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品种越橘根系共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多样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2-01-12 06:57
越橘为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橘属(Vaccinium)植物,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广阔发展前景的小浆果树种。本研究以吉林农业大学浆果园矮丛越橘‘美登’(Blomidon)、半高丛越橘‘北陆’(Northland)和北高丛越橘‘甜心’(Sweetheart)根系为试材,观察越橘菌根结构类型,分析越橘根系共生真菌多样性并建立越橘和真菌共生体系,为进一步研究越橘属植物与菌根真菌间的共生互作机制奠定基础,为菌剂的研究与产业化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实验以3个不同品种的越橘根系为样本,经碱解离-酸性品红染色法观察发现,矮丛越橘‘美登’菌根类型以典型的杜鹃花类菌根(Ericoid mycorrhizas,ERM)为主,少数根样中有外生菌根的存在;半高丛越橘‘北陆’根系同时观察到杜鹃花类菌根和深色有隔内生菌根(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北高丛越橘‘甜心’根系中仅检测到杜鹃花类菌根。(2)本研究采用根段直接培养法分离根系共生真菌,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扩增菌株的rDNA ITS序列;PCR产物测序后在GenBank中进行BLAST比对。...
【文章来源】: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图文】:
越橘菌根形态特征
型ys菌落颜色Colonycolor菌落质地Texture边缘颜色Margincolor液体分泌物Exudate菌落外形Colony profile菌落Cdia青灰色 绒毛状 — 透明 圆形 75.8~黄褐色 绒毛状 无 浅黄色 椭圆形轮纹状 3.14~灰白色 绒毡状 灰白色 无 近圆形 6.74~浅紫色 绒毛状 — 无 圆形轮纹状 7.73~灰色 绒毡状 灰白色 灰黑色 圆形放射状 3.84~青灰色 绒毡状 灰色 无 圆形放射状 6.32~青灰色 绒毡状 — 无 圆形隆起 7.99~灰色 绒毡状 灰白色 无 不规则 7.03~青灰色 绒毛状 灰绿色 无 近圆形 5.22~灰色 绒毡状 — 无 圆形 4.22~白色 绒毡状 无 透明 椭圆形轮纹状 5.69~
3.3.1 真菌 DNA 提取及 PCR 扩增试验共提取了 40 个真菌的基因组 DNA,均获得了较高质量的 DNA 片段(图 3),其 A260/A280 在 1.8 左右,浓度为 100~1500 ng/μL;PCR 扩增均得到了清晰单一的目的条带(图 4),获得 500 bp 左右的片段。图 3 部分真菌基因组 DNA 电泳结果Fig. 3 Electrophoresis results of some fungi genomic DNA注:M 是 DL 10 000 bp DNA Marker,1~27 分别为 BL01、BL02、BL03、BL04、BL05、BL12、BL15、BL16、BL19、BL20、BL25、BL32、BL34、NO02、NO06、NO07、NO08、NO18、NO22、NO23、NO24、NO26、NO31、NO33、NO34、NO35、NO38。Note: M. DL 10 000 bp DNA Marker; 1~27 are BL01, BL02, BL03, BL04, BL05, BL12, BL15, BL16BL19, BL20, BL25, BL32, BL34, NO02, NO06, NO07, NO08, NO18, NO22, NO23, NO24, NO26, NO31NO33, NO34, NO35, NO38, respectively.
本文编号:3584322
【文章来源】: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图文】:
越橘菌根形态特征
型ys菌落颜色Colonycolor菌落质地Texture边缘颜色Margincolor液体分泌物Exudate菌落外形Colony profile菌落Cdia青灰色 绒毛状 — 透明 圆形 75.8~黄褐色 绒毛状 无 浅黄色 椭圆形轮纹状 3.14~灰白色 绒毡状 灰白色 无 近圆形 6.74~浅紫色 绒毛状 — 无 圆形轮纹状 7.73~灰色 绒毡状 灰白色 灰黑色 圆形放射状 3.84~青灰色 绒毡状 灰色 无 圆形放射状 6.32~青灰色 绒毡状 — 无 圆形隆起 7.99~灰色 绒毡状 灰白色 无 不规则 7.03~青灰色 绒毛状 灰绿色 无 近圆形 5.22~灰色 绒毡状 — 无 圆形 4.22~白色 绒毡状 无 透明 椭圆形轮纹状 5.69~
3.3.1 真菌 DNA 提取及 PCR 扩增试验共提取了 40 个真菌的基因组 DNA,均获得了较高质量的 DNA 片段(图 3),其 A260/A280 在 1.8 左右,浓度为 100~1500 ng/μL;PCR 扩增均得到了清晰单一的目的条带(图 4),获得 500 bp 左右的片段。图 3 部分真菌基因组 DNA 电泳结果Fig. 3 Electrophoresis results of some fungi genomic DNA注:M 是 DL 10 000 bp DNA Marker,1~27 分别为 BL01、BL02、BL03、BL04、BL05、BL12、BL15、BL16、BL19、BL20、BL25、BL32、BL34、NO02、NO06、NO07、NO08、NO18、NO22、NO23、NO24、NO26、NO31、NO33、NO34、NO35、NO38。Note: M. DL 10 000 bp DNA Marker; 1~27 are BL01, BL02, BL03, BL04, BL05, BL12, BL15, BL16BL19, BL20, BL25, BL32, BL34, NO02, NO06, NO07, NO08, NO18, NO22, NO23, NO24, NO26, NO31NO33, NO34, NO35, NO38, respectively.
本文编号:35843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3584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