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园艺论文 >

番茄根内生菌分离鉴定、功能特性及基因组学

发布时间:2022-01-02 16:09
  本选题以番茄根为材料,分离鉴定分属于3个门、7个目、11个属、25个种的70株内生菌菌株,其中以变形菌门(70%)和厚壁菌门(28.57%)为主,以肠杆菌属(32.86%)、芽孢杆菌属(24.29%)和假单胞菌属(18.57%)为优势种属。分离菌株覆盖了番茄根内生菌前10个主要类群中的7个,具有广泛的多样性和代表性。番茄根内生菌抑菌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分别有44.7%、29.49%、20.51%和44.87%分离菌株对测试的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黑曲霉具有抑菌活性。对挑选的各主要类群9株优势菌株的基因组测序和功能注释显示,番茄内生菌具有多样的次生代谢产物合成能力,其中6株具有与铁载体合成相关的基因簇。进一步分析表明假单胞菌菌株p21黑曲霉抑菌活性与其分泌的pyoverdine II型铁载体相关,环境中Fe3+浓度对其抑菌活性有显著影响。纤维素酶等在内生菌侵染和定殖过程发挥重要作用。酶活筛选表明大多数内生菌具有纤维素酶(78.49%)和木聚糖酶(44.57%)活性。9株内生菌基因组注释结果也显示,除Rhizobium sp.r10外其他的8株测序菌均注释有不同数目的纤维素...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10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番茄根内生菌分离鉴定、功能特性及基因组学


图1健康番茄根内生菌的菌群结构(引自Tian?et?al,?2015m)??Fi.?1?Endohtes?inhabitinthe?healthtomato?root??

示意图,内生菌,侵染,木质部


?宄表明,当内生菌穿过植物根外皮层后可继续停留在侵入部位或者逐步向更深处占??据植物皮层细胞间隙[31’3S’39](图2)。在这些部位细菌也常以由几百个菌体组成的小??菌落的形式存在,并且通常不会像根瘤菌那样使宿主植物发生形态结构的变化。但??是Huang等[4°]对枯草芽孢杆菌GXJM08?仰加以以)侵染刺槐根的研宄表??明其侵染方式与根瘤菌非常相似并且引起宿主形态结构的变化,这对于探宄其他非??共生菌是否也同根瘤菌一样引起宿主发生形态结构的变化具有一定的意义。??A??侧根区/及也??根毛区外皮层??图2?内生菌侵染植物主要策略示意图(引自Ryan?et?al,?2008[41])??Fig.?2?The?main?plant?colonization?routes?by?endophytic?bacteria.??2.2.?4侵入植物木质部??植物木质部是水、离子和一些低分子量有机化合物如氨基酸等的长距离运输通??道[42],只有少数内生菌能穿过植物内皮层到达其中[31’37’39’43]。植物木质部营养物质??的浓度相对较低一些糖类的鲜重只有0.006?-?0.034?M?mol/gM,研宄表明这些低??浓度的营养物质足够支持内生菌的生长[42’45]。Bacon等用13C02为碳源培育马铃薯,??6??

菌株,电泳图,基因,产物


2.?3细菌16S?rRNA基因的PCR扩增与测序??分别以提取的细菌基因组DNA为模板,1492r和27f为引物扩增细菌16S?rRNA??基因,得到约1.?5?kb的DNA片段(图1-2)。纯化的DNA片段和Marker对比,纯度??和浓度均符合测序要求。??bp?M?1?2?3?4?5?67?8?9?10??!_?■?i??图1-2部分菌株16S?rRAN基因PCR扩增产物电泳图注:M泳道代表DL2000?Marker;??1-10泳道代表分离纯化得到的1-10号菌株16S?rRNA?PCR产物??Fig.?1-2?Electrophoresis?of?PCR?amplification?products?for?16S?rRNA?genes??of?the?partial?bacterial?isolates??测序后,将得到的序列组装编辑,递交RDP数据库进行鉴定。在分离纯化的115??株番茄根内生菌中,一共鉴定得到70株细菌(表1-1)。??表1-1番燕蕭z?缓77)根内生菌的鉴定??Table?1一1?Identification?of?the?tomato?root?endophytes??菌株编号?分子鉴定?一致性门?目??T?oPhy?t?e_0?Pseudomonas?pi?ecogl?os?si?ci?da?99.?16%?变形菌假单胞菌??ToPhyte_pl?Pseudomonas?mohnii?99.45%?变形菌假单胞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番茄根内生假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J]. 马荣琴,曹毅,周俊雄,叶朝松,张媞,陈明波,马绍城,田宝玉.  生物技术. 2015(06)
[2]浙贝母中内生菌的多样性及组成分析[J]. 彭三妹,王博林,路京,丁志山,袁小凤.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9)
[3]植物内生菌资源多样性研究进展[J]. 徐亚军.  广东农业科学. 2011(24)
[4]植物内生菌与宿主关系研究进展[J]. 姚领爱,胡之璧,王莉莉,周吉燕,黎万奎.  生态环境学报. 2010(07)
[5]我国植物内生菌研究进展[J]. 赵旭,常思静,景春娥,薛林贵.  中国沙漠. 2010(01)
[6]内生真菌对甜菜主要农艺性状及氮糖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J]. 史应武,娄恺,李春.  作物学报. 2009(05)
[7]植物内生细菌及其生物防治植物病害的研究进展[J]. 林玲,乔勇升,顾本康,周益军,董汉松.  江苏农业学报. 2008(06)
[8]生防菌诱导植物系统抗性及其生化和细胞学机制[J]. 刘晓光,高克祥,康振生,何邦令.  应用生态学报. 2007(08)
[9]嗜铁素在促进植物生长及病害防治等方面的应用[J]. 余贤美,郑服丛.  中国农学通报. 2007(08)
[10]植物内生细菌的侵染定殖规律研究进展[J]. 路国兵,张瑶,冀宪领,牟志美,高绘菊,吴绪东.  生物技术通报. 2007(03)



本文编号:35644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35644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7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