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称重式蒸渗仪实测值的温室茄子日蒸散量估算方法评价
发布时间:2022-05-10 19:11
以称重式蒸渗仪实测温室茄子日蒸散量为标准值,对基于FAO-56 P-M法(P-Ms)、修正P-M法(P-Mm)、Priestley-Taylor法(P-T)和Irmak-Allen法(I-A)4种模型方法计算的温室茄子日蒸散量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各方法在温室内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利用4种模型方法计算得到的温室茄子日蒸散量与实测值(ETc)均具有相似的生育期变化规律,但各方法的计算精度差异明显。其中基于P-Mm法得到的ETc-m高估了32.1mm,而基于P-Ms、P-T和I-A法计算得到ETc-s、ETc-PT和ETc-IA则分别低估了132.3mm、80.0mm和53.5mm。ETc-m与实测值(ETc)的相关性最高,方程决定系数R~2为0.905(P<0.01),一致性指数达0.944,RMSE仅为0.769mm·d-1...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试验期间温室内主要环境因子逐日变化过程(2017年3-6月)
由图还可见,各模型模拟计算值ETc-s、ETc-m、ETc-PT和ETc-IA具有相似的生育期变化规律,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但ETc-s在不同生育期均明显低于实测值ETc,ETc-s峰值出现在定植后74d,仅为3.43mm·d-1,比ETc峰值降低了44.8%,比ETc全生育期累积量降低了40.6%(132.3mm)。ETc-m的生育期动态变化与ETc较为接近,其在花期的均值为4.59mm·d-1,峰值出现在定植后69d,为5.73mm·d-1;全生育期累积蒸散量为357.6mm,仅比ETc累积量高32.1mm。ETc-PT和ETc-IA全生育期变化规律较一致,峰值相近,分别为4.71mm和4.16mm,但均低于ETc的峰值;整个生育期的模拟计算值分别为245.5mm和272.0mm,与ETc相比分别低估了80.0mm和53.5mm。从温室茄子日蒸散量生育期动态变化看,与实测值ETc相比,ETc-m的模拟计算结果符合度较高,其次为ETc-IA、ETc-PT和ETc-s。2.3 日蒸散量估算值与实测值相关性分析
将称重式蒸渗仪获取的实测值与4种模型方法的计算结果分别进行线性拟合。由图3可以看出,P-Ms和P-T的回归趋势线与1:1线偏离较大,而P-Mm的回归趋势线与1:1线较接近,I-A次之。但4种模型计算的日蒸散量与实测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P-Mm的线性关系最好,方程决定系数R2为0.905;其次为I-A,R2为0.775。模型P-Ms、P-Mm、P-T和I-A的回归趋势线与1:1线的交点值分别为0.90mm·d-1、3.78mm·d-1、1.36mm·d-1和1.96mm·d-1,小于或大于该数值分别具有高估或低估日蒸散量的趋势,该数值越大,其对应的R2也越高。可见,P-Mm的模拟计算值与实测值具有更高的线性相关,I-A法次之。2.4 日蒸散量估算值与实测值的统计值比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温度的参考作物蒸散量计算方法的适用性评价[J]. 刘倩,张方敏,李威鹏,杨雷刚,景元书.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9(02)
[2]Penman-Monteith模型模拟Venlo型温室黄瓜植株蒸腾[J]. 闫浩芳,赵宝山,张川,黄松,付翰文,鱼建军,Samuel Joe Acquah. 农业工程学报. 2019(08)
[3]基于称重式蒸渗仪的温室秋茬礼品西瓜蒸散特征及影响因子[J]. 杨宜,李银坤,陶虹蓉,郭文忠,李海平,李灵芝. 节水灌溉. 2018(12)
[4]Venlo型温室内参考作物蒸散量计算方法比较研究[J]. 赵宝山,闫浩芳,张川,Samuel Joe Acquah,毋海梅,张亨年. 灌溉排水学报. 2018(07)
[5]中国三大灌区参考作物蒸散量温度法模型的修订与适应性评价[J]. 杨永刚,崔宁博,胡笑涛,龚道枝,李晨,贾悦. 中国农业气象. 2018(06)
[6]基于称重式蒸渗仪实测日值评价16种参考作物蒸散量(ET0)模型[J]. 刘晓英,李玉中,钟秀丽,曹金峰,袁小环. 中国农业气象. 2017(05)
[7]云南省不同生态水文分区参考作物蒸散量算法适用性评价[J]. 符娜,宋孝玉,夏露,李蓝君,孟春芳. 农业机械学报. 2017(05)
