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滨水带状公园植物景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3 08:11
以福州市晋安河公园、白马河公园、光明港公园、福州沙滩公园、闽江公园北园和闽江公园南园等6个具有代表性的滨水带状公园为研究对象,应用总体普查、样地详查和小尺度植物群落生态效益测定的方法,对滨水带状公园植物应用的现状、公园空间的布局模式、植物景观空间类型、影响环境生态因子的植物群落结构等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在掌握滨水带状公园植物景观应用特性和福州市滨水带状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现状的基础上,采用AHP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层次分析法,对福州市6个滨水带状公园内54个典型植物群落样方进行了系统的评价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调查的福州市6个滨水带状公园应用到的植物种类约273种,其中棕榈科(Arecaceae)、禾本科(Poaceae),桑科(Moraceae)和豆科(Leguminosae sp)是这6个公园植物应用的优势科。公园内植物生活型较多样,但落叶树种存在种少量少的应用特点。水、湿生植物种类应用呈现种少量多的特性。竹柏(Podocarpus nagi)、阴香(Cinnarnomum burmann)、蓝果树(Nyssa sinensis Oliv)...
【文章来源】: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13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相关概念
1.1 城市滨水区
1.2 带状公园
1.3 滨水带状公园
1.3.1 滨水带状公园的概念
1.3.2 滨水带状公园的特征
1.4 植物景观
2 国内外滨水带状公园研究现状
2.1 国外滨水带状公园研究
2.1.1 滨水景观研究
2.1.2 河流绿道研究
2.2 国内滨水带状公园研究
2.2.1 滨水带状公园研究
2.2.2 滨水植物景观研究
2.3 福州市滨水带状公园研究
3 滨水带状公园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3.1 研究背景
3.2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福州市滨水带状公园植物应用研究
1 研究对象的确定
2 研究方法
2.1 植物景观概况调查
2.2 样地详查
2.2.1 样地选择
2.2.2 样地调查
2.3 植物群落分析和计算方法
2.3.1 植物群落数量特征指标
2.3.2 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标
3 结果与分析
3.1 福州市滨水带状公园植物种类
3.1.1 福州市滨水带状公园植物科、属分析
3.1.2 福州市滨水带状公园植物生活型分析
3.1.3 福州市滨水带状公园乡土树种应用分析
3.1.4 福州市滨水带状公园滨水植物应用分析
3.2 福州市滨水带状公园植物群落结构
3.2.1 福州市滨水带状公园植物群落数量特征
3.2.2 福州市滨水带状公园植物群落多样性
3.2.3 福州市滨水带状公园植物群落垂直结构
4 小结
第三章 福州市滨水带状公园植物群落结构对生态因子的影响
1 研究方法
1.1 样地选择原则
1.2 观测方法
1.2.1 温、湿度测定方法
1.2.2 负氧离子浓度测定方法
1.3 观测时间
1.4 数据分析方法
2 研究内容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类型绿地对植物群落生态因子的影响
3.1.1 不同绿地类型降温效果日变化
3.1.2 不同绿地类型增湿效果日变化
3.1.3 不同绿地类型负氧离子浓度日变化
3.2 不同植物群落结构对生态因子的影响
3.2.1 不同植物群落结构降温的效果分析
3.2.2 不同植物群落结构增湿的效果分析
3.2.3 不同植物群落结构对负氧离子浓度释放的影响
4 小结
第四章 福州市滨水带状公园植物景观空间结构
1 研究方法
2 研究内容
3 结果与分析
3.1 福州市滨水带状公园空间构成
3.1.1 滨水带状公园空间构成要素
3.1.2 滨水带状公园空间结构特性
3.1.3 滨水带状公园空间构成模式
3.2 福州市滨水带状公园植物景观空间结构
3.2.1 滨水带状公园植物景观空间类别
3.2.2 滨水带状公园植物景观空间分析
3.3 福州市滨水带状公园植物景观空间营造特点
4 小结
第五章 福州市滨水带状公园植物景观综合评价
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评价体系构建
1.1 指标建立的原则
1.2 评价指标的提出
1.3 评价指标的筛选及确定
1.3.1 第一轮指标筛选
1.3.2 第二轮指标筛选
1.3.3 第三轮指标筛选及群众反馈
1.4 评价体系构建总结
2 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2.1 综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2.1.1 基于矩阵行的判断矩阵构建
2.1.2 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2.2 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2.2.1 指标的量化
2.2.2 评价等级的确定
2.3 综合评价模型构建总结
3 综合评价实施与结果分析
3.1 实施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夹水型带状公园评价结果分析
3.2.2 临水型带状公园评价结果分析
4 讨论
4.1 夹水型带状公园样地植物配置
4.1.1 优秀样地的植物配置
4.1.2 较差样地的植物配置
4.2 临水型带状公园样地的植物配置
4.2.1 优秀样地的植物配置
4.2.2 较差样地的植物配置
5 结论
5.1 福州市滨水带状公园植物景观配置的优点
5.2 福州市滨水带状公园植物景观配置的不足
5.3 福州市滨水带状公园植物景观配置优化建议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查样地概况表
