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园艺论文 >

干旱区枣棉复合系统种间相互作用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12 12:25
  枣棉复合种植是目前新疆绿洲生态农业中普遍采用且高—矮搭配相对合理的一种农林间作模式,其不仅发挥了果树的经济效益,同时实现了在时间、空间上的种植集约化。但目前研究对于枣棉复合系统种间关系并不明确。本论文通过连续两年的田间定位小区试验,设置5个试验处理(T1为枣树单作模式、T2T4为不同灌水处理的枣棉间作模式,T5为棉花单作模式),研究复合系统中枣树与棉花根系空间分布特征、地上部生理生态指标变化特性、水分时空变化特征,探究枣棉复合系统内种间互作机制,探明复合系统内作物的生理特性,明确枣棉种间相互作用关系,从而为枣棉复合系统这一土地经营方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调控理论与管理依据,发挥枣棉复合系统的经济效益,积极推动农业生产实践。本研究所得主要结论如下:(1)单作枣树叶片的Pn(净光合速率)、Ci(胞间CO2浓度)、WUE(水分利用效率)均大于各间作处理的枣树,而单作棉花叶片Pn、WUE均小于各间作处理的棉花,间作对棉花的光合作用能力有促进作用,而相对枣树的光合作用能力较弱。不同灌水处理下各复合系统中T2枣树、棉花叶片的Pn、Ci、Tr(蒸腾速率)均大于T3、T4的枣树、棉花...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干旱区枣棉复合系统种间相互作用关系研究


技术路线图

干旱区枣棉复合系统种间相互作用关系研究


单作枣树布置模式图

干旱区枣棉复合系统种间相互作用关系研究


单作棉花布置模式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间作模式下枣园间作棉花对红枣产量的影响[J]. 张计峰,耿庆龙,陈署晃,孙九胜.  新疆农业科学. 2014(05)
[2]南疆果棉间作种植模式存在问题及对策[J]. 刘素娟,林涛,吴湘琳,田立文,郭仁松,崔建平,徐海江.  农村科技. 2012(11)
[3]核桃-大豆间作系统细根分布及地下竞争[J]. 许华森,云雷,毕华兴,高路博,鲍彪.  生态学杂志. 2012(07)
[4]葛根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丁友芳,张晓霞,史玲玲,张蕴薇,杨富裕,刘玉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0(05)
[5]晋西黄土区核桃花生复合系统核桃根系空间分布特征[J]. 云雷,毕华兴,马雯静,田晓玲,崔哲伟.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0(07)
[6]花椒林细根空间分布特征及椒草种间地下竞争[J]. 骆宗诗,向成华,章路,谢大军,罗晓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0(02)
[7]桉-农间作系统小气候特征研究[J]. 薛鹏.  广东农业科学. 2009(10)
[8]刍议热值在植物竞争研究中的应用[J]. 张艳楠,杨艳,牛建明,张庆.  内蒙古草业. 2009(01)
[9]不同间作条件下枣树的光合特性研究[J]. 丁松爽,苏培玺,严巧娣,高松,张岭梅.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9(01)
[10]根系生态学[J]. 王政权,郭大立.  植物生态学报. 2008(06)

博士论文
[1]新疆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研究[D]. 苏荟.石河子大学 2013
[2]不同间套作系统种间营养竞争的差异性及其机理研究[D]. 刘广才.甘肃农业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桑树/大豆间作体系中光合特性及其对干旱的响应[D]. 赵莉.东北林业大学 2011
[2]南疆绿洲灌区杏农复合系下作物生理特性及生态效应研究[D]. 张建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3]间作条件下作物根系吸水规律研究[D]. 刘浩.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6



本文编号:36591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36591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a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