[8]四川省不同区域参考作物蒸散量计算方法的适用性评价[J]. 李晨,崔宁博,冯禹,魏新平. 农业工程学报. 2016(04)
[9]日光温室膜下滴灌茄子作物系数试验研究[J]. 葛建坤,李欢欢,彭成威,田富国,陈营垒. 灌溉排水学报. 2015(05)
[10]灌水量和滴灌施肥方式对温室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方栋平,张富仓,李静,王海东,向友珍,张燕. 应用生态学报. 2015(06)
本文编号:3652528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试验期间温室内主要环境因子逐日变化过程(2017年3-6月)
由图还可见,各模型模拟计算值ETc-s、ETc-m、ETc-PT和ETc-IA具有相似的生育期变化规律,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但ETc-s在不同生育期均明显低于实测值ETc,ETc-s峰值出现在定植后74d,仅为3.43mm·d-1,比ETc峰值降低了44.8%,比ETc全生育期累积量降低了40.6%(132.3mm)。ETc-m的生育期动态变化与ETc较为接近,其在花期的均值为4.59mm·d-1,峰值出现在定植后69d,为5.73mm·d-1;全生育期累积蒸散量为357.6mm,仅比ETc累积量高32.1mm。ETc-PT和ETc-IA全生育期变化规律较一致,峰值相近,分别为4.71mm和4.16mm,但均低于ETc的峰值;整个生育期的模拟计算值分别为245.5mm和272.0mm,与ETc相比分别低估了80.0mm和53.5mm。从温室茄子日蒸散量生育期动态变化看,与实测值ETc相比,ETc-m的模拟计算结果符合度较高,其次为ETc-IA、ETc-PT和ETc-s。2.3 日蒸散量估算值与实测值相关性分析
将称重式蒸渗仪获取的实测值与4种模型方法的计算结果分别进行线性拟合。由图3可以看出,P-Ms和P-T的回归趋势线与1:1线偏离较大,而P-Mm的回归趋势线与1:1线较接近,I-A次之。但4种模型计算的日蒸散量与实测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P-Mm的线性关系最好,方程决定系数R2为0.905;其次为I-A,R2为0.775。模型P-Ms、P-Mm、P-T和I-A的回归趋势线与1:1线的交点值分别为0.90mm·d-1、3.78mm·d-1、1.36mm·d-1和1.96mm·d-1,小于或大于该数值分别具有高估或低估日蒸散量的趋势,该数值越大,其对应的R2也越高。可见,P-Mm的模拟计算值与实测值具有更高的线性相关,I-A法次之。2.4 日蒸散量估算值与实测值的统计值比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温度的参考作物蒸散量计算方法的适用性评价[J]. 刘倩,张方敏,李威鹏,杨雷刚,景元书.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9(02)
[2]Penman-Monteith模型模拟Venlo型温室黄瓜植株蒸腾[J]. 闫浩芳,赵宝山,张川,黄松,付翰文,鱼建军,Samuel Joe Acquah. 农业工程学报. 2019(08)
[3]基于称重式蒸渗仪的温室秋茬礼品西瓜蒸散特征及影响因子[J]. 杨宜,李银坤,陶虹蓉,郭文忠,李海平,李灵芝. 节水灌溉. 2018(12)
[4]Venlo型温室内参考作物蒸散量计算方法比较研究[J]. 赵宝山,闫浩芳,张川,Samuel Joe Acquah,毋海梅,张亨年. 灌溉排水学报. 2018(07)
[5]中国三大灌区参考作物蒸散量温度法模型的修订与适应性评价[J]. 杨永刚,崔宁博,胡笑涛,龚道枝,李晨,贾悦. 中国农业气象. 2018(06)
[6]基于称重式蒸渗仪实测日值评价16种参考作物蒸散量(ET0)模型[J]. 刘晓英,李玉中,钟秀丽,曹金峰,袁小环. 中国农业气象. 2017(05)
[7]云南省不同生态水文分区参考作物蒸散量算法适用性评价[J]. 符娜,宋孝玉,夏露,李蓝君,孟春芳. 农业机械学报. 2017(05)
[8]四川省不同区域参考作物蒸散量计算方法的适用性评价[J]. 李晨,崔宁博,冯禹,魏新平. 农业工程学报. 2016(04)
[9]日光温室膜下滴灌茄子作物系数试验研究[J]. 葛建坤,李欢欢,彭成威,田富国,陈营垒. 灌溉排水学报. 2015(05)
[10]灌水量和滴灌施肥方式对温室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方栋平,张富仓,李静,王海东,向友珍,张燕. 应用生态学报. 2015(06)
本文编号:36525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3652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