理基础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30 15:50
  生物炭由于其具有多孔和内含多种物质,不仅能够吸附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还可以分解出一些必需元素来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有研究表明,生物炭对于土壤改良方面有很大的作用,例如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活化土壤、持留土壤养分、增进土壤肥力,进而提高植株的发芽率、幼苗植株的存活率和植株的抗逆性,促进植物生长。土壤盐碱化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因此本试验研究添加生物炭对盐胁迫下山定子的影响。试验以当年生山定子实生苗为试材,设置短期高浓度盐处理(0.4%)和长期低浓度盐处理(0.2%),研究生物炭(20%)缓解山定子植株盐胁迫的生理基础。测定的指标分为两个方面,地上部分包括植株的生长量和叶片光合荧光;地下部分包括根系形态、活性氧清除系统、谷胱甘肽循环、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试验结果如下:1.在高浓度盐胁迫下,叶片净光合速率(Pn)明显下降,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显著升高,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均下降,生物炭处理中Pn提高了36.0%,Ci降低了16.8%,Tr提高了25.0%,Gs提高了25.9%。在低浓度盐胁迫下,Pn明显下降,Ci浓度升高,Tr和Gs下降,生物炭处理中Pn提高了12.5%,Ci降低了... 

【文章来源】: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生物炭缓解山定子盐胁迫的生理基础研究


高盐胁迫下生物炭对叶片光合的影响

总长,根尖,生物炭,趋势


沈阳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水平,与对照比,添加生物炭处理在第 3-7d 明显高于对照,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图 2)。在试验过程中,对照的根尖数呈现先上升后平稳的趋势;盐胁迫下,根尖数整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与对照相比,盐胁迫处理的根尖数与对照呈显著性差异,说明在盐胁迫下根尖数目的增长受到抑制;在盐胁迫下添加生物炭处理中,根尖数整体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与对照相比整体上明显要高于对照,并且在后期显著高于盐处理。只添加生物炭处理的根尖数呈现上升后平稳的趋势,与对照相比,7d 后生物炭处理根尖数高于对照,但是并不显著(图 3)。

根尖,生物炭,趋势,沈阳农业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水平,与对照比,添加生物炭处理在第 3-7d 明显高于对照,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图 2)。在试验过程中,对照的根尖数呈现先上升后平稳的趋势;盐胁迫下,根尖数整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与对照相比,盐胁迫处理的根尖数与对照呈显著性差异,说明在盐胁迫下根尖数目的增长受到抑制;在盐胁迫下添加生物炭处理中,根尖数整体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与对照相比整体上明显要高于对照,并且在后期显著高于盐处理。只添加生物炭处理的根尖数呈现上升后平稳的趋势,与对照相比,7d 后生物炭处理根尖数高于对照,但是并不显著(图 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一氧化氮对盐胁迫下八宝景天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J]. 陈志新,陈伟楠,胡增辉,冷平生.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8(03)
[2]盐胁迫对5种抗旱型小麦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J]. 高树涛,石生伟.  南方农业学报. 2017(08)
[3]外源硫化氢对盐胁迫下加工番茄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 郑州元,林海荣,崔辉梅.  华北农学报. 2017(01)
[4]盐胁迫对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吸水和水解酶活性的影响[J]. 徐芬芬,楚婕妤,刘誉,徐鹏,胡志涛.  大豆科学. 2017(01)
[5]盐胁迫下匍匐翦股颖抗氧化酶活性及基因表达机制研究[J]. 肖国增,滕珂,李林洁,晁跃辉,韩烈保.  草业学报. 2016(09)
[6]三个大豆品种萌发期和苗期的耐盐性比较[J]. 张金霞,董德坤,胡兴旺,陈芬,朱丹华.  浙江农业学报. 2016(07)
[7]生物炭对铜胁迫下红壤地油菜苗期叶绿素和保护性酶活性的影响[J]. 王晓维,徐健程,孙丹平,罗宇航,龙昌智,鲁美娟,杨文亭.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6(04)
[8]盐胁迫下不同小麦品种(系)旗叶衰老特性分析[J]. 薛远赛,孟祥浩,刘义国,张玉梅,林琪.  中国农学通报. 2015(24)
[9]生物炭浸提液对盐胁迫水稻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机制[J]. 甄晓溪,徐凡,蒋太英,高继平,张文忠.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5(04)
[10]酸化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及酸化土壤的主要改良措施研究进展[J]. 袁珍贵,杨晶,郭莉莉,朱伟文,易镇邪,屠乃美.  农学学报. 2015(07)

博士论文
[1]生物炭的理化性质及其在作物生产上的应用[D]. 张伟明.沈阳农业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大豆品种耐盐性的快速鉴定法及不同时期耐盐性的研究[D]. 张鹏.吉林农业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5585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35585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8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