附录2 福州市滨水植物应用名录
附录3 滨水带状公园植物景观评价指标专家意见征询表一
附录4 滨水带状公园植物景观评价指标专家意见征询表二
附录5 滨水带状公园植物景观评价指标专家意见征询表三
附录6 滨水带状公园植物景观评价指标权重调查表
附录7 专家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一览表
附录8 福州市滨水带状公园植物景观调查问卷
附录9 滨水带状公园植物景观评价因子评分标准表
附录10 福州市滨水带状公园典型植物景观参评照片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城市滨水植物景观研究进展[J]. 叶云霄,马翠兰.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5(04)
[2]基于AHP的城市园林植物群落生态效益评价方法[J]. 郭晨晓,范舒欣,李晓鹏,齐石茗月,董丽.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6)
[3]基于判断矩阵行一致信息的指标权重均值算法[J]. 宋花玉. 现代电子技术. 2015(17)
[4]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研究进展[J]. 赵志明. 现代园艺. 2015(06)
[5]滨水植物的研究进展综述[J]. 吉佩佩,高祥斌,王营,吕福堂. 安徽农业科学. 2013(10)
[6]浅谈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以牡丹江三溪一河城市带状公园设计为例[J]. 金啸宇. 现代园艺. 2012(12)
[7]福州乡土植物资源及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 郭君仪. 福建农业科技. 2012(Z1)
[8]园林景观的评价标准刍议[J]. 王信权,王凯林,耿美云,朱春福.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2(03)
[9]城市带状绿地林型与温湿效益的关系[J]. 高玉福,李树华,朱春阳. 中国园林. 2012(01)
[10]滨水区植物景观生态设计初探[J]. 孙健,李亚齐,廖飞勇,赵惠恩.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2(01)
博士论文
[1]吉林市滨水绿地群落结构与生态效益及优化对策研究[D]. 王洪俊.东北林业大学 2014
[2]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体系的研究[D]. 王竞红.东北林业大学 2008
[3]城市带状公园绿地研究[D]. 李素英.北京林业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宁夏泾源县龙潭街带状公园提升改造设计[D]. 白红艳.宁夏大学 2015
[2]福州高校水岸植物与水岸景观关系的研究[D]. 张晓.福建农林大学 2014
[3]城市滨水带状公园使用状况评价研究[D]. 汪磊.福建农林大学 2014
[4]福州市内河绿地植物景观设计研究[D]. 李洋洋.福建农林大学 2014
[5]游人对带状公园植物景观感知和评价的研究[D]. 矫明阳.北京林业大学 2013
[6]哈尔滨城市滨水公园植物景观研究[D]. 刘堃鹏.东北农业大学 2013
[7]北方城市滨水带状公园规划设计研究[D]. 史美佳.东北林业大学 2013
[8]城市滨水空间带状绿地规划设计研究[D]. 王筱宛.河北农业大学 2013
[9]园林植物空间结构解析[D]. 胡子正.浙江大学 2012
[10]株洲市道路绿地植物群落及生态效益研究[D]. 余文婷.湖南农业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603947
【文章来源】: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13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相关概念
1.1 城市滨水区
1.2 带状公园
1.3 滨水带状公园
1.3.1 滨水带状公园的概念
1.3.2 滨水带状公园的特征
1.4 植物景观
2 国内外滨水带状公园研究现状
2.1 国外滨水带状公园研究
2.1.1 滨水景观研究
2.1.2 河流绿道研究
2.2 国内滨水带状公园研究
2.2.1 滨水带状公园研究
2.2.2 滨水植物景观研究
2.3 福州市滨水带状公园研究
3 滨水带状公园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3.1 研究背景
3.2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福州市滨水带状公园植物应用研究
1 研究对象的确定
2 研究方法
2.1 植物景观概况调查
2.2 样地详查
2.2.1 样地选择
2.2.2 样地调查
2.3 植物群落分析和计算方法
2.3.1 植物群落数量特征指标
2.3.2 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标
3 结果与分析
3.1 福州市滨水带状公园植物种类
3.1.1 福州市滨水带状公园植物科、属分析
3.1.2 福州市滨水带状公园植物生活型分析
3.1.3 福州市滨水带状公园乡土树种应用分析
3.1.4 福州市滨水带状公园滨水植物应用分析
3.2 福州市滨水带状公园植物群落结构
3.2.1 福州市滨水带状公园植物群落数量特征
3.2.2 福州市滨水带状公园植物群落多样性
3.2.3 福州市滨水带状公园植物群落垂直结构
4 小结
第三章 福州市滨水带状公园植物群落结构对生态因子的影响
1 研究方法
1.1 样地选择原则
1.2 观测方法
1.2.1 温、湿度测定方法
1.2.2 负氧离子浓度测定方法
1.3 观测时间
1.4 数据分析方法
2 研究内容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类型绿地对植物群落生态因子的影响
3.1.1 不同绿地类型降温效果日变化
3.1.2 不同绿地类型增湿效果日变化
3.1.3 不同绿地类型负氧离子浓度日变化
3.2 不同植物群落结构对生态因子的影响
3.2.1 不同植物群落结构降温的效果分析
3.2.2 不同植物群落结构增湿的效果分析
