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园艺论文 >

清代广东龙眼的栽培利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3 10:40
  龙眼原产于我国南方,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是著名的岭南佳果。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就清代广东龙眼的栽培利用作一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除绪论和结语外,正文部分共分五章。第二章龙眼的名字、品种和清代以前的栽培状况。秦汉以来,龙眼在岭南的栽培已颇为盛和行。与荔枝的比较,同为岭南佳果,但是龙眼熟于荔枝后,且古人认为其味道等方面与荔枝相比处于劣势地位,故常被称为荔枝奴、亚荔枝、细荔。从龙眼的功效来看,古人认为多吃龙眼能使之聪慧、对身体有益,所以又名曰益智。从龙眼的形状来看,由于其形状似龙的眼睛,被称为龙目、比目。龙眼根据不同的大小、品质、产地或者成熟先后的不同,又有不同的品种。第三章清代广东龙眼的栽植与环境。由于自然条件中的气候、土壤、地形和社会条件中商品经济发展、战争械斗等原因的影响,清代广东龙眼的地区分布发生了一个复杂的变化。笔者通过翻阅《广东历代方志集成》中的物产志、风俗志、实业志、舆地志、杂志后,发现广东各府都有龙眼的栽植,而且在康熙、乾隆、道光时期分布范围最广。第四章清代广东龙眼的栽培管理技术。主要包括繁殖育苗、定植、施肥、疏花和病虫害防治。这些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第五章清代... 

【文章来源】: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学术史回顾
        1.2.1 龙眼栽培的原产地和地区分布
        1.2.2 龙眼的文献研究和资料整理
        1.2.3 龙眼的栽培、加工、利用的研究
        1.2.4 龙眼商品性生产的研究
    1.3 研究方法、内容与史料来源
2 龙眼的名字、品种和清代以前的栽培状况
    2.1 龙眼名实考
    2.2 龙眼的品种
    2.3 清代以前龙眼的栽培状况
3 清代广东龙眼的栽植与环境
    3.1 清代广东龙眼地区分布的变迁
    3.2 清代广东龙眼种植规模的变化
    3.3 清代广东龙眼地区分布与环境
        3.3.1 自然环境
            3.3.1.1 气候环境
            3.3.1.2 土壤、地形环境
        3.3.2 社会环境
            3.3.2.1 商品经济的发展
            3.3.2.2 战争、械斗等其他原因
4 清代广东龙眼的栽培管理技术
    4.1 清代广东龙眼的栽植技术
        4.1.1 繁殖育苗及“自养”生理的利用
        4.1.2 定植
    4.2 清代广东龙眼的管理技术
        4.2.1 施肥
        4.2.2 疏花
        4.2.3 病虫害防治
5 清代广东龙眼的加工、储藏、利用和贸易
    5.1 清代广东龙眼干的加工
        5.1.1 晒干
        5.1.2 焙干
    5.2 清代龙眼的储藏
    5.3 清代广东龙眼的利用
        5.3.1 食用
        5.3.2 药用
        5.3.3 器用
    5.4 清代广东龙眼的贸易
6 清代广东龙眼的文化
    6.1 传说与风俗
    6.2 赵古农与《龙眼谱》
    6.3 诗词歌赋
7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荔枝栽培利用史研究综述[J]. 刘冬莹.  农业考古. 2015(04)
[2]汉代的龙眼和荔枝[J]. 叶少飞,路伟.  红河学院学报. 2011(03)
[3]清代广东农书的史料价值[J]. 吴建新.  图书馆论坛. 2008(01)
[4]桑基鱼塘——珠江三角洲的主要农业特色[J]. 邓芬.  农业考古. 2003(03)
[5]果坛精品话龙眼——桂圆史趣与食疗功效[J]. 陈云芳,陈文章,陈有兴.  福建农业. 2001(11)
[6]漫话桂圆[J]. 张玉祥.  服务科技. 2000(04)
[7]我国的龙眼[J]. 刘玉英.  中国土特产. 2000(02)
[8]话说龙眼[J]. 梁祖霞.  中国土特产. 1995(05)
[9]荔枝保鲜贮藏古今谈[J]. 周肇基.  植物杂志. 1994(06)
[10]传统模式的突破——清代广东农业的崛起[J]. 高王凌.  清史研究. 1993(03)

硕士论文
[1]荔枝龙眼文化与产业发展[D]. 王震红.福建农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5862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35862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c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