3.2.3 不同植物群落结构对负氧离子浓度释放的影响
4 小结
第四章 福州市滨水带状公园植物景观空间结构
1 研究方法
2 研究内容
3 结果与分析
3.1 福州市滨水带状公园空间构成
3.1.1 滨水带状公园空间构成要素
3.1.2 滨水带状公园空间结构特性
3.1.3 滨水带状公园空间构成模式
3.2 福州市滨水带状公园植物景观空间结构
3.2.1 滨水带状公园植物景观空间类别
3.2.2 滨水带状公园植物景观空间分析
3.3 福州市滨水带状公园植物景观空间营造特点
4 小结
第五章 福州市滨水带状公园植物景观综合评价
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评价体系构建
1.1 指标建立的原则
1.2 评价指标的提出
1.3 评价指标的筛选及确定
1.3.1 第一轮指标筛选
1.3.2 第二轮指标筛选
1.3.3 第三轮指标筛选及群众反馈
1.4 评价体系构建总结
2 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2.1 综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2.1.1 基于矩阵行的判断矩阵构建
2.1.2 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2.2 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2.2.1 指标的量化
2.2.2 评价等级的确定
2.3 综合评价模型构建总结
3 综合评价实施与结果分析
3.1 实施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夹水型带状公园评价结果分析
3.2.2 临水型带状公园评价结果分析
4 讨论
4.1 夹水型带状公园样地植物配置
4.1.1 优秀样地的植物配置
4.1.2 较差样地的植物配置
4.2 临水型带状公园样地的植物配置
4.2.1 优秀样地的植物配置
4.2.2 较差样地的植物配置
5 结论
5.1 福州市滨水带状公园植物景观配置的优点
5.2 福州市滨水带状公园植物景观配置的不足
5.3 福州市滨水带状公园植物景观配置优化建议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查样地概况表
附录2 福州市滨水植物应用名录
附录3 滨水带状公园植物景观评价指标专家意见征询表一
附录4 滨水带状公园植物景观评价指标专家意见征询表二
附录5 滨水带状公园植物景观评价指标专家意见征询表三
附录6 滨水带状公园植物景观评价指标权重调查表
附录7 专家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一览表
附录8 福州市滨水带状公园植物景观调查问卷
附录9 滨水带状公园植物景观评价因子评分标准表
附录10 福州市滨水带状公园典型植物景观参评照片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城市滨水植物景观研究进展[J]. 叶云霄,马翠兰.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5(04)
[2]基于AHP的城市园林植物群落生态效益评价方法[J]. 郭晨晓,范舒欣,李晓鹏,齐石茗月,董丽.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6)
[3]基于判断矩阵行一致信息的指标权重均值算法[J]. 宋花玉. 现代电子技术. 2015(17)
[4]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研究进展[J]. 赵志明. 现代园艺. 2015(06)
[5]滨水植物的研究进展综述[J]. 吉佩佩,高祥斌,王营,吕福堂. 安徽农业科学. 2013(10)
[6]浅谈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以牡丹江三溪一河城市带状公园设计为例[J]. 金啸宇. 现代园艺. 2012(12)
[7]福州乡土植物资源及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 郭君仪. 福建农业科技. 2012(Z1)
[8]园林景观的评价标准刍议[J]. 王信权,王凯林,耿美云,朱春福.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2(03)
[9]城市带状绿地林型与温湿效益的关系[J]. 高玉福,李树华,朱春阳. 中国园林. 2012(01)
[10]滨水区植物景观生态设计初探[J]. 孙健,李亚齐,廖飞勇,赵惠恩.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2(01)
博士论文
[1]吉林市滨水绿地群落结构与生态效益及优化对策研究[D]. 王洪俊.东北林业大学 2014
[2]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体系的研究[D]. 王竞红.东北林业大学 2008
[3]城市带状公园绿地研究[D]. 李素英.北京林业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宁夏泾源县龙潭街带状公园提升改造设计[D]. 白红艳.宁夏大学 2015
[2]福州高校水岸植物与水岸景观关系的研究[D]. 张晓.福建农林大学 2014
[3]城市滨水带状公园使用状况评价研究[D]. 汪磊.福建农林大学 2014
[4]福州市内河绿地植物景观设计研究[D]. 李洋洋.福建农林大学 2014
[5]游人对带状公园植物景观感知和评价的研究[D]. 矫明阳.北京林业大学 2013
[6]哈尔滨城市滨水公园植物景观研究[D]. 刘堃鹏.东北农业大学 2013
[7]北方城市滨水带状公园规划设计研究[D]. 史美佳.东北林业大学 2013
[8]城市滨水空间带状绿地规划设计研究[D]. 王筱宛.河北农业大学 2013
[9]园林植物空间结构解析[D]. 胡子正.浙江大学 2012
[10]株洲市道路绿地植物群落及生态效益研究[D]. 余文婷.湖南农业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6039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